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绵阳政务网上,出现了一则标题为“西科大至绵阳路灯晚上应关晚一点”的留言,内容为“西科大至绵阳路灯晚上应关晚一点,群众及学生由于路灯关得太早(每晚10点)常常出现安全事故。建议晚上12点关路灯”。

  在留言之后,绵阳市建委给出了详细的答复:“所反映问题主要原因是城市公用电价上涨,市财政支付电费不足,造成一些路段提前关灯,根据此建议市路灯管理处已将关灯时间调整至每晚12点。同时我们也将城郊特别是学校附近的路灯时间统一调至每晚12点关闭,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及学生夜间行走。”

   通过绵阳政务网这个互动式的平台,群众所关心的一个实际问题有了令人满意的答复。而事实上,这样高效、便捷的处理方式在绵阳政务网上已经成为惯例,点开“市长信箱”这个栏目,1000多条与市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记录历历在目,从饮用水污染、职称评定、市内打的到子女户口,每个问题的投诉和解决都是有案可查、完全透明的。

   一年之前的世界电信日,也就是2004年5月17日,绵阳市政府的信息化工程取得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型综合平台“绵阳政务网”正式开通了。网站包括政务公开、行政服务、投资绵阳、参政议政、绵阳风貌、市民生活、企业平台七个栏目,内容涵盖全市所有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企业与市民生活服务等。

  对“绵阳政务网”来说,一年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一个网上数字城市已经初现端倪。网站已经建立起了清楚的栏目架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已完整建立起了绵阳电子政务实施平台、绵阳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绵阳市民生活服务平台,尤其是在便民服务方面做到了信息丰富而实用。这些优势让“绵阳政务网”的访问量突飞猛进,目前已达到每天2万多/人次。据调查,浏览对象以政府工作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省外投资人员、绵阳广大市民为主,分别占42.8%、26.1%、10.7%、20.4%。

  当然,一年时间还不足以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如网上报税、网上医疗等互动便民服务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预计要到年底才能基本完善。据绵阳信息中心介绍,“绵阳政务网”目前最主要的功能是政务公开,让群众深入了解政府职能,让政府运作高效而透明。在网站首页,与绵阳市民相关的市内新闻和国内外要闻每日大量更新,而政府公布的重要文件都有PDF格式可以下载以供市民参考,查询各机关和政府分支机构也可以一键完成。网站还提供表格下载、网上政务受理、网上办事实时状态查询、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服务。该网站作为绵阳市政府的门户网站,有别于其它商业网站,集信息权威性、服务便民性、用户群体广泛性、资源利用的统一性及技术上的安全性于一体。作为国内外用户接触绵阳的渠道之一,该门户网站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展示了绵阳的形象。下一步,随着《全市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及交换系统》《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党政综合办公系统》《政务网短信服务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功能的增加,绵阳政务网的服务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将进一步扩大。

  绵阳政务网所做的一项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网站的成绩和不足。据调查,认为网站已经“非常好”的有5820票,占总票数的49%;“比较好”的有3309票,占到了28%,“一般”的有1691票,占14%;“很普通”的有565票,占5%;而干脆选择“不行”有491票,占4%。

  1.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

  绵阳政务网的及时开通和迅速发展,只是绵阳市电子政务进程的一个侧面。翻开绵阳电子政务的发展史,以电子政务带动城市信息化的策略是有目共睹的,这源于政府的重视,也源于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支持。除了政务网门户系统的建设,在党政综合办公系统和网上业务受理系统方面,绵阳也做了大量工作。

  党政综合办公系统,主要为各级领导和公务员服务提供以公文交换、信息传递、政务处理为纽带的一体化电子党政办公综合服务,同时和各部门自身的业务系统有机衔接。

  网上业务受理系统,主要整合行政中心业务,实现企业的网上审报和受理。绵阳市行政中心在全国率先开辟集中“一厅式”办证服务先河。按照电子政务服务行政职能转变的原则,绵阳在一期工程中把行政中心的网络化服务的整合和功能提升作为第一要务,将“一站式”到“无站式”服务作为建设目标。在原开展部分网络受理和查询的基础上,增加网络身份识别、并联审批、流程定制等功能,从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行政审批服务。

  作为全国七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绵阳电子政务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列为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不仅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重建了市信息中心,并且通过调整党政网、组建政务网,逐步理顺了全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关系。

  绵阳的电子政务工程是通过公开招标来寻求合作的,一个系统平台的建立需要各方的配合。在电子政务网的建立方面,其中最密切的合作伙伴是绵阳市电信和重庆天极,前者提供基础网络,涉及公务员协同办公系统、部门协同审批系统、一站式服务等,后者则主要提供配套软件,包括门户制作和内容管理等。

  2.困难重重的信息化之路

  作为西部城市,绵阳的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基础较差等困难。

  针对西部地区信息化所面临的困难,绵阳市制订了长期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城市信息化作为建设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以电子政务带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推动绵阳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该战略强调:1.结合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需要,针对绵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引导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培育绵阳信息化应用市场;2.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整合绵阳市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克服“信息孤岛”现象,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应用的层次和水平;3.通过政府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带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各种社会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基础,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刺激本地信息化应用市场的培育;4.在绵阳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同时注意为本地自主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以项目吸引人才、带动产业的发展;5.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和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整体进步。

  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绵阳市遭遇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认识问题。电子政务的管理者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怎样提出设计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者受机关实际运作知识的局限,怎样满足客户需求?使用者受本身的习惯和技能的局限,怎样接受电子政务新的工作方式?另一个问题是投入问题,主要指经费的规模和来源。根据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绵阳市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大笔的经费交给某一个系统集成商,由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由于东西部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绵阳市认为在西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培育当地信息系统集成商发展的机遇。为此绵阳市选择了由市政府通过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信息中心与本地信息技术企业结合,共同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的办法。通过电子政务项目集中一支人才队伍,一方面注重调研、学习和借鉴,包括邀请上级领导,兄弟市信息工作领导,有关IT技术专家做专题报告,组织专门的考察组学习等。另一方面则强调循序渐进,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经验,随着认识的提高,及时对方案的思路做出调整。实践证明,该办法有利于节约投资,培养队伍,满足当地实际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