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大西南的贵州,过去贫困大学生要享受学费减免需要提交4种材料,并且往返多地、到多个部门盖章认证,有的地方审核办理周期甚至长达4~8个月。在贵州省的扶贫系统与教育部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和公安部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对接后,贫困大学生只需在到校报到时出具身份证,在省内高校就可直接享受学费减免,在省外高校可直接享受学费暂缓,待拿到扶贫补贴后再补交学费。

  事实上,因为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无数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显着提升。对于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3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现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围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同时,还将启动百项问题疏解计划,面向社会征集100个群众最关心的,而且又是制约网上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并且力争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

  一件关系每一个人的好事

  去年8月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和组织推进、技术支撑、专家咨询三个工作组,合力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为这项工作付出大量心血的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中科院院士梅宏说:“我曾在许多项目中担任过专家,但这次却与众不同,因为自己不仅是专家,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群众。”而这项工作关系着每一个群众的利益。

  事实的确如此,比如北京市残疾人申请辅具补贴。据北京市残联信息中心副主任曲朝霞介绍,过去残疾人申请辅具补贴,要跑好几个部门盖不同的章,不仅耗时长,而且很费力。现在,所有辅具都可以在网上的辅具商城中选择,通过后台数据就可以直接确认其享受补贴的额度,除了部分专业辅具需要见面评估适配外,残疾人根本不用奔波。“过去的辅具发放是按区域逐级发放,现在则是需求和供给直接建立联系,实现了个性化选择。”她感到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给残联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依托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通过民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我们可以掌握残疾人家庭是否属于低保低收入的信息,通过教育部门则可以获取在校生的信息。”据统计,在北京市的51.1万残疾人中,目前已有约2万人申请了辅具补贴,购买辅具3万多件。

  除了申请辅具补贴,在确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同样功不可没。“在核验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情况时,通过中国残联的数据共享接口,我们可以验证各地残疾人证的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共享,我们可以掌握用人单位是否给残疾人员工上了‘五险一金’。”曲朝霞说。

  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杜小勇教授认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最直接的功效就是提高了政务服务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他所在的专家调研小组半年跑了3个省份,先后分3轮8次赴浙江、河南和广东,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所带来的便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浙江是人口输入大省,很多外地的孩子要转学到浙江读书,过去转学手续很麻烦,为了学生的学籍证明,父母要回原籍办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办不下来。而许多河南人到东南沿海打工,在当地结婚生子后要给孩子上户口,需要提供新生儿的出生证明、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明和结婚证,过去要到原籍多个部门的窗口进行办理,非常麻烦。现在,在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后,学籍证明、出生证明、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可以分别从教育部、卫计委和公安部等政府部门获取,办事群众不仅不需要在多个政府部门间跑来跑去,甚至都不需要专门回原籍办理了。据统计,浙江省中小学生跨省转学办理学籍认证的时间,过去是以天计,现在则缩短为秒了;河南省籍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新生儿异地入户登记的时间平均缩短了50%以上。

  广东对于生活在省内贫困线标准以下的人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减税,但有的人并不知道这一政策,并且原来规定申请要提交一大堆材料,审核批准后再发钱,结果很多人拿不到。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自己主动审核,直接把退税的钱打到群众个人的账户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就是要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主动送到人民群众的手上,这是多好的事情,体现了政府部门‘主动服务,保障底线民生’的理念。”杜小勇说。

  一件打破信息孤岛的难事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所带来的便利。回忆起此项工作启动之初,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的同志表示,“当初进行调研时,发现工作的难度很大,对于能否做好,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

  其实,心中没底的不止他们。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副主任徐春学毫不讳言自己当时心里也打鼓,在心里问自己“能成吗?”杜小勇教授对记者说:“专家咨询组的成员许多原来都是国家各部委信息中心的领导,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但到了退休也没做成,因此在工作开始之初对能否做成心里也没底。”

  的确,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绝非易事。在各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孤岛”一词由来已久,对政府部门来说,要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尤其艰难,十几年来,受技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部门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国家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利益化”的格局,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打破信息孤岛势在必行。

  2017年5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简称“39号文件”)吹响了打破政务信息系统信息孤岛的号角。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同志介绍,为加速推进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始终高速运转,组织召开了23次跨部门的推进会和75场专题会,清理了一大批“僵尸系统”,打通了2800多个信息孤岛的堵点。“通过清理整合,已形成了52万项数据目录,其中可以共享的占94.52%,可以开放的占69.62%,大量数据资源已经挂接上去了。据统计,通过平台体系,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已经达到了300亿次。第一批涉及16个部门的694项数据,面向全国开放。”参与此项工作的部门、地方,以及专家组有关同志表示,现在越来越坚信这件事能做成。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已经覆盖了71个部门和32个地方,就像高铁一样,不仅修好了线路,而且建好了站点。

  事实上,随着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参与者的信心也在与日俱增。杜小勇教授说:“工作开始半年多后,专家咨询组的很多老专家在发言时都表示‘终于看到了曙光,这件事是可以做成的,比当初的预想要好得多’。”

  一件增强科学决策的大事

  以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核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究竟能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带来什么?或许我们能从北京的政务信息化中找到一些答案。据了解,2006年,北京市建立了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66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县,全部构建了信息共享交换的安全通道。“正是通过共享交换体系,支撑了北京市的小客车摇号、限购房资格审核等多项跨部门业务的协同办理。”北京市经信委资源中心项目主管高嵩说。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的辛阳认为,市区两级共享交换体系的建立,为部门内部、部门间协同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部门政务服务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群众也能享受到更好的行政公平性和满足感、获得感。

  以打破“信息孤岛”为关键内容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就是要打通“放管服”改革的经脉。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同志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网络通、数据通和业务通,即做好网络的基础工作,将各个部门的数据连接起来,最终在业务层面实现业务通,提高群众对幸福获得感的追求。”

  目前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的推进中,应用场景是基本的落脚点,而政务服务是主要的场景之一。“各政务部门对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趋强烈,通过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高嵩说。

  辛阳表示,达到理想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或系统完全整合,需要从行政层面和技术层面共同发力,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身份认证、电子信息互认等相关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或政务大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和更新迭代,它是一个逐步演变、推进的过程。

  通过摸清系统底数,建立资源目录体系,全面实现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徐春学认为,最难的关口已经过去,后续是如何完善的问题。

  杜小勇教授也表示,比自己想象的结果要好一点。但作为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他,对数据应用自然有着更高的期盼,他说:“信息共享框架和目录的建立,只是根据某项任务去推动,但非常受限制,没有实现更高层次的数据共享和分析。业务支持当然很重要,可以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但在支持政府决策方面,大数据的价值还未很好发挥出来。”

  “目前的方向肯定没错,最后政府一定是基于数据进行决策,成为数字政府”,展望未来,杜小勇教授满怀希望道,“那时的决策会更正确,效率会更高”。

责任编辑: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