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安全法》颁布和实施,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将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中招标投标主体数据和招标投标过程数据容易成为互联网非法攻击目标。如何落实和提升电子招标投标安全防护工作,在当前“互联网+”招标采购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尤为迫切。
电子招标投标活动分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五个主要阶段,其中电子招标投标用户的身份确认、潜在投标人信息保密、评标委员会组成信息保密、投标文件防窃取与防篡改、开标环节的防解密失败、评委评标过程的防泄密和评标结果防篡改等是重点安全问题。
本文针对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从信息技术角度,就如何建立完整安全防御体系、做到事先风险防范和事后风险控制进行论述。
1.信息操作者(主体)的身份合法性
1)身份标识与鉴别
在电子招标投标技术规范里要求应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等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与鉴别,并提供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功能。应采用以下措施,确保用户身份不易被冒用:
a)提供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系统登录用户密码复杂度检测,密码设定过于简单的,系统要有密码强度提示。
b)对身份标识与鉴别异常提供保护措施。系统登录失败多次之后,自动锁定账户,再通过其他认证手段解锁。
c)使用CA数字证书对交易主体身份标识与鉴别。需要进行身份标识与鉴别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行为包括: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递交投标文件、递交投标保证金、撤回投标文件、确认开标记录、递交回执、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协议书)等,招标投标主体对这些操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措施组合的鉴别技术。
2)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可确保电子招标投标文件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电子签名的数字证书应采用合法CA机构颁发的证书,并按照国家授时中心标准时间源对电子签名文件生成时间戳。
电子签名文件包括: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投标邀请书、资格预审文件(澄清和修改)、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澄清和修改)、资格审查报告、招标文件(澄清和修改)、投标文件(补充、修改、撤回、澄清)、开标记录、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合同(协议书)及签收回执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2.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电子招标投标信息传输,一是使用SSL协议进行通道加密传输,同时使用公开密钥体质和数字证书技术保护信息传输机密性。二是投标单位名单、评委名单、评标结果等敏感数据采用自定义加密技术、强化安全。电子招标投标技术规范对数据接口安全有具体规定,传输接入点实施网络边界安全控制。接口安全控制包括:安全评估、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口令认证、安全审计、防恶意代码、加密等内容。
数据接口访问应进行双方身份安全认证,确保接口访问安全性。与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接口传输时,采用双方白名单互认机制。指定IP才能访问和调用接口,传输前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再进行数据传输。从交易平台到国家公共平台传输通道采用SSL协议加密。
3.信息存储环节安全性
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确保重要数据存储保密性。投标人名单、评标专家名单、评标结果等数据,要进行加密存储,避免能够接触到后台数据库的运维人员在数据库上直接拷贝或修改数据。
由于服务器系统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单个部件发生故障概率很高。存储系统中的磁盘存储冗余一般至少构建RAID5系统。可以考虑将服务器资源及存储资源进行云托管,进一步保障服务稳定性。现在很多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托第三方提供的政务云进行建设。
4.数据的备份和灾备
根据制定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库和系统重要的数据文件,以便在故障或灾难的情况下恢复信息。要选择合适的备份地点和备份方法,有条件的应当同时进行异地备份。备份方法为全数据备份,对所有选择备份的数据进行备份。全数据备份比其他备份方式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数据存储容量,但数据恢复最简单和最容易。增量备份是对上次备份后所有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增量备份比其他方法需要更少的时间和数据存储容量,但数据恢复方式最复杂。差异备份是对上一次全数据备份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比全数据备份需要更少的时间和数据存储容量,比增量备份对数据的恢复更简单和容易。一般根据自身系统数据量的大小和存储设备的容量制定策略,不同备份策略都要兼顾。
5.日志记录体系的全面性
电子招标投标过程中事项办理、审批流转、数据修改所产生的记录以及记录的时间点,均需要完整保存。
系统版本发布更新,系统文件替换修改,数据库文件的还原恢复等针对系统的操作,要经过技术管理流程的审批和记录。系统后台所有管理行为记录也需要完整记录,以备日后的监督和审计。实际操作中,后台操作日志记录很多系统往往忽略。生产系统的运维管理操作,可以使用堡垒机进行操作审计和记录。数据库管理可以通过数据库审计系统,监视和分析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类操作行为,并记入审计数据库中集中进行管理。
6.安全审计管理
安全审计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提供安全审计功能。安全审计范围应覆盖系统中每个用户及系统中的所有重要安全事件,如登录事件、关键数据变更等。
b)审计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c)应提供审计记录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d)安全审计人员不能同时兼任系统管理员。
e)安全审计系统设备宜独立部署,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
7.硬件系统及网络的可靠性
不能在互联网上直接开放运维管理后台和主机登录入口。可采用VPN通道方式强化网络安全,同时采用抗DDOs攻击系统、网页防篡改保护系统、WAF防火墙、IPS入侵防护系统、数据泄露防护系统等对系统提供安全检测防护。采用防病毒网关或杀毒软件防病毒,并定期查杀病毒。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安装系统补丁防范安全漏洞。
由于安全防护投入成本较高,中小型交易平台由于成本压力面临实施困难的,可以采用诸如UTM、下一代防火墙之类的集成多功能的一体化产品降低成本。
生产环境需要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划分安全区域,需要对外提供服务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接口等部署在外网区,系统的数据库和其他重要的数据文件存储应在内网区域,互联网不能直接访问,区域之间用防火墙做边界隔离。
8.系统安全风险测评
系统源代码应做安全审查。由于开发人员水平和经验问题,源代码当中通常会存在安全漏洞和安全风险,容易被互联网攻击者利用。源代码审查可从源头上发现这些漏洞,并进行安全整改。
系统安全检测包括系统漏洞扫描,以及前面提到的用户身份鉴别,防抵赖,还有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保密性检查,数据备份与恢复检查等检测内容。
还可以做本地、远程、网络三个不同层级渗透测试,模拟演练发生攻击情况。通过渗透测试对网站进行深度检测,发现和挖掘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作者:郑州信源,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