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提了哪些建议,政府部门怎么回复办理的,此前一直都“保密”,而今后有望向社会公开了。届时,代表建议是否反映民意,政府办理是否敷衍了事,都将接受公众监督。

  代表建议将分为9大门类

  按照现有的流程,各政府部门在年初已经基本确定全年工作计划和预算,之后领回一批须限期办理的代表建议,“加塞”办理有难度;加上很多建议涉及的重大问题,可能是几个局级部门都无权单独决策的事情,最终只能形成“重答复轻办理”的尴尬局面,让难办的建议进入“死循环”。

  为解决代表建议“重答复轻办理”的局面,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联手进行探索,年初市人代会上形成的1297件代表建议,不仅按照市人大各专委会和政府各具体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分类,而且再按照9类层级细分。包括法规制定修改、政策调整、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城市规划调整、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服务完善、工作作风改进、具体事务、一般性工作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法解决代表建议与政府决策“两张皮”的矛盾,“例如有的代表今年提出修某一条路,办理工作人员一看预算没有安排,只能答复代表办不了。但如果能够从交通规划的层面来研究,认真论证一下这条路是不是如代表所提确实有修的必要,可能就会被纳入明年或今后几年的建设计划中,逐步得到实施。”

  代表建议和政府答复都将公开

  目前,代表建议的内容和市政府办理答复的内容尚未向社会公开。

  据了解,早在去年8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条例》的修改稿就明确提出,市人大常委会应向社会公布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及其办理报告。今年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条例》修订草案,以立法形式确立代表建议的公开制度。

  考虑到代表和承办单位双方的接受程度,市人大常委会正在考量多种公开方式,一是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的“代表园地”目中公开,代表通过密码登录可以互相了解提出建议的内容和办理情况;二是通过网站将没有代表和承办人双方信息的建议和答复内容公开;三是除代表或承办单位明确要求不公开的以外全面公开;四是直接全面公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