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7日电 去年今日与网友“勾指相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年之后如期履约,再会网友。这已是这位总理连续第三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问政于“野”,问政于“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面对着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身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入和常态化。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网友在线聊天时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中国最高领导人这次与网民的交流引动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各方纷纷解读其中释放的信号和蕴含的意义,而胡锦涛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网民”。

  就在网民意犹未尽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于次年年初,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从第一次“难免有点紧张”,到2010年与网友“勾指相约”,第三年如期履约。中国总理“两会”前与网友见面,显然已渐成惯例。总理与网友的前两次“约会”,时长均超过两个小时,谈国计民生,聊家常人情,话题事无巨细,包罗方方面面,用“真心、真意、真情”与普通民众交流。

  在中央高层的引领之下,网络问政近几年逐渐在中国政坛蔚成风气。领导人的亲身参与不但鼓舞了网民通过网络反映诉求,表达心声的热情,也带动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网络民意。据媒体统计,已有47位省委书记、省长在人民网上公开回应网友留言。15个省市区以“红头文件”形式建立起回复网友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规范问政渠道,督办问政结果。

  网络问政从2007年零星、分散的无意识和原生态阶段,在2008年开始蓬勃发展,如今已经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但有中央和地方高官频密“在线”,亦有官方媒体设立“直通中南海”,“向地方领导留言”等的网络民意通道。每年的地方和全国“两会”,更是能掀起一波政府与民众网上互动的高潮。

  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这是中国执政者的共识。而网络问政这道中国政坛风景线背后所折射的,是执政者更深远的谋划。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在不久前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亦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互联网无疑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