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每一分钱花在明处、用在实处,就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

  对于目前预算公开的力度,公众仍觉得不解渴,因为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公开的预算,仍停留在几张表格上。公众关心的一些政府行政支出,如因公出国、公务用车购置、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预算仍然不见踪影。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了2011年预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总体情况看,今年预算公开的政府部门数量大大超过去年,公开的内容也在逐步细化。

  今年,北京市的预算公开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些百姓关心的详细“账目”公之于众。比如,北京市财政局首次公开了全市公车数量,卫生局、人力社保局、工商局等也公开了公车购置更新、公费医疗、修建楼堂馆所的费用。预算公开从“大账”到“细账”,将政府部门的行政支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然而,对于目前预算公开的力度,公众仍觉得不解渴。因为,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公开的预算仍然不是十分透明,模棱两可的“其他支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此庞大的“其他支出”到底是什么公众无从知晓,也就无法判断这些钱花得是否合理。

  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应当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行动。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两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将于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3月25日,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强调,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特别是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支出要详细公开。只有“大账”清楚、“细账”明白,百姓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大账”清楚、“细账”明白,国家的每一分钱花在明处、用在实处,就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

  在推进预算公开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经费管理十分重要。比如,严格审批因公出国,减少出境团组数和人数;严格控制公务出差、公务接待经费,严禁赠送礼品,一律吃工作餐;采取有效措施,堵住公车管理上的“漏洞”。

  现行的公车管理制度存在不少弊端,不要说领导用车是公事还是私事,管理部门不好过问,就连车辆日常该加多少油、需不需要维修也有很多“空子”可钻,管理部门很难控制。一辆公车每年维修费几万元,几年下来相当于买辆新车的费用。公车运行成本高、浪费严重,社会上公车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眼下是该动真格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