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条“上海不动产登记将从41个自然日缩至5个工作日”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市民只需跑一次现场,窗口一次受理后,即可完成全部申请手续。
得益于即将在全市范围启动的不动产登记“全·网·通”服务改革,不仅市民办事时间大大缩减,相关业务数据还将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给相关部门,协助办理业务。
这正是本市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缩影。当前,上海正着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让城市高效有序地运行,就需要一颗智能的“大脑”与四通八达的“神经中枢”。
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上海政务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民云、“12345市民服务热线”、法人一证通、固定资产系统等系统建设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但一些瓶颈问题仍待破解。比如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等目标尚未实现,“条”“块”分割的体制架构,一定程度影响到了部门和机构间数据的有效共享与整合,“原先的服务更像是以‘我’为主,而不是以用户体验为主。”曾有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表示。根据国家行政学院去年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上海总体排名第四。“办事指南准确度”以及“在线服务成熟度”,上海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但在“服务方式完备度”上,上海排名第五,“服务事项覆盖度”一项则排名第十一。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上海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建设力度,优化政府流程,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审批事项网上协同办理。一方面,制定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管理办法,推进各类政务数据标准化,强化政务数据集成整合、互联共享、协同应用和统一管理。同时,也要切实让群众和企业在“上海政务”网上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报告还提出,上海要着力建设智慧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就需要先建设‘智慧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建设智慧政府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上海可以把建设智慧政府作为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
在汪玉凯等专家看来,一个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政府,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政府,无疑将成为城市整体协同、高效运行、智能感知的“智慧中枢”,从而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供主动式的公共服务
试想一下,当你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命,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手机不断收到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提示你如何为孩子接种疫苗、办理社保、报名入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樊博向记者描绘的场景:“由于出生、户籍以及教育部门等信息实现了有效对接,家长再也不会因为材料不齐、不对而‘多跑腿’。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智慧政府’。不仅是需要时去找它,政府部门还能为每个人提供主动式的公共服务。”在受访专家们看来,智慧政府是指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和智能决策,形成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可考核的新型政府形态。
“‘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智慧政府建设提供了新契机,而智慧政府又可以从多个层次实现进一步突破。”汪玉凯认为,此前上海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智慧政府”却不仅限于此。具体表现在,可通过构建跨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的民生服务系统,提升政府的民生服务能力;围绕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环境监管、诚信监管等重点领域构建的监管服务系统,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通过构建政府约束性系统,提升对公权力的制约能力。
樊博则认为,智慧政府意味着“前端”与“后端”的共同发力。通过深入建设统一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整合各部门现有碎片化、条线化的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功能。
在后端,以“一网(上海政务网)、一窗(设立跨部门综合窗口)、一号(建立面向市民和企业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平台)”为抓手,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进行再造,深化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整合优化部门审批事项业务流程,全面梳理政府服务事项和权力清单并进行公开。同时,通过梳理公布“全网通办、一次跑成”的审批事项清单,实现“全网通办、全市通办、全城共享”,让市民办事从“群众跑腿”转向“数据跑腿”,从“找部门”转向“找政府”。
把行政权力关进技术铁笼
“从个人和企业层面,智慧政府建设将提高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和幸福感;从政府层面,则将提升公共政策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民生服务能力、自身约束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汪玉凯说,智慧政府,将有望成为“感知、融合、共享、协同、智能”的“五位一体”的政务治理系统。
当上海初步建成智慧政府以后,除了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以外,市民和企业甚至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就能得到政府部门主动提供的及时、精准服务。
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工作,也是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对企业而言,一个善于监管、乐于服务、该放权放权,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智慧政府,对企业减少制度性成本有相当大的帮助。另外,在智慧城市架构下,通过精准化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可以让企业享受到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让企业享受一站式政策服务、一网式政务服务以及一门式专业服务。“当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识别、扶持本市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和成长性创新型企业。”
樊博认为,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有利于提升政府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水平。“通过实现不同部门数据资源的对接和信息共享,使政府决策更多基于数据分析,而不再是‘拍脑袋’决策。另外,还可以充分运用云政府的海量数据,对公众的需求进行精细化、智能化分析,找准公众需求和服务盲区,主动推送服务项目,防范突发风险。”此外,流程和权责划分清晰,有利于避免部门间相互扯皮,降低沟通、行政和人力成本。另外,建设智慧政府,基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客观指标的测算、记录和考核,可以建立实时留痕、可回溯的监管体系。
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吕艳滨、田禾等专家看来,通过办公办案系统的使用,可以把所有权力的运行纳入到网络系统,借助严格的技术程序实现权力运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真正实现把行政权力关进技术铁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