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心两会的是全中国人民。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这是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开场白中所说的话。网民的声音,让总理感动;总理的开场白,也同样感动了网民。就这样,总理的开场白与网民的声音形成了“互动”——互相感动。
网络,让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变得如此贴近;网络,让人民的总理和总理的人民变得如此和谐。在此,笔者不禁又想起了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的一句话:“计算机将摧毁政治领域的金字塔。”他曾对网络状态下的政府寄予厚望,说:“我们建立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是因为我们需要掌握下属的去向以及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而有了计算机帮助,我们可以采用平行联系的方法重新设计我们的组织结构。”坐在电脑面前,回味着总理和网民的“互动”,再细细咀嚼约翰·奈斯比特的话,笔者不禁产生一丝疑惑:我们不是一直在大力提倡电子政府吗?为什么各级政府的官方网站不学学新华网,多采取这种与民众互动的方式呢?5年多了,为什么我们的政府网站到现在依然没有完全超越“电子政务”的工具性而向实现“无缝隙”政府方向发展呢?
不可否认,目前“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之间是有缝隙的,有时候裂痕甚至很大很大。这一缝隙导致即使高层领导愿意前往基层调研,也根本无法接触到基层的真实情况,糊弄领导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并非偶然,因为我国的权力方向一直以来都是层层往上集中,并最终到达顶层;即使在同一层级上,权力也往往集中在该层级最高领导人那里。这种金字塔式的政府机构,使得高层政府与普通公众、政府机构上下之间及横向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割裂或断层。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弄虚作假和浮夸虚报成为可能,以至于诸多民情等到媒体报道后政府部门方才知情。
总理和网民的“互动”从侧面告诉我们,只有网络状态下的电子政府才是“无缝隙”的:权力层层向上集中不太可能实现,必然是发散方向的。这意味着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以直接联系上层与基层,并且互相连通。由此,上级领导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基层的情况并进行监督,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各级政府机构及其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弄虚作假和浮夸虚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公众对政治的参与也将空前提高。新华网网民给温家宝总理提出几百个问题就是明证。
其实,“无缝隙”政府在西方正成为一种目标性的政府组织模式。美国行政学家R.M.林登曾经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的政府管理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革命的标志就是“无缝隙”政府组织的出现。在我国,政府从1999年艰难地迈开了“政府上网工程”的第一步。5年后,全国共建成政府各类公开门户网站2500多个,可谓成绩斐然。然而,一份《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却尖锐地指出,一些政府网站更新迟缓,几近“死站”!即使那些办得好的政府网站,也仅仅是自身试图实现功能转换和效率提升的手段而已,对立法、司法的民众互动及直接了解基层民意方面,也没有涉及更多。这一任务,目前还只是由其他网络媒体例如新华网、人民网等来承担。
总理和网民的“互动”以及时常发生的糊弄领导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让我们更深地认识到建立“无缝隙”政府的重要性。试想,如果各级领导都能象总理那样通过网络直接了解到基层的声音和实际情况,下级又怎么敢糊弄他呢?如果基层人们都能象此次新华网的网民那样通过网络直接反映心声,那么诸多问题可能就不用等到调研的时候才发现了。
建立“无缝隙”政府,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总理和网友“互动”看建立无缝隙政府
2005-03-16 12:03 来源: 中国长治新闻网 查看: 次
免责声明:除非特别注明,国脉电子政务网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国脉电子政务网,政府CIO的思想阵地与交流平台,5000位政府CIO在这里读懂“互联网+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