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是中国互联网迅速腾飞的五年,中国从具有先天人口优势的网络大国逐步迈向技术创新驱动的网络强国。
我国互联网产业在5年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10月9日,阿里研究院发布《创新飞跃的五年:10大关键词解读中国互联网》报告,基于丰富的数据和鲜活案例,从10个方面对中国互联网5年的发展做了全面分析和解读。
报告认为,这五年,中国互联网领域从商业创新引领发展驱动走向技术与商业双轮驱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便捷,推动了消费需求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变革,同时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给创新创业、扶贫、就业等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是让治理创新走向更加开放协同。
1、网络中国:从大国到强国
过去五年间,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已经占据三席。过去五年,中国网络零售从1.3万亿增长至5.2万亿;快递包裹数量从56.7亿,增长至313亿。第三方移动支付金额从0.2万亿增至58.8万亿。
截止201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高达7.1亿人,全球排名第一,几乎是第二、三名印度和美国之和。中国互联网相关GDP占比高达6.9%,居世界第二位;如果去除信息通信设备出口等制造业相关行业,中国互联网相关GDP占比为6.4 %,居世界第一。
共享单车是中国原创互联网经典案例。借助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性地满足了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灵活出行的需求。短短几年时间,用户数从0飙升至1亿。共享单车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商业模式”成为中国的新标签。
2、技术创新:从应用到原创
五年前,中国云计算刚刚起步,大量的用户都还是以自建数据中心,购买传统的以国外品牌IOE为代表的硬件和软件搭建信息系统为主,我们是技术应用者的角色,时至今日,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前4位都是我们国内企业,并且携带自主创新的飞天分布式计算平台的阿里云为代表的中国云服务商开始走向全球,
阿里云能在短短5年内如此快速成长,主要源于商业创新倒逼技术创新的快速迭代。以阿里巴巴的双11场景为例,单日交易量从5年前的191亿元增长到2016年已经达到1207亿元,17.5万笔/秒的交易峰值使用传统IT技术无法满足,这倒逼阿里巴巴不得不从底层操作系统开始,到中间件、数据库、安全等领域都进行自主研发,造就了今天的阿里云。
3、商业创新:从电商到全业态
五年中,电商成为新常态,传统电商的概念已经模糊化,由于电商的发展,带动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新金融服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式创新的支撑力量;同时,物流规模迅速膨胀,使得中国物流业的包裹数在2014年跃居全球第一。而以云计算、大数据、物流体系、移动支付、信用体系、电商交易等形成了新的商业基础设施,激发着整个社会创新的活力。
4、消费升级:从低端到中高端
过去五年,伴随中国居民消费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新一代(80后90后)的成长,中产消费群体迅速壮大成为消费升级的驱动主力。互联网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全社会分梯队分层次地加速迈进消费升级时代,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开始接近发达国家消费者。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爆发式增长,中国网络市场的消费品质也在持续提升。阿里品质消费指数显示,2017年3月指数值为34.43,环比提升0.53,同比提升2.15,达到历史次高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量”的增速处于“低区”,而“质”的提升到达“高区”。
5、生产制造:从规模化到智能化
传统制造业的规模化生产的方式正在被互联网逐渐改变,互联网消费拉动着制造业后端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的变革,使得“Made in Internet”正在成为现实,C2B模式、柔性化生产、集单生产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制造业也在不断提升智能制造的能力,利用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方式加速向服务化的转型。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5年间,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逐年提升,制造业电商普及率三年内增长4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电商采购近年来提升明显,超过40%。
6、创新创业:从小众到大众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的浪潮席卷全国,以阿里巴巴的大平台、富生态、多模式的思路为代表,带动了网商、电商服务业、物流、金融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加速,人人贸易、普惠科技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
2016年,我国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651.3万户,同比增加11.6%,科技型创业孵化服务、早期投资、创业投资规模稳步提升。
以扫码技术为例,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加速了线下场景的数字化进程。从街边的菜市场到大型商场,基本都支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也是以扫码技术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今年火热的无人超市更是将扫码技术应用到极致。更值得关注的是,扫码支付已经走出国门,迅速带动了印度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