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政府网站的建设管理作出明确规范。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精简网站数量,北京市目前共有政府网站1042个,整合工作完成后,将只保留80余个,实现“一区一网、一部门一网”。此外,《实施意见》首次指明了政府网站创新发展的方向:要更加注重网站的用户体验,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建设网上政府,网站是“标配”。多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政府网站顺应时代潮流,打下较好的基础,总体处于“合格达标”水平。但随着互联网不断迭代升级,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达到公众心目中“优质高效”的定位,政府网站还有不少提升空间。过去,由于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力量不足,许多政府网站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等问题,沦为“僵尸网站”。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对全国政府网站的建设发展作出规范,其中特别提到: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优化技术、资金、人员等要素配置,避免重复建设,直指一些网站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更多”的心态。此次北京市率先精简网站数量,对网上政务“提质增效”,是检验相关政策成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政府网站建设首先要有“集约共享”思维。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触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单位都建立了门户网站,这本是提高透明度的好事,但由于很多网站没有考虑实际需要,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导致网站数量泛滥,“有网站而无服务”;另一方面,各部门都开设网站,导致了“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信息碎片化现象,比如被公众诟病的“奇葩证明”,就是因为政务信息不能共享,户籍、就业、生育、婚姻等信息分散,只能通过各种循环重复证明来验证真伪。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将数量“集约化”,规定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只开设一个网站,所属部门、单位通过上级单位网站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务宣传等;此外,还要将信息“共享化”,要构建共享共用的全平台统一信息资源库,按照“先入库,后使用”原则,对信息统一管理,实现统一分类、统一调用、统一监管。
政府网站建设还要着眼于群众“获得感”,在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说到底,政府网站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但从国务院办公厅对政府网站的几次抽查情况来看,很多都只录入官方资讯,大众关心的政策信息和实用信息少之又少;还有网站没有专人运营和维护,办事界面和入口难找,互动不及时,且没有受过培训,对群众留言的回复也不到位。这就需要提高责任意识,从“学网、懂网、用网”的高度出发,致力于将其“给领导看”转变为“给群众用”,如搭建统一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留言评论、在线访谈、征集调查、咨询投诉和即时通信等功能;另一方面,应该实现专人运营和维护,对电子政务平台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整理网友的咨询并答复内容,对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按程序转送业务部门研究办理;还要引入民意监督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政务网站的持续提升。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当前,除了政府网站,政务APP、微信公号等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一片繁荣,但无论渠道和形式怎样扩张,电子政务的目标都应该是建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就政府网站而言,在数量形式上瘦身,在服务品质上升级,才更符合大家对网上办事的需要。
(原标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