30岁的新加坡小伙子Andy想在繁华的克拉克码头开一家很酷的餐厅。在我们的印象里,伴随这个计划的会是繁琐的流程——到工商、卫生、环保、消防等政府部门分别填写表格、递交申请、等待审批。但事实上,Andy只登陆了一个名为在线商业许可服务的政府网站,几天之后他就拿到了餐厅的经营许可证。
民众与政府打交道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在6月14日新加坡举行的整合政府全球论坛上,来自美国、日本、丹麦、新加坡等各国的政府官员和学者都传导出这样一个理念:政府的围墙正在消失,新技术试图帮助政府实现与民众全方位的无缝沟通。
从Web2.0到政府2.0
根据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助理局长江永元(James Kang)的统计,在新加坡,50%的人都在Facebook上,80%的年轻人和50%的专业人士都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服务进行交流。
Web 2.0已经推动民众之间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政府也在赶上这个时髦。在上一届美国大选中,奥巴马创造出“互联网总统”的奇迹。而在当选之后,奥巴马的网络攻势依旧不减:在奥巴马入住白宫的当天,白宫网站更新了博客条目、增加了视频内容;就职百日时,奥巴马团队把300张他在白宫活动的照片上传到照片共享网站Flickr上;白宫也将政府信息实时发送到MySpace、Facebook 和Twitter上。而英国政府甚至向政府机关发文,要求公务员学习使用Twitter,各政府部门都要开Twitter账号,还制定出细则,如每天发布2至10条信息,且每两条消息发布间隔不得少于半小时,以免有灌水嫌疑。
日本早稻田大学电子政府研究中心主任小尾敏夫(Toshio Obi)教授预言,政府2.0(Government 2.0)成为电子政府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而5月27日的美国《商业周刊》更是把政府2.0作为互联网的下一波高潮。政府2.0这一概念是被誉为Web2.0之父的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提出的,政府2.0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政府或者网上政府,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开放的平台,与民众进行直接的互动和沟通,象征着政府在执行上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从条块分割、封闭的架构迈向一个开放、协同、合作的架构。在这一进程中,技术和社会工具充当了重要的催化剂。
新加坡样本
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被毫无例外地分割成多个部门,如何整合,新加坡树立了一个经典范例。在近两年间众多关于电子政府的排名中,新加坡都表现不俗。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电子政府排名”中,2009年和2010年都名列第一,在美国布朗大学“2007电子政府报告”中排名第二。在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从传统城市国家发展为智慧国”的战略中,电子政府占据核心的一环。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电脑刚刚开始应用,新加坡的第一个国家计算机化计划就是把政府办公电脑化,经过随后的两个规划,新加坡又完成了政府服务向互联网上的转移和优化。而现在,新加坡正在实行的是2006年推出的第四个规划——整合政府。
“电子政府一般叫eGovernment,我们叫iGovernment,是e到i的转变,我们要的结果是一个整合的政府。”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中国区司长李斯勤如是说。按照他的解释,“企业和市民上网不需要单独跟税务局和财政局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对象就是一个政府。”这意味着政府的后台要进行大量的整合,工作重心从方式(电子化)转移到结果(整合),从服务的集成转向流程体系和信息的集成。“如果每个部门各自为政,片状结构,接下来的局面是很混乱的。”李斯勤说。作为政府首席信息官,IDA在整合政府的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统一的规划和执行;而预算则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和管理,有效协调了60个不同部门的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