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满足政府自身改革需求,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必经途径。近年来,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紧抓供给侧改革新常态,积极借助大数据满足改革深化依法行政、提升执法效能的需求,以信息科技为引导,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起全过程、智能化、可视化的智慧综合执法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为解决综合执法改革进程中因职能激增带来业务不熟、执法随意、量大面广等问题起到很好推动作用,促使综合执法向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初衷发展。

  系统于2016年3月启动建设,7月试运行,2017年1月正式运行,投入资金60.9万元。以市电子政务网为依托,整合了线索管理、案件流转、信息共享、数据统计等多种功能,是全省综合执法领域首个交互式、可视化的执法系统。经不断拓展、优化,已完成“四库一平台一中心”为总体框架的一体化建设任务,即执法人员数据库、违法行为数据库、服务对象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执法办案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经过近一年的实操应用和优化演进,在规范办案行为、支持日常管理、提高执法成效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一、以全过程记录规范执法行为。自2014年12月综合执法改革以来,履职范围不断扩大,执法队伍不断扩充,因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逐步凸显出执法行为不规范,案件久拖不办,扣押物品来源不清、处置不及时等问题。通过执法办案平台,以规范流程实现执法行为闭环流转,以涉案财务管理追踪强制措施相关物品,以全要素保存实现执法行为可回溯管理。

  (一)案件来源全记录。将所有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监督检查、部门移交、媒体报道、数字城管等各类违法线索全部入库,有效扩大了案件来源,并使案源永久保存。

  (二)涉案财物全记录。通过执法平台将依法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进行网上审批流转,包括强制措施申请、解除扣押申请、出库申请等必须一一对应,并对涉案财物细节全记录,包括物品编号、物品类型、物品单位、暂扣仓库、物品状态等11项属性,保证涉案财物流向清晰明确。

  (三)办案过程全记录。系统以“执法留痕”为指导思想,将执法的标准、流程、要素和精细操作嵌入其中,并依照《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行)》,要求各执法人员将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全部执法环节,包括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结案归档等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二、以智能化手段规范办案行为。系统针对综合执法改革后办案专业性强、案件类型多样、办案人员业务技能提升慢、办案周期长等问题,以智能化手段规范办案行为,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不断优化演进。

  (一)审批流转智能化。系统科学设定统一的案件入口,并按照规范化要求设定案件录入、立案受理、调查取证、行政审批、结案归档共5个办案闭环流转环节。利用移动终端,办案人员在智能手机端对案件的每一环节进行录入,审核人员可通过手机端实时进行审批,大大解决了以往审核周期长的弊端。同时,通过案件顺序流转(未完成当前步骤无法进入下一环节),各环节案件四重审核(需通过法制员、部门负责人、法制科及分管领导依次审批),使行政程序“零违法”成为可能。

  (二)信息采集智能化。执法办案平台与“四库”相贯通,通过执法留痕促使违法留痕,通过执法办案平台网上流转,将违法行为相对人身份信息、证据材料、违法信息等导入,不断扩充服务对象数据库,固定违法记录。在遇到多次违法相对人时,执法队员可即时提取当事人身份信息及违法记录,参照库内信息,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提供依据,通过信息采集和导出,形成以库养案,以案扩库的良好循环。

  (三)法律适用智能化。系统依照权利清单将综合行政执法10大项315小项行政处罚权设置违法行为数据库,并将相应的法规及罚则导入,办案人员在立案时可通过执法办案平台对违法类别、权力名称、违法行为选项逐级按图索骥,精确定案的同时保障法律法规适用正确;系统同步设置综合执法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库,办案人员可即时查询案件相关处理程序与实体规定,保证案件程序规范,证据充实,改变了以往违法行为描述不规范、不全面,法律条款适用不精确,不对应等反复出现的问题。

  (四)时限提醒智能化。系统设置到期提醒服务,对案件进度、审批进度等都设置醒目字条提醒,通过绿蓝红三色表示时限紧急程度。同时列明每一步骤到期时间,极大地解决了办案人员因业务繁忙而忽略时限的问题,保障程序规范。

  (五)文书制作智能化。系统囊括综合执法范围所有文书模板,输入当事人、时间、地方等相关信息即可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确保文书格式正确、逻辑合理、要素完整、语言规范。利用手机终端及便捷打印机,保障执法文书现场发放,提升执法效率。

  三、以可视化数据加强内部管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统计手段,管理方式将不再适应综合执法改革的需要。将信息化与执法办案融合,为行政执法开启了新的思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研究,完成实务部门与决策部门的精确对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一)执法管理可视化。系统以10项执法大类为基准,就行政处罚数据、大案要案率、办案完成数等14项数据分别形成可视化图表,将数据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为帮助领导掌握执法现状,提前风险预警,明确执法重点,提升工作敏感性,增强数据指导决策的作用;在49平方公里全方面、多角度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增加案件查询、热图标注的功能,城市管理问题可分类查询,并以红点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反映,尤其是越门占道等多发性、反复性市容问题可通过红点位置及密集度,为执法把握重点区域、发展趋势、新苗头等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二)部门管理可视化。系统以15个业务部门为基准,就大要案情况、办案进度、办案进度详情等数据制成可视化图表,并依此排名,对中队年度指标完成情况,执法力度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分析,并就各时间段数据进行同比、环比分析,通过精细数据让部门各级人员对本部门执法办案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排名差距,促进各部门比学赶超,加快业务进展。同时,对上级部门监管实时提供数据,及时针对落后部门及时介入指导。

  (三)人员管理可视化。系统建立执法人员数据库,对照《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执法人员执法档案实施办法(试行)》,施行“一人一档”制度,将执法人员的基本信息、办案工作、案件质量评定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档,在保障人员信息完整录入的情况下,为单位人才选拔、考核任用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