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喜曾是广东省一所贫困山区小学的代课教师,他的命运在近2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月收入从450元变成近2000元。促成这一巨变的“催化剂”,是他在网上发布的反映代课教师生存窘境的一则帖子。
2008年6月,身为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六竹小学代课教师的龙剑喜,用“龙剑”的网名在广东知名网站奥一网上给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发帖留言。
帖子详细描述了代课老师的窘境:“守夜一晚上补助1元钱,一天只吃4元钱,一周要上22节课,月工资仅有450元,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80元……”
代课教师,是一些中小学校因编制不足或地方财政困难,招不到公办教师而临时聘请的老师。他们工资低、缺乏保障,却像公办教师一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帖子反映的情况被汪洋知晓后,他很快要求广东省经济发达的地区用1年时间、经济欠发达地区用2年时间,解决全省5.2万名代课教师的问题。
从2008年起,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始探索建立“网络问政”渠道。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王衍诗说,目前,广东已形成三大“网络问政”渠道:在南方网、奥一网等主要网站上设立的网络问政平台,广东省信访局建立的网上信访系统和网上信访办理处,广东22个省直单位在政务网站上设立的网络发言人。
网上信访要求办理单位在1个月内办结信访事项,既免除了当事人亲自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劳碌,又显著提高了办事效率。网络发言人则公布QQ号、电子邮箱、电话等,在7至15个工作日内办结和答复网民反映的问题。
广东省委办公厅专门设立了网络信息资源处,负责网民意见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这个处的处长卢传智说,对于紧急问题,我们一发现立即报送有关省领导处理;一般社会热点问题、网民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和建议,每周报送一次;反映行业、部门或区域问题的,转交有关市或部门处理;反映个人利益诉求、干部违法违纪等问题的,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龙剑喜的帖子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被反馈给汪洋的。今年7月,龙剑喜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2年间,广东共有25849名代课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占总数的44.1%。
为了让网络问政“问了不白问”,让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广东从2009年开始实行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制度。王衍诗说,广东省委办公厅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交办会”,将部分网民反映集中、涉及面较广的意见当面交给有关单位,限时3个月办结。
据卢传智介绍,广东网络问政的日常交办机制日益成熟,目前最新的进展是,网民只要通过手机上网或发送手机短信,便可以完成信访。
网络问政在中国各地已蔚然成风。从省到县的各级党政部门通过网站、电子信箱等方式建立了问政平台,甚至一些镇、村也建立了信息公开、反映问题的网络渠道。
积极参与网络问政的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网络问政给群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反映问题、表达心声的平台,如果搞得好,可以较好地解决长期困扰地方政府的上访问题,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网络问政对政府部门产生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促进了公民意识的提升。今年6月的一天,广州市政府法制办的公务员彭某在工作时与前去办理业务的网民“厦门浪”发生争吵,争吵过程被录音并放在网上播放,引发强烈关注,被称作“咆哮哥”事件。
事件引起广州市政府法制办高度重视,迅速责成彭某进行深刻检讨,并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法制办领导还带彭某到“厦门浪”家登门道歉。
“许多人在政府部门办事碰了钉子后选择忍气吞声,但我认为如果不对公务员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不利于社会进步。在中国,网络承载着让公民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厦门浪”说。
广东知名网络评论员“三季稻”说,网络问政有助于推动政府扩大信息公开程度,推动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从而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在中国各地正在掀起“网络问政”热潮的同时,一些网民也泼出了“冷水”。广东知名网民“紫衣厨娘”对记者说,网民的意见促进了一些问题的改变,但效果也是比较有限的,形式的热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但有些地方在回应网民的问题时常常故意拖延、互相推诿,或避重就轻、敷衍塞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针对43个城市政府网站的调研发现,有一半以上在信息公开、便利服务等方面不合格,个别政府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栏目空置,成为摆设。
“三季稻”认为,不能把网络问政的效果捧得太高,它只是促进民主、推动公民社会建设的方式之一。
王衍诗说,网络问政制度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从广东来看,目前网民反映的问题很多,但解决的还相对较少,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的认识不到位,督办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