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周边摆摊情况得到了根治,误饮硫酸致病的小女孩申苗得到了社会的帮助……从2009年起,合川区依托网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市率先构建起网络问政模式,并在全市首设网络发言人。3年时间,众多合川百姓通过网络问政使自己或周边的事情得到了及时解决。
昨日,记者从合川区获悉,截至今年11月,合川区组织开展“网上访谈”32期,在线交流98期,举行网络发布会7场,参与网民达18万人次,通过网络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00余条,解决民生问题2000余件。
网络问政
扰民地摊不在了
周锡超是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我是亲眼看着学校周边环境改善的。”他激动地说,最初,部分勤工俭学的同学摆摊挣点生活费,后来有20多个同学来摆地摊。同学们摆摊没有杂乱无序的现象,大家相处十分融洽。
“从2009年起,校门口的和谐状况被打破了。”周锡超说,后校门出现了几家烧烤、麻辣烫等摊点,不到一个月,就聚集了30余家,一到晚上就像赶集,有的甚至拿着喇叭叫卖,“比塔耳门(合川区商业中心)还闹热”。
对外汉语专业的叶鑫琼告诉记者,商贩们随处摆摊设点,大多卖炒饭、麻辣烫之类的食物,每天都会有大量污垢、油渍留在地面上,让街道变得脏乱不堪。“每次从学校后门经过,都不知道怎么下脚。”
在主题为“美丽合川你我共建”的一次网络访谈中,叶鑫琼向合川区领导反映了上述情况。
合川区市政园林局和合阳城街道调查发现,学生有购买需求,商贩有利可图,高校周围因此形成了此类消费圈。去年10月,合川区市政园林局、区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对高校周围的摊点进行整治。卫生部门取缔了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摊位,合格的则为其划定特定区域,在背街小巷或专门的市场经营。学校也在校园内划定了一条300余米长的“勤工俭学路”,为学生提供摆摊场所。
网络搭台
多方援助受伤女孩
乱摆摊点被取缔,只是合川区网络问政的一个缩影,通过合川论坛这个网络平台,更多的合川百姓得到了帮助。
去年4月,7岁小女孩申苗在放学回家路上因误饮硫酸,食道和胃被全部烧坏,只能靠针管打入流质食物维持生命。医生诊断病情后,要求在9个月后做食道再造术,但16万元的医疗费却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难以承担。
许多爱心人士知道此事后,在合川论坛上发帖,仅一个多月时间就筹集了3万余元,小申苗有了前期手术费。现在,更多的爱心人士正通过网络倡议、现场捐款等方式继续帮助小申苗。
“这仅是我们论坛‘爱心黄桷树’里的一个故事。”合川区委办网络办公室主任苏兵说,合川开辟网络问政的新模式,就是以“问政问需问责”为主要内容,“解惑解困解难”为主要目的。
网上互动
每个问题都有回复
苏兵介绍,合川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的同时,还搭建了“网上访谈”、“在线交流”及“网络发言人”三大互动平台。
“结合重点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事关民生的焦点等问题,合川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负责人每月一次网上访谈或一次在线交流。”苏兵告诉记者,此外,合川区还推出网络发言人,每季度发布一次全区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动态,适时发布公众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和事件动态及处理结果、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镇街和部门需向社会公开或通报的有关信息,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合川区的30个政府部门、10个镇街及水电气3家企业都设立了网络发言人,适时发布重大突发性信息,在线受理网民的咨询与意见。
事实上,在“网络问政”开设之初,就有网友质疑:网络民意能否真正被有关部门重视,网友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切实解决?网友的呼声究竟有多“重”?
“我们用实际行动回复网友,切实解决了2000多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事。”合川网管办负责人说,网管办专门设立了网情督办组,把每次互动交流时网友反映的问题交给责任部门解答,“每一个网友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都会详细记录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