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餐饮业、住宿业,家政行业纷纷出招,想出了一些新花样,例如有些餐厅把自己的招牌菜变成外卖,有些家政企业开展了线上培训业务。在2月2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冼国义表示,这些模式创新和业务调整,有利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乃至抗疫一线的需要,有利于行业自救和发展,也反映了生活服务业信息化、品质化、便利化、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商务部对此积极支持。

  冼国义总结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加快发展,有四个明显变化:

  一是线下向线上加速发展。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较大提升,企业或者自己单独开发数字化平台,或者与大的电商平台合作,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拓展、客户沟通、订单达成、物流和配送管理。

  二是服务的标准化、工业化程度提升。同时服务多个餐饮门店、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在快速发展,标准化的生鲜配送,例如餐馆招牌菜的外卖,标准化的半成品配送都在迅速的增长。

  三是行业融合互助。“不同行业之间,平台企业和商户之间抱团取暖,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比如餐饮企业的员工为快递、批发、零售企业服务,住宿企业为返城复工的其他企业员工提供隔离场所等。”

  四是全面推广无接触配送。一些餐饮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及时推出了“无接触的配送”“安心送”“移动食堂”“大厨直播带货”等服务。消费者在预定、制作和配送等环节,尽最大可能减少直接与企业员工接触。

  冼国义表示,在发展新业务模式的同时,企业还努力调整业务结构。“比如,一些家政企业在居家服务受到影响,开展较慢的情况下,积极扩大或拓展在医疗机构、隔离点、公共场所、企业等单位,提供专业保洁和消毒杀菌服务。一些家政企业无法开展线下培训,就在线上进行培训。我们了解到,现在线上培训已经成为很多大型家政企业在疫情期间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一些生活服务企业、电商平台还积极为抗疫一线提供服务保障,这种保障有些还是免费的。”

  冼国义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中旬,餐饮住宿企业共为武汉等地一线抗疫人员免费提供了40余万份餐饮、逾万间房间。“这些模式创新和业务调整,有利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乃至抗疫一线的需要,有利于行业自救和发展,也反映了生活服务业信息化、品质化、便利化、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商务部对此积极支持。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推动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完善流通网络,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服务消费在疫情结束后尽快恢复并提质扩容。”冼国义说。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责任编辑: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