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开始实施,公众关注的环境信息将更大范围地向社会公开。昨日,记者就此对太原市环保部门和环保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

  信息不畅 二级天被疑做假

  谈到环境信息公开,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张强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发布不及时,一些市民认为,太原二级天数都是假的,是环保部门胡编乱造。”

  而如今,涉及太原民生的环境数据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到汾河太原段水质月报,再到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

  隐瞒真相 使猜测谣言泛滥

  目前太原环境污染仍在“高位运行”,形势依然严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环境信息不公开和不透明,确实给一些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暗箱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最典型的表现是,出现环境违法和污染事故后,一些肇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及时向当地居民和上级政府说明情况,他们常常以公布真相会造成公众恐慌为由,以影响社会稳定为幌子,剥夺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逃避公众的批评和上级政府的处罚。

  对此,太原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证明,捂、瞒、骗不但不能封锁消息,反而会使猜测和谣言泛滥,加重公众恐慌情绪。在此情况下,人们期待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涤荡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会在公众心头留下的阴霾。”

  公开信息 中小企业受挑战

  环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些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还不高,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低回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彻底改变,让他们迅速公开环境信息,存在困难。

  以3月21日,太钢苯燃烧事故为例,火灾事故发生后,太钢在两个小时内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全部情况向社会公布,这在太原还是不多见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