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还会持续。

  据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对41家会员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普遍采取了各种生产经营自救措施,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应急调整,以渡难关。

  非常时期,实施非常之策。一些企业在疫情中现金流吃紧,但企业本身并不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企业希望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放宽对企业贷款和融资的限制,帮助企业维持正常营业。连日来,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都再三强调对于民企、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对股权质押允许展期,不强行平仓,及时化解流动性危机。地方上也纷纷响应,如浙江银保监局提出,企业存量贷款到期不用担忧,企业新增贷款需求不用担忧,重点受损行业的付息不用担忧。这给疫情下的企业一个喘息的时间,避免因企业短期现金流压力及经营周转困难而带来更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疫情呼唤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考验着营商环境的成色。

  各级政府需把握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平衡,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目前,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些税费减免或缓征措施。不少地方政府为提高办事效率,纷纷推出网上办、预约办、电话办、邮寄办等非现场办理渠道,对事关企业生死兴衰的事务,特事特办,快速审批。这些对企业而言,都是雪中送炭之举。

  特别要提的是,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要着重突出“普惠性”,要把畅通资金传导渠道作为重点工作。要确保市场资金流动性供给,可有效流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越在这个时候,民营企业越期待公平对待。金融机构应优先照顾中小企业,不要把流动性都给了不缺钱的大企业。甚至,也可考虑引入民间资本介入能产生“鲇鱼效应”,激发行业的活力。

  地方或行业政策在制定和落地时,要突出帮扶精准性。鉴于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经济形势和企业状况最为了解,需要因城施策,一业一策,与企业建立互动机制,迅速回应企业诉求,实现企业需求和政策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特别是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稳住中小企业,就是稳住经济大局,维护社会稳定。


  附: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