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苏州市电子政务“蓬勃发展,市级财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高质量电子政务项目不断研发应用:“苏州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地级市绩效评估第一名,“苏州空间大数据分析平台”获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苏州公安DNA数据信息共享应用系统”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近年来,苏州市财政局从“账房先生”主动向“决策参谋”转变,积极参与电子政务顶层规划、管理创新和预算编制,将财政智慧融入电子政务改革的方方面面,为苏州市打造“高效政府”“阳光政府”“数字政府”提供强大推力。
以制度之变夯实“硬底子”
2014年苏州市正式启动电子政务管理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苏州市电子政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电子政务管理范围,制定了发改部门(机构改革前)控计划、财政部门控预算的“双控”管理模式,同时在操作层面细化了电子政务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和资金管理办法。随后几年,苏州市电子政务获得了高质量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在项目预算评估方面缺少专业知识支撑,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维护方面缺乏有效监管等。
2019年,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市财政局联合新成立的市大数据管理局共同修订了《苏州市级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专门设立电子政务运行维护项目种类,纳入审核范围,同时明确电子政务项目预算评估工作职责,软件开发部分由大数据管理局负责,硬件购置部分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负责,评估结束后汇总形成项目控制价格,制度的完善使电子政务管理工作形成闭环,专业技术的引入为节约财政资金提供有力保障。
以理念之变绘制“总蓝图”
随着苏州市电子政务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各部门打造智能化业务系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总体规划的缺失导致“十三五”初期,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一家一机房,家家建系统”,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的不统一也使得各部门信息孤立,数据共享难以实现。
为此,市财政局主动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决心分三步将苏州电子政务逐步打造成“统筹建设、多级应用”的发展道路。第一步,整合基础设施打造“集体机房”,合理向各部门分配硬件和网络资源,即保障各部门业务系统平稳运转,也达到了硬件设备集中采购、网络集约建设,充分节约财政经费的效果;第二步,整合基础信息打造“基础信息资源库”,主要围绕“自然人信息”“法人信息”“城市地理信息”“信用信息”“电子证照”五大维度建立数据标准,研发数据仓库,集中采集、更新数据信息,供政府部门按需调用;第三步,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新理念,以政府部门便民服务电子政务项目作试点,创新部门电子政务统筹建设新模式,在前期已完成的整合各政府部门门户网站数据基础上,集中打造“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项目”,满足群众面广量大的公共服务便利化需求。
到2019年底,经过清理整合,苏州市除“集体机房”外,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机房大幅度减少,五大“基础信息资源库”和“苏周到”App建设已在今年启动,预计在“十四五”中期初见成效。
以技术之变打好“智能牌”
“十三五”初期,电子政务管理沿用传统方式,管理部门间业务系统独立,“断头路”未能打通,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机构改革完成后,市财政局与市大数据管理局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共同研发管理平台的工作中。
研发工作提出三个目标,一是共同建立电子政务项目“数据字典”,以标准名称命名管理过程中的各业务节点,并实现在电子政务管理部门中的统一应用;二是做到电子政务项目“云审批”,从项目立项申报、批复到采购、验收备案实现线上流转,业务资料实现电子查询,统计数据实现智能展现;三是打通电子政务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数据壁垒,完成财政“金财工程”升级改造,实现与电子政务审批平台智能化对接,进一步提高业务数据关联度,提升协同共治能力,同时避免平台间重复申报,切实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
以手段之变接好“烫山芋”
一直以来电子政务项目的后期运维是管理中的难点之一,难在界限尚未明确、规模难以统计、标准不易制定。2019年,市政府修订《苏州市级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将项目运维纳入监管范围,为尽快落实好新要求,市财政局联合相关管理部门深入研究,并邀请专家座谈,拟定了四项改革措施,确保电子政务运维项目监管到位。一是划定运维项目管理界限,对界限内的运维工作进行分类,对每一类运维项目进行标准化命名;二是联合开展市级部门运维项目普查工作,要求各部门按照标准的运维项目名称,分门别类申报运维合同金额、对应项目建设成本等;三是根据普查结果,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测算各类运维项目成本、增长幅度、占建设成本比重等,探索制定相应的经费支出标准;四是进一步制订运维管理工作细则,在操作层面上规范运维项目审批流程。
以服务之变唱好“重头戏”
“十三五”时期,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体量最大的部门是苏州市公安局,公安部门电子政务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全局。为此市财政局主动提升认识高度,与市大数据管理局共同打造“贴身服务”,深度参与公安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除了重点保障资金以外,还不断加强管理,“量身定做”了更加严格的项目管控措施。一是“立规矩”,通过完善公安部门内控制度,抓住关键节点,实现项目管理规范有效;二是“管立项”,对项目科学性、必要性严格把关,联合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进入实施阶段;三是“抓监理”,明确总投资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必须实施监理。
“十三五”以来,市财政、市公安两部门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苏州市智慧强警领域“捷报频传”。2016年,两部门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运用先进的AI技术能力,在全市域范围内,科学布建智能化前端感知设备,共享整合多方资源,搭建统一数据汇聚平台,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防控能力,打造在全国领先的公共安全“城市盾牌”。
5G时代即将到来,电子政务的建设理念和管理方式又将面临重大变局。苏州市财政局将继续深化部门间合作,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管理的“协同度”,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决策的“话语权”,持续升级“金财工程”建设水平,做到电子政务的“自身硬”,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为苏州市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凝心聚力推动“开放再出发”贡献财政力量。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