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效能评估……如何将这些“红头文件”里的制度,真正成为现实操作中的“监督利剑”?近日,鄞州区创建政府投资项目信息管理与电子监察系统,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政府投资项目个数多、金额大、时间周期长、涉及管理部门多,实时、有效的政府监管就成为现实难点。监管滞后“慢半拍”,项目跟踪不到位,首问责任不落实等,不仅拖垮了重点项目的进度,更影响了政府整体的效率形象。对此,鄞州区创建了政府投资项目信息管理与电子监察系统。截至4月底,该区共有170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纳入平台,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349亿元。
打开该系统,从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领立项,到消防、质检、规划、建设等部门总体验收,所有审批涉及到的环节一应俱全:“绿灯”代表已经办结,闪烁的“绿灯”代表正在办理,“黄灯”代表仍未办理,如果遇到某个环节异常超时,就会亮起“红灯”,第一时间短信给相关责任人。
明确了各个环节和时间节点,明确了各个涉及的相关单位,明确了亮“红灯”时责任单位的首问责任,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又有利于减少部门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监管效率。“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园宁波科技园”项目曾在审批进度亮起“红灯”,一查,系统里清清楚楚地显示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未按计划节点申领。对此,区监察局及审管办立即找到首问责任部门,启动“容缺预审”程序,为其开通绿色通道。
据统计,目前该系统已监测到审批环节超时、延期开工等异常情况14个,并对存在效能问题的8个单位进行了督促整改。仅去年一年,该区30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压缩了近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