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
2010年11月,中纪委、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作为69个试点单位之一,山东省广饶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广饶的探索和学者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县权公开的时代意义。
访谈嘉宾:
中共山东广饶县委书记 田和友
点评专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
让模糊的县权清晰起来
本报评论部:按照中纪委、中组部提出的要求,这次“县权”公开,主要围绕厘清职责权限、规范运行程序、公开决策事项、实施全面监督等“规定动作”进行制度设计和试点运行。相关的制度设计,我们过去也有一些,这次的创新点有哪些?
田和友:如果说过去“公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那么现在有了操作性极强的制度性规定,使“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另外,在权力公开的深度与广度上有更大突破。内容上,既公开重要决策制定、重要人事任免、重点工程项目等重大情况,也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内设机构职责、监督电话、办事流程等具体事项;既公开办事结果,也公开办事过程,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零距离”公开。同时,引进监督机制,对县委推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事业、干部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万人评议”。开通“6012345”书记县长公开电话,建立民生服务平台。小到井盖丢失、路灯不亮,大到计划生育、土地政策,都能“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一年来,通过“阳光广饶”服务平台解决的民生诉求,有两万多件。
本报评论部:权力公开的前提是明确“权力的边界”。过去,县委的权力一般都是框架式、粗线条的原则性规定。如何让模糊的县权更加清晰、明确?
田和友:“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既要科学界定,又要易于操作。为此,我们按照党内法规和中央部委有关文件,对县权进行对照清理,通过充分讨论和严格审核,对县委、县委各职能部门、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政府各部门、乡镇(街道)党(工)委、基层党支部职权等进行科学界定。比如,县委全委会行使什么职权,过去不明确、不清晰。现在按照“把方向、议大事、谋全局”的原则,厘清了县委全委会固定行使的六项职权。厘清职权后,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监督,确保规范使用。
本报评论部:通过实践的打磨,你们觉得“权力清单”晒与不晒有什么不同?
田和友:我们深刻体会到,“公开”是最有效的权力规范手段,“透明”是最给力的干部约束机制:一是决策过程中充分吸纳群众意见,使各项决策更符合群众利益,执行落实更顺畅。二是权力公开后,干部的权力时时处处受到监督,督促干部公正用权、规范用权。三是对干部形成了“责任倒逼”机制。
通过民意调查,我们发现群众对生态环境方面有不少意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今年准备实施“蓝天”、“碧水”等七大工程,新上7个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4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力争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上交上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本报评论部:县权公开没有成熟统一的模式可循,试点县大都“摸着石头过河”,你们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田和友:有“三个关系”不好把握:一是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的关系。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一场事关政治生态、行政体制的变革,要求慎重稳妥推进,严格按程序实施。但县级处于基层一线,承担着大量繁重的任务,一些工作需要从快决策、部署和落实。这两个要求常会冲突。二是扩大民主覆盖面与提高群众参与度的关系。有些群众的民主意识不强,懒得参与、不会监督。三是政策资源的有限性与群众过高利益诉求的关系。个别群众对一些政策性历史遗留问题存在过高利益诉求,而县一级拥有的政策资源非常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
本报评论部:县权公开是一场“自我革命”,如何防止“自我革命”流于口号与表层?
田和友: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权力公开就有了动力机制、监督机制:当群众对每一级党委政府、每一个部门到底掌握哪些权力,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群众从头至尾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当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落实反馈,你所说的“自我革命”,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源和严格的监督员。(本报记者唐宋采访整理)
党务公开,提高权力的能见度
这次69个试点单位推进县委权力公开,概括地说,有四大特色和亮点:一是县权公开,即县委的决策权、县政府的执行权、县纪委的监督权和县组织部门干部人事权的公开。二是对上述部门开列出了“权力清单”,明晰了权力边界,界定了权力运行程序,遏制了权力的滥用。三是限制“一把手”权力,解决了“一把手”权力过大、过分集中、无所不能、无所不敢的通病。四是促进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激发了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县权公开,就是要使权力回归透明、清晰、有限可控的本色。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公开有不少突破: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党内情况反映制度,畅通了党内信息上下互通的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布党内信息;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拓宽了党员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并保护党员讲真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环境。
党务公开成效显著,离不开党内民主理论上的创新。这几年,我们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党内民主置于最高的位置。还提出党员是党的主体,要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如果没有这些重大理论认识的确立和指引,党务公开不可能搞得这么好。
县权公开试点一年来,总的情况是好的,比如山东省广饶县县权公开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全、实、细”的特点。但从全国来看,还有一些问题和考验:县权公开是全部公开了,还是留有余地;县权的公开和运行是真的规范了,还是绕过了一些关键的环节;对县权公开和运行的监督是否到位了,怎样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县权公开和运行效果如何,是由县委本身说了算,还是应该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考核评价,由专门机构作出独立的调查评议。目前,县权公开试点单位以外的县委领导班子,大多怀着观望态度,不叫公开就不主动公开,缺少“自我革新”的动力和勇气。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建立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内以党员为主体、社会以人民为主体,更好地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真正落实一切以人民的评判为标准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