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嵊州信息港江南论坛上,网友“ZHAO123”发出一个帖子,反映教师招聘乱收费问题。8月23日,嵊州市教体局在反馈信息中写道:“九月一日开学后,到进修学校办理退款手续。”

  嵊州信息港江南论坛是一个民间办的BBS,在当地有很大影响力。和其他论坛一样,在江南论坛上不时能见到各种针砭时弊的帖子。但不同的是,江南论坛的这些帖子不少得到了正面回应或答复。

  嵊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表示,面对网民的帖子,他们采取不回避、不删帖、不沉帖的办法,并在嵊州各部门局办、镇村建立起一支网评员队伍。这些网评员见到帖子后,会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答复,或将其作为一种监督手段,着手改进自身工作。

  “嘴是封不住的”

  发动各部门局办对网民的声音直接给予回应,是否意味着宣传部门“接管”了民间网络论坛?何国英对此表示否定。

  “网络的特点是开放自由,无论是网民,还是政府工作人员,在论坛上进行的均是平等对话。也就是你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只有具备足够的依据和确切的答案,大众意见才会站在你这一方。”何国英分析。

  嵊州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透露,在建立网评员队伍之前,作为主管宣传的部门,曾接到一些单位的电话,要求对网民曝光的一些话题进行删除。在这些电话中,部分是来求情的,因为涉及到部门形象问题,让他们脸上挂不住。

  “但帖子是删不完的,因为嘴是封不住的。”何国英分析说,如果把论坛的帖子删了,会直接遭到网民的抵触。与此同时,论坛作为一个自由意见的发布场,老是删帖,就会失去人气。“如果没人回应,就会引起发帖人的不满,情绪也更加激烈。”

  堵不是办法,一味被动的回避也不是办法。针对这个新兴的网上意见场,嵊州市委宣传部专门进行了调研。根据对嵊州当地几大主要论坛帖子的搜集情况看,网络言论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二是善意的建议和意见,三是部分无理的谩骂现象,四是不排除个别人士发布流言。

  “流言止于公开。”面对论坛泥沙俱下的现象,2009年,嵊州市委宣传部着手在各部门局办、镇村建立一支网评员队伍。网评员的职责是随时关注网上的舆论动向,对涉及自身的话题给予回应。“回应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的确存在问题的,将其作为一个监督渠道,改进自身的工作;

  二是因为误解造成的那些疑问,在网上直接进行答复。”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发布谣言的网民,嵊州市依法对其进行惩处。2009年,当地有人发帖称,嵊州南山水库出现了食人鱼,这条帖子出现后,马上被大量的网站所转载。为此,嵊州市公安局介入调查,结果发现这是一条虚假信息。为此,警方立即在网上公布了事情真相,并对发帖人做出了处理,要求他公开道歉。

  “两年下来,网上发泄性的帖子少了,合理化的建议多了。”嵊州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认为,正是积极主动地应对网上言论,让政府与民间架起了友好对话的桥梁。

  纳入决策参考

  在对论坛上的帖子建立起回应机制后,嵊州并未止步于此。

  “互联网由于具有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已日益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反映民意的重要阵地。网络舆情对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正在不断加深。”嵊州市委宣传部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写道。

  目前,嵊州常住人口不到74万,而宽带用户约有7.4万户,网民约三四万人,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为了顺势而为,将网上舆论意见主动纳入到党委、政府的决策意见中,嵊州专门建立起了一套“互联网舆情采集分析系统”,定期采集网上舆情,随时掌握网络舆情变化。

  “在对这些网上舆情进行整理、分析后,我们会形成一个书面的东西,及时将社情民意反映到领导那里,让来自民间的真实的信息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嵊州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透露,舆情搜集一日一网摘、一周一编报、一月一总结。

  在搜集网络舆情的基础上,嵊州市委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定期与网民在线交流工作的意见》,对全市机关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建立起由嵊州市委宣传部牵头、有关乡镇街道部门联动、新闻媒体紧密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去年5月,依托嵊州新闻网,嵊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了首场“市民论坛”。在“市民论坛”上,教体卫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教育、公共卫生等在网上热议的话题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释,50余名市民代表进行了提问。

  “市民论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发现这一平台的力量后,嵊州市委宣传部开始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平台进行打造。仅今年以来,就举行了六场。涉及的话题包括养老保险、高考政策及志愿填报、大学生自主创业等。

  “‘市民论坛’的话题,主要从各大论坛,市公安局、市信访办、市长热线等有关部门的信息等搜集而得。”嵊州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表示,论坛让权威性和互动性得到了有效融合。

  “以网络为载体,论坛不仅成为了了解民意的大窗口,也是干部学习的推进器。”嵊州市委办有关人士认为,因为参加论坛的主体多元,问题复杂多样,要求当场回答的官员精通政策法规、专业知识。

  事实上,作为沟通形式存在的网络对话,并不仅仅停留于提问与倾听的层面。记者了解到,通过“市民论坛”,嵊州当地30多个部门回答市民各类提问1200多条,解决民生方面的实际问题300多个,为民兴办实事800多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