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 随着当前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对此,各地围绕中央统一部署纷纷尝试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旨在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有着1200多万流动人口的深圳,在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着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等诸多严峻挑战。从一张小小的居住证入手,深圳市建设了“1+3+N”信息化应用系统,把流动人口的就业登记、居住证申办、居住登记三个信息采集入口为一体,使得流动人口信息与劳动就业和房屋租赁信息挂钩,突出服务功能,构建了落地化、动态化、精细化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深圳市政法委副书记陈志新介绍,“1+3+N”信息化应用系统中的“1”是指市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3”是指居住证信息系统、就业登记信息系统和出租屋综管系统,分别由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管办管理;“N”是指拓展信息源和应用系统,包括公安机关重点人员管控、违法犯罪信息、网络矩阵社会信息、出入境信息等系统以及计生、教育、市场监督等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1”的平台,实现联网共享,系统掌握了办证人居住、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等38项基础信息,形成了“三合一”闭环式管理机制,人口信息与劳动就业和房屋租赁信息双挂钩,用工必须录入系统,就业才能长期租房,设置“休眠”和“激活”方式,确保信息动态准确。
深圳市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以流动人口管理为核心,以制度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支撑,极大增强了社会管理工作实效,有力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各地社会管理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尝试,信息化、网络化在管理社会、提高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之一,山东省泰安市重点抓好并正在落实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其中,一项名为《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项目提出这样的工作目标:确保1年内城市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年内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2年内,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2年内打造100个市级星级化示范社区。
这个项目具体提出,在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时,要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单位,将社区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科学整合配备社会服务管理力量。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建立社区人口、单位基本信息资源库,开展智能化小区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商业服务信息化。在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方面,要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管理中心,建立“一岗多责、一员多能”工作机制,配齐优化社区民警、治安信息员队伍。扩大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
政务信息化是国际社会管理方式改革的共同趋向。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实现政府的角色转换和管理观念更新,建立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湖北省宜昌市探索建立健全信息综合支撑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宜昌市围绕“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五大平台”。一是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以社区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一次采集、统一审核、集中交换、多方共享。二是建立全市人口信息分类管理平台。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交换和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三是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区、街办、部门三级扁平化的上下协同和联动。四是建立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部门热线电话、政府门户网站、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受理方式,畅通政民互动渠道。五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将城市部件、事件科学分类,通过网格管理员收集、上报、核实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各种问题。
宜昌市政法委副书记张树军介绍说,目前这“五大平台”建设均已进入招标阶段,有的已经开始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