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轻点手中的“鼠标”,通过网络关注社会热点、表达意愿,已成为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记者调查发现,从前些年的热衷“围观”“拍砖”等情绪化表达不同,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逐渐成熟,网民意愿的表达也日趋理性,并由单纯关注热点事件本身,逐步发展为“举一反三”“呼吁建议”等,体现出网民的进步。

  争论不争吵建议不“拍砖”

  西安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杨曌东是一个资深“网虫”。课余时间,他经常浏览天涯、西祠胡同等网络社区。“以前,每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时,我和身边的同学都喜欢上网‘拍砖’,看到一些言辞犀利、甚至言语过激帖子就会很追捧。但慢慢地我们都觉得这样的争吵除了发泄情绪,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反而会去‘顶’一些有见地、理性的分析帖子,很反感满口粗话、一味谩骂的帖子。”杨曌东告诉记者。

  腾讯大成网的编辑付强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感受。“现在在论坛上,网民的留言许多都比较理性,有争论但不争吵。一些言辞过激的帖子,甚至会遭到很多网民自发的质疑,很快就‘沉’了。”

  国内一家著名的门户网站,曾经因为网民热衷于地域攻击,不得不在留言板上贴出了“文明社会,从理性发帖开始。谢绝地域攻击”这样的提示。网民“围观盖楼”的现象一度成为该网站的一大“风景”。而如今,记者再次浏览该网站时发现,地域攻击少了,出口成“脏”、“拍砖”泄愤的留言也少了。偶有网民发起地域歧视的论调,立刻会引来一些网民的善意提醒。

  今年国庆长假,西安一些网友将节日期间拍摄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传到网上,与往常网络曝光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同的是,这些图片都对所涉及游客的肖像进行了技术处理,保护了当事人的隐私。部分网民分析认为,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游客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部分服务行业“人性化”措施的缺失。个别网民号召对图中游客进行“人肉搜索”,非但无人响应,反而招来了其他网民的一致“抵制”。

  “专业式”网帖受热捧

  11月15日,针对西安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在陕西一家论坛上,网民“旋转的忧伤”发表了题为《西安交通不能学北京,我的10大建议》的网文,引发网友热议。作者贴出了西安和北京的城市地图,指出西安和北京的城市形态相似,西安如果继续按照摊大饼的模式发展,将会从线路堵车发展到区域堵车,重蹈北京的交通拥堵覆辙。

  该网民还提出了“将政府部门迁出城墙”“低碳出行”“加快卫星城建设”等方法,以应对西安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短短两天之内,这个帖子就迎来了近5000次的点击量,近百条留言。许多网民也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错时上下班”“限制机动车数量”等对策。记者看到,大多数留言论据充分、说理客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数据显示,学生网民占到中国网民数量的三分之一,是规模最大的网络群体。在大学生网民中非常流行的人人网上,记者注意到,关于热点事件只言片语、表达激进的“水帖”,很少受到网民的关注。反而是一些抛弃表象、关注本质的“专业式”解读网帖,网民的关注度、分享率都非常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许子豪说,从最初的“就事论事”,到如今对有关联性事件的集体思考,体现出网民网络使用能力的提高。“现在参与互联网的主流人群、精英分子越来越多,一些意见独到、视角全面的网帖受到追捧,也体现出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凸显和网民的成熟。”许子豪表示。

  网民与互联网共同进步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上一年度提高2.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在web2.0时代,中国网民利用互联网参与互动的行为也明显提升。统计表明,目前网民对论坛/BBS、社交网站、博客等互动型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分别为31.5%、50.1%和55.1%,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网民寻求利益表达的渠道。

  陕西省社科院舆情研究室主任张春华表示,随着入网“门槛”的降低和网络制度的逐步健全,网民中的主体人群已经成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主体,网络舆论的价值也正在经历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过程。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期的41%。张春华说,网络发展的初期,低龄网民的娱乐性需求较为明显,而随着网民群体年龄结构的“成熟化”趋势,越来越多的网民希望通过互联网关注社会进步、寻求利益诉求,权利意识、公民意识也在随着互联网的进步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网络意见表达平台的搭建,促成了“真理越辩越明”,成熟理性表达方式被热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