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治理模式渐趋成熟,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社会正逐渐形成。网络社会所具有的信息开放性、交流互动性等典型特征,深刻影响着政府机构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网络社会,政府将这些进步与革新充分运用到公共服务中,正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公民的网络参与,更好地服务于公民,更好地回应公民需求,更好地培育公民的自治能力。这些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革新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进。

  一、网络社会的主要特点

  一是信息开放性。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信息交流形态基本处于一种“零门槛、无限制”的状态:网民言论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人人都能够浏览或发布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也杜绝了传统社会政府垄断信息的弊端。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公民自治组织都加快了建设网络办公平台的步伐,以网络为媒介,迅速构建社会综合信息系统,依照政务、厂务以及公民事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向全社会及时公开相关政务信息。

  二是交流互动性。互联网上的交流存在着互动自由的特点,网民之间能够借助便捷的网络,跨越时空、民族、职业、性别等现实中的限制来发表言论,各种不同的思想在网络中碰撞摩擦,最大限度地展现个人思想、表达个人观点。社交网站以及社交工具如QQ、微信等的出现,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拓宽了大众的聊天渠道,利用它们不但能进行文字交流,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取代了昂贵的可视电话,成为一种既便捷又经济的交流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实时畅通的信息交流和通畅的网络对话。

  三是传播快捷性。传统的媒体手段很难做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更新。网络没有时空界限,不受地域所束缚。目前,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迅速,它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集合到同一平台,加之手机网络的普及,网民之间形成一个无形又强大的虚拟信息网络世界,如“郭美美事件”“天价龙虾事件”等都是通过网络发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充分体现出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

  四是身份虚拟性。当下网民个人上网大多以虚拟身份出现,由此网民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言论,但这亦引发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和不良道德行为的滋生。身份的虚拟情况,决定了网络信息发布、传播的性质更为复杂,散布者可能带有较强的个人情感、主观意识,不计后果,宣泄负面情绪,从而使社会整体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大。

  二、网络社会背景下对政府治理方式的积极影响

  第一,更新政府治理理念。政府管理者需要为未来社会进步提供完备的指导性思想,构建强有力的政府治理新理念,从而同互联网发展大背景相契合。管理人员需要跟进思想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对构建公民话语体系的重要性要有更深的认知。只有政府与公民协同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达到利益共享的治理状态。这就需要对当下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以便能够满足公民的需求,借助便捷高效的网络媒介引导网络公民进人角色,增进相互信任理解并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树立共享集体利益、公共利益的意识,最后形成共担责任的体系。

  第二,转变政府治理角色。政府治理的角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以往的社会中,政府对公共问题的处理具有垄断性,如今政府已不是主导一切的唯一力量,以往通行的激励机制和引领原则慢慢脱离了时代潮流,陈旧的规章制度和政令也不能充分地指导公民的行为活动。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要带动各类社会主体力量投入到公共事务的治理中来。政府要适应其角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加关注来自公民社会的利益诉求和民生问题,从管理者、控制者升级到协调者、合作者、谈判者。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加快适应新角色的步伐,学习新知识技能,充分发挥网络能动性作用,利用网络优势,构建良好的政府风貌,着力提升政府合法性,强化公民认同感。

  第三,推动政府再造。正如英国学者邓利维指出的,当今已是数据治理时代,新公共管理已然过时。几十年来信息网络技术逐渐变革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行政决策过程起到了改善作用,推动了公共行政事业的变化发展,这是各国家、各地域公共部门管理变革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理模式低效、人员工作量大,网络缓解了这个问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精简了办事步骤,提高了工作对外的透明度,地方政府治理的公民自主参与从不可能变为可行。公共行政改变的前提是网络介入,对网络介入的支持力度是政府对网络的认知程度是否深入的体现。政府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参与,它们对推动变革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传递信息迅速、安全,可同时传播,瞬间发散到各组织机构、各个层级。管理方式由此产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新问题用新模式来解决,新技术带动政府管理技能新发展。

  第四,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当下最快捷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无疑是互联网络,生活、办公、行政都离不开网络,上层建筑与公民都无法忽略网络带给人们的影响。因网络的普及,网络问政成为公民参与执政、行使自身权利和监督政府的新渠道。政府通过网络进行宣传、调查民意、了解民情,增强了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性,政务更加公开透明,政府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通过“网络问政”得以展现。公民对政务实时了解、在线沟通,从“隐性问政”进入“显性问政”阶段。“网络曝光一网友热评一媒体跟进一政府处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途径,网民问政、议政蔚然成风,政府网络治理也愈加轻车熟路,正是基于网络参与的强大作用,新时期政府的治理模式开始向网络治理方向转变。

  三、网络社会背景下政府治理方式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社会冲击传统的行政治理方式

  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它起源于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的非中心性、自由性、及时性冲破了逐层下发、分批次、分阶段的传统信息下发模式。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人们开发出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络社会化创造了一种新鲜的公共空间,使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贡献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扩散、共享。阶层、结构、科层制的原有形态正在逐渐受到冲击瓦解。科层制的权力层级结构以严格按照等级、法规运作为基础,信息社会的到来使这种官僚化向知识能力转化,资源管理技术的根本框架由信息处理技术构建,它使传统科层制的普遍性和权力标准产生动摇。

  网络零门槛、无国界、无中心,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网络大环境,网络信息的同步传输功能使原有的传播手段都难以望其项背,也必然使此前独立的政府治理领域被逐步侵蚀。信息网络共享必然改变传统科层制的行政流程,打破政府的层次和治理顺序,拓宽管理范围,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