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的一个组成重要部分,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成长中的互联网络日益成为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相互沟通,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越来越多的群众更乐于将自己的真实意愿通过网络进行表达,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群众的心声,了解网民,关注网民成为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倾听群众,贴近群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地方政要等纷纷通过开博客、网上对话的方式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开展,“网络理政”赋予了群众路线时代新内涵,也强化了群众路线的核心价值。党政部门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网络开展工作的能力,督促承办单位限期有问必答、有答必办、有办必果,对回复质量差、超过办理时限的通报批评,对敷衍塞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着力提高网络理政的质量。
随着各地党委政府对网络重视程度的提高,“政务信息公开”、“政府官方微博”等新的“网络问政”方式相继推出,为群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政府工作的高效便捷之门,通过这样的“网络问政”方式,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情况更加了解,认识上也更加充分,政府通过社情民意的收集,对群众的意愿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在制定大众方针上有了更多的考虑。但这种“网络问政”的方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个别单位只做了空架子,网站建设起来了,却从不维护,长时间不更新;个别单位只公开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却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视而不见;个别单位偶尔会收集一些网上群众的建议,但收集后便放诸脑后,置之不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个别地方的“网络问政”严重脱离群众,成为了“高雅”的摆设,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摆脱形势主义的束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四川绵阳的“网络理政”无疑给了我们更多新的启示。
“网络理政”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的方式,直接受理群众的咨询、意见和投诉,将其分送给相关部门,限定该部门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协调办理,并将办理的情况反馈给当事人的一种政务处理方式。该方式是对“网络问政”的补充和升华,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网络理政”给了普通群众一把办事的万能钥匙。大多数群众对政府各部门职能的划分和具体职责并不清楚,很多时候要办事不知找哪个单位,加之个别办事人员之间的相互推诿“踢皮球”,因而往往出现“跑断腿,磨破嘴”却办不了事的情况。通过“网络理政”,群众只需要在网上提交一个申请,便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收到办理的结果,这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工作生活,缓解了群众办事难的窘境。
“网络理政”秉承了“群众至上”的理念,又兼顾了政府的基本原则。“办事员办理的业务好不好,同事说了不算,领导说了不算,群众的评价才是关键”,“网络理政”通过“业务评价”的方式,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群众,使得干部不得不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方式来赢得群众的好评,这不仅极大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顺应了群众的意愿,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而对个别群众提出的触及政策红线的原则性问题说“NO”,则体现了对干部的保护和关爱,维护了干部为群众服务的热情。
“网络理政”真实反映出了政府执政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由“问”到“理”,不单单是一个字的改变,更饱含着由“问计于民”到“为民服务”的深情,展现了政府由“抬头说话”的接收者向“俯身做事”的服务员思维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党在新时期下“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更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党性精神的最好诠释。“网络理政”,理顺了人心,理出了党和政府的爱民情怀。
时代在进步,“网络理政”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四川绵阳“网络理政”已经成功走出了稳健的第一步,在“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释放着积极的正能量,这是良好的开端,在未来的日子里,“网络理政”将不断发挥更多作用,在“民本位”意识的引领下,创造出更多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理政”一定会让社会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