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民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诉求。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随处可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更容易成为虚假炒作的传播平台,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信息发布者的隐蔽性、信息传播的便捷性,都容易让虚假炒作产生滚雪球效应。

  浏览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谣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先有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散布网络谣言,随后众多网站跟风炒作,一些大V和“意见领袖”纷纷通过微博等平台转发,以“网络舆情”的名义影响网民。殊不知,网络谣言之毒猛于虎,网络社交平台的复杂言论环境极易因信息不对称使受众产生惶惑和不安,混杂的虚假谣言信息经网络传播后,愈演愈烈,演变成公共舆论事件,造谣惑众,煽动公众情绪,造成人们认知的混乱,误导价值伦理观念,降低了网络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环境,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伤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近来的“情妇举报公安分局长”、“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网络谣言事件都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在遇到舆论激流的时候,笔者认为政府首先应积极应对,做好“站出来、蹲下来、走出去”三步法,避免出现“舆论硝烟弥漫,战况愈演愈烈,以讹传讹,人心惶惶”的情况。

  第一步,站出来。当颇有争议的事件在网络上曝光,通常会引起广大网友围观,进而引发立场不明的口水仗。而真正的事实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夸张甚至篡改,最后导致舆论洪流的形成。如果当地政府只是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或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低调处理,无异于变相纵容网络舆论的壮大。对事件的正确处理,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遏制因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所以,面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时,要及时站出来,及时回应,严查事实真相以正视听,并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真诚坦诚的面对公众,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疑惑、解忧,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才能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与信任。

  第二步,蹲下来。如今,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发泄不满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要正确疏导民意,了解群众诉求,就需要我们政府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能力水平,采取蹲下来原则,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处理事情,解决民众深层次的心理、情感问题。例如可以利用网络留言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与网友座谈、邀请网友“灌水”、“拍砖”等即时对话方式,和网友互动交流,倾听公众声音,真诚致以歉意,争取公众理解,吸引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政府的积极作为上来,让公众感受到政府解决事情的诚意,从而平息舆论风波,疏解民众怨气,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第三步,走出去。当网络舆论危机爆发之时,政府的反应迅速是成功解决危机的第一步,但是采取何种正确处理危机的方法,使结果不至于适得其反,却需要政府有着“走出去”的思维。首先,需要政府“以冷对暖,以静制动”。当不明真相的民众在这边摆开戏台锣鼓喧天,政府切莫也气血攻心,口不择言,为舆论混战添油加火。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最快的时间里,用最理性的思维,想出解决之法。其次,要找准舆论源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舆论中扮演了浑水摸鱼的角色。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恶意中伤他人,扭曲既定事实,使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盲目追随。对于这类人,政府应毫不手软,及时揪出,予以惩治。最后,要果断决策,迅速实施,由于危机瞬息万变,任何模糊的决策和说辞都会致使民众有着更多的谣言和猜测。因此,要解决舆论危机,政府一定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才能截断舆论后援,瓦解舆论大军。

  当然,要真正彻底地消除网络舆论危机,我们的政府并不是反应在急智,而是要循序渐进,标本兼治。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对症下药,谋求治"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危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