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江区勤廉评价系统中,区财政局副局长朱珺是唯一一位填写有3套住房的官员

徐州市贾汪区纪委工作人员正在维护勤廉评价系统

  在低调运行8个月之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勤廉评价系统突然火了。区纪委党风室主任张恒科指着勤廉评价系统的网页说:“几天前好像还是70多万的点击量,现在达110多万了。”

  官员财产申报试点始于2009年,但诸多试点或因主政者离开而陷于停滞,或在一次公示后就再无下文。在这一背景下,把自己辖区内600名科级干部的住房、收入、配偶子女工作情况“晒”到互联网上的贾汪区,一时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相较于外界的热烈讨论,财产公示此前在当地并没有被广泛宣传,也未引发什么轰动效应,连给纪委开了4年车的司机都“没听说过”纪委搞了一个财产公示。而贾汪方面也不断向外界表示,财产公示只是当地力推的勤廉评价系统的一部分。

  “有的人以为这一栏就是写口号,都被我们打回去了”

  8月2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发新闻《贾汪六百科级干部网上晒家底》,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里的财产公示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这显然让贾汪始料未及。

  实际上,官员财产公示并非贾汪区力推的工作重心。在去年年底《徐州日报》对于贾汪勤廉评价系统启动的报道中,甚至没有提到财产公开。

  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内的财政公开,更多的是承接江苏近年来大力推广的“勤廉测评”,而非舆论认为的官员财产公开。

  早在2006年,江苏太仓就开始试点村级勤廉指数测评——即通过向各级工作人员、党员以及普通村民随机发放无记名问卷对政府工作打分,之后按照不同群体的分数比重计算出一个量化的政府勤廉指数。在这个指数计算中,村民的分数权重占到60%。

  2011年8月,江苏省纪委在太仓开会推广勤廉测评指数。2011年9月,徐州市纪委则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勤廉评价体系。

  “领导提了这个思路,我们就开始关注之前的勤廉测评。”贾汪的勤廉评价系统最初是由党风室提出的,张恒科向记者回忆了最初的思路,“我们发现甘肃张掖的勤廉度网站做得挺好,他们把官员考核的相关信息都公开到了网上,我们觉得可以借鉴。”

  被选为模板的“张掖市勤廉评价度系统”2010年年底开通,接受公众和科员对领导进行评价,并算出一个量化指数。张掖不同于太仓之处是这一过程全部在网上进行,且公众参与评价的结果也会在网上公示。

  贾汪区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刘尊华听到“把评价信息上网”这个思路,觉得不错,“评价信息要是只通过什么读报栏,或者开个会来公开的话,这个面太狭窄了,倒不如搞个系统放上网。”

  2011年10月,贾汪区纪委正式提出建立勤廉评价体系并立项。此后网站的具体形式又几经讨论,“有人提议整个页面点进去就只有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被我给否了。”刘尊华回忆,“我觉得太单一了,不像个网站,而且党务、政务这样的字眼谁感兴趣?”

  2012年1月10日,勤廉评价系统正式上线,在领导信息公示表格的“廉洁自律”一项中,要求一定要填写住房、收入、子女教育和配偶从业情况。

  此前,虽然张掖市要求领导干部要在信息公开表格的“廉洁自律”项中填写“个人住房、收入等情况,配偶、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情况”,但实际操作中,被信息公开的干部们大都只是填写一些诸如“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认真学习,踏实工作,清白做人”的口号。

  “有的人一开始也以为这一栏就是写口号,都被我们打回去了。”刘尊华说,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的时候没有感到什么阻力。

  对于贾汪来说,“晒家底”更像是官员评价结出的果子,张恒科总结说:“我们当时做这个系统的思路主要是针对干部的综合评价,要评价干部肯定就要先了解这个干部,了解干部在做什么。我们这个是一步步地推进。先公开,让大家评判,后续这一块,还在摸索。”

  部门把关如何确保信息真实、监督有效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主页中看到,一些未及时公开信息的个人会在网页左侧被预警公示,右侧是一些举报信息的滚动更新以及一些信息公开的入口。

  对比此前历次针对官员财产公示的试点地区,如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安徽庐江等地,贾汪区在官员财产公示的范围和详细程度上均略显逊色,配套问责制度也暂无突破,大多数被公示官员的内容如出一辙——1套住房,工资收入,子女在国内上学。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的干部资料在不停地修正、调整。记者当时只查到了475名干部的公示材料,而且其中有近50名干部完全没有公布任何财产信息;超过75%的官员没有公布自己的收入,公布的数据月收入都在4000元到5500元左右。在公布的收入情况中,有很多下属的工资收入要高于领导。比如在区统计局,该局局长的月平均收入为4100元,排名在后的干部的月收入为4150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具体的财产申报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纪委给每位科级干部发一份信息公开的表格填写留底,之后每个干部还要登陆勤廉评价系统在网上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整个过程中并不会对财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贾汪纪委对于官员申报财产的原则是“自主申报,单位把关”。纪委并不会对干部上传的材料,包括工作计划、财产内容进行审核,只是当更新不及时时,纪委会提醒干部进行更新。

  实际上,部门把关即意味着是被公示的领导可以对自己的材料把关。

  对于这种把关模式,民间已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贵阳晚报》读者“谢耳朵”提出,干部公布个人财产是进步,但如果仅凭个人的自觉申报而没有任何的监管和对瞒报的惩处,那整件事情就只是摆摆花架子而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的基本原则还是自主申报,单位把关,因为每个单位的工作只有自己单位的工作人员比较清楚,也比较关心。虽然信息公布在了外网上,但领导的工作计划、安排这些肯定还是自己部门的人看的比较多。”刘尊华这样对记者表示,“600多份材料,一个个审查,人力物力上都有难度。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放到网上谁都能看到,你写的不真实自己肯定也有压力。”

  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表示财产公开一定是要经由人大监督,并且对领导的监督应特别严格。“这些人的财产公布不能够是内部行为,要不就成自说自话了,说我是公布的,那谎报怎么办。这样来说,社会影响更坏,会说你们作秀、作假,对政府诚信还有影响。”

  与此前历次公示不同的是,贾汪的这次公示是“对外”、“在互联网上”的,并且允许官员更新自己的财产情况。据记者观察,由于外网公示,舆论的监督似乎开始给官员带来一定的压力。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很多被公示的干部手头都有一两张报道此事的报纸,“以前忙,没什么时间看,最近倒是会经常上去看看。”一位被晒干部这样对记者表示。

  记者在贾汪区委政法委采访时,副书记关祥海正在看自己的公示页面,他说媒体报道以后,他又开始看自己的页面了。

  刘尊华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贾汪区还没有接到干部公布信息不实的举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