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方正集团数字内容事业部传来消息:我国电信业巨头、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开始全面采用方正电子公文产品。据悉,联通公司不仅在总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而且在与全国各分支机构之间也实现了公文传输无纸化,此举在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中开创了先河。
初闻此信,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些“奇怪”。要知道,“电子公文”是为政府信息化的需要而量身定制的一款产品,“公文”二字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府痕迹。如今,它却迈过传统的边界,开始涉足企业信息化领域。
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管理中存在很多相象之处——都有大量的文件和会议、请示汇报程序复杂,内部交流工作量大等。这些雷同,解释了电子公文“企业化”的原因所在。
但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毕竟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政府信息化程式性较强、模式趋同,企业信息化程式性较弱、灵活多变;政府信息化被动性较强,主要考虑社会效益,企业信息化主动性较强,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正是因为上述差异,所以看似平淡的电子公文“企业化”现象并不那么简单。就拿这次联通的案例来说,至少能反映出关于电子公文的两个问题:
第一、电子公文技术已趋于成熟,应用领域在不断延伸。
对于中国联通这样业务遍及全国、信息交换关乎全局的企业来说,敢于在全系统范围内抛弃沿袭多年的传统纸质方法,代之以电子公文模式,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行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子公文”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项产品已相当纯熟。
从技术上看,此次联通集团所采用的电子公文技术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CEB版式文件和电子公章系统:
CEB版式文件是方正电子在长期致力于网络出版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电子公文格式。它能够保证公文格式统一,严肃、标准,同时,CEB格式转换后,内容不能更改,保证交换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也因此保证了信息的真实与安全。CEB文件可以专用浏览器浏览,也可以嵌入到IE中,可以直接打印出标准的版式公文,并能直接用于印刷。
方正电子公章系统设计完全遵循《电子签名法》规定,采用了国家相关单位认可的安全加密手段。在易用性角度,符合传统实物印章管理的管理制度与使用流程。按实际业务流程需要,可灵活部署印章平台,通过其高可扩展性与兼容性,与其他业务平台进行无缝连接。支持政府、企事业单位多项涉及印章的办公应用。
联通公司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公文使用至今已将近十个月,从未出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衡量一个产品成熟与否,技术可靠只是其中之一,另一项关键性指标是“成本”,这也是企业信息化考虑的首要因素。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前期论证,还是实际应用,电子公文也都没让联通失望:
联通公司在全国拥有300家分支机构,以往从北京总部运送一份纸质公文到各地,除去起草、审批、印刷、盖章的时间,仅仅在路上就需要大量的时间。采用邮寄方式通常需要1-5天不等,有时一些交通不发达的边远地区遇到天气因素等障碍,收到公文的时间可能就是半个月之后甚至更久。过去,纸质公文的收发成本,每年都要支出几百万。2003年,仅邮寄联通总部下发文一项,费用就高达60万。
应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之后,不仅使原来漫长的文件传输过程一下子缩减为几秒钟,而且还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据故测,电子公文每年给联通公司节约的印刷、邮寄总成本在100万元以上。
第二、国产的电子公文产品已具有国际竞争力。
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介绍联通电子公文项目时所讲的一席话让笔者印象深刻:政府信息化项目往往收到很多条条框框的制约,例如有时在采购时规定必须采用本国产品。而企业信息化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企业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购买适合自身的产品。
对于联通为何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多家产品的基础上,最终还是选择了方正电子公文系统,该负责人的解释是:“我们之所以最终选择方正,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方正公司开发的CEB版式文件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二、方正公司的整体实力和规模。”
事实上,方正CEB版式文件自问世以来,已被我国近三分之一的省份政府部门、400多家出版社、1000家图书馆所采用,不但被用以“电子公文”,还广泛地使用在电子书、电子报等相关领域。虽然电子公文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也不存在行业标准。但从目前应用的逐渐推广和用户的积极评价来看,CEB很有希望成为我国数字内容领域的“事实标准”。
如果说以往CEB版式文件在政府部门的应用还带有一丝政策烙印的话,那么,此次电子公文从政府到企业的“挺进”,则意味着一种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市场认可,让人看到,我国自行开发的电子公文产品已具备了国际争锋的实力。
最后,透过联通这个个案也不难发现,随着技术的成熟,电子公文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领域。据方正集团数字内容事业部金融及大企业部总监宁笔介绍,国内很多大企业,尤其像中国联通这样国资委直属的特大型企业,它们平时与政府交往密切,集团内部也经常用到文件流转,对电子公文的需求潜力相当大。
相信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加强,电子公文——这个旧时的“王谢堂前燕”会飞入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