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不少政府部门在公共决策之前开始征集民意。车船税立法、拆迁条例修改、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等民意征集活动,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65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9%的人认为,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征集民意,其中66.5%的人表示“非常有必要”。

  受访者中,54.9%的人参与过政府部门的民意征集活动,45.0%的人表示“没参加过”。

  84.5%的人反映目前民意征集存在走过场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孟庆国表示,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相关,制定政策前征求民意应是最基本的步骤。“现在我国政府正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政策制定开始由政府决策转向公共决策,征求民意体现了政府的公共性。”

  “政府部门进行民意征集活动,是我国公共决策的重大进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优良传统。但在公共政策制定上,一些政府部门存在“关门定政策”现象。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理应更重视民意,“公开征集民意就好比打开窗户做决策”。

  在征求民意的做法上,不同地区和政府部门的做法差别很大。“在很多部门或领域,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必须征求民意’,这是征求民意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许光建说,一些城市的规划和重大公共建筑的立项,几乎没有公开征求过民意。有些政府部门是否征求民意,可能就是凭领导的兴趣。“现在民意征求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规范。建议今后在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时,应对如何征求民意予以明确规定和细化。”

  孟庆国曾参加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车船税方案征求意见的讨论。“他们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对公众的意见,不管质疑还是赞成,都吸纳进去,也都公开公布了。”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征求民意,往往限定征求意见的范围,征求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公众意见内容缺乏公开和反馈,政策制定中意见采纳与否也没有予以说明。

  “如果没有规范,民意征集很容易流于形式,这反而会给政府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孟庆国说。

  目前政府部门在民意征集上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84.5%的人首选“存在走过场现象”,其次是“有的征集缺乏对公众的及时反馈”(70.3%),“民意征集与政策制定脱节”排在第三位(69.8%)。63.7%的人认为部分民意征集“随意性大,缺乏统计和分析”。

  八成人支持公共政策的民意征集应由第三方实施

  “政府征集民意时,大多会在政府网站上通知,但政府网站的浏览量有多少?而且征求意见的时间是不是也太短了?”北京市某国企职员朱先生认为,政府应做好民意征集前的宣传工作,在政策出台前至少半年就应与各大网站合作,把征求网页链接放在醒目位置,“前不久在天涯论坛上,很多关于北京治理拥堵的帖子写得很深入。政府应多借鉴这类‘民间智慧’。另外,在调查问卷中,建议增加开放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赞成’和‘反对’的选择题。”

  许光建认为,虽然网络民意很重要,但要注意,它只能代表部分群体的意见,一些传统的征求民意方式,例如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辩论会等形式也不可或缺。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还应到社区、工厂、农村等地,和不同职业的人面对面交流,征求更广泛的意见,使公共决策更有依据。

  “政府进行议题设置,再自己做非专业的调查,能否保证客观、真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杜骏飞指出,在民调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状况会让公众对民意征求产生很多质疑。比如近日,吉林省永吉县人民政府网所做的一项关于“满意度”的民意调查中,只有两个选项——“满意”和“非常满意”。

  杜骏飞说,民意调查不是每个人都能上手做的,它有很强的专业性,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数据分析和意见权重分配等环节的不规范,很可能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做了之后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杜骏飞建议参考西方政府征求民意的方式,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民意征集。“在美国,《纽约时报》社会调查中心、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非营利组织皮尤(PEW)研究中心和商业性的盖洛普公司等,调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都比较有保证,对决策产生很大影响。”

  “我国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权威调查机构,目前力量还较弱。”许光建表示,政府应鼓励非政府调查机构的发展,民间调查机构需要政策支持和宽松的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八成人(79.9%)认为与公共政策有关的民意征集,不应完全由政府部门操作,而应委托给第三方调查机构实施,其中44.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这样的举措;仅1.0%的人持反对意见。

  民意征集应贯穿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

  “政府征集民意后到底怎么执行?政府能采纳民意吗?”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说,以听证会为例,虽多数人反对涨价,但最后基本上都涨了,听证会成了“听涨会”。

  许光建认为,一项公共决策要想使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满意,几乎不可能。比如,前几年北京市在讨论轨道交通单一票制票价的听证会上,因为涉及要取消月票,一些原来持有月票的人就不赞成这一新政,认为会损害自己利益。所以,政府决策怎么平衡各方利益不容易,但应让所有利益群体有表达的渠道。总的原则是,不能让某一个群体的利益总是受损。

  杜骏飞表示,政府在征集民意后,不能笼统地按“多数决”进行公共决策,但以下原则是绝对的:民调的结果应该公开;政府参考民意的操作规程应公开;政策博弈最终结果的论证过程应公开。

  “公共政策狭义上一般分为制定、执行和评估三个阶段,民意征集应贯穿始终。”孟庆国指出,在政策制定前,政府应综合公众意见;在政策执行中,应注意如何向公众公开信息,并引入好的公众监督机制;在评估阶段,民意更为重要,因为在政策的强化、改进或废止过程中,民意更要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