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单位,各大中型企业:
今年是实施 “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是构建和谐晋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市面临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建设、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和谐晋城建设等艰巨任务,新的形势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抢抓中部崛起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机遇期,稳步实施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数字晋城”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兴现代化城市步伐,现将2006年信息化工作重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市级数据交换中心
市级数据交换中心是我市开展各项应用的顶层数据交换平台,是实施“数字晋城”总体规划和“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核心平台。2006年,要成立市级数据交换中心机构,保证人员编制、经费和场地,配备必需的设备和软件。市级数据交换中心负责顶层数据的交换和管理、各种数据标准接口的开发和规范,并对农业、环保、旅游、交通、社保等“数字晋城”总体规划十大系统数据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协调,以保障各项应用的逐步开展。
(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
随着电子政务各项应用的开展,现有的党政办公网络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2006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市、县二级核心交换系统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网络主干电路达到千兆且互为备份。尚未联网的单位和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联网计划,保证必要的联网资金,争取在2006年底全部联网。
(三)人口基础信息库
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口基础信息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部门应用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以公安、计生、民政、教育、劳动、卫生、税务为基础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对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动态变化、个人身份识别、个人信用档案、人的户籍管理、人的基本生理指标、人的职业流动等,从宏观到微观全过程管理。逐步实现人口管理业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提高宏观指导能力和决策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创新人口管理工作,为国家人口信息基础库的建设和人口信息化应用奠定基础。
(四)政府呼叫中心和短信中心
2006年,要完成政府呼叫中心和短信中心建设。
政府呼叫中心和短信中心是适应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是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是受理市民投诉和建议的有效渠道,是提高服务自动化水平和办事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以电子政务系统为支撑,实现数据共享,完成呼叫受理、业务咨询、信息查询和客户投诉等四大功能的一体化的处理与管理。通过统一的特服号(12345)接入,实现统一的用户服务界面,统一的热线功能和统一的政府业务标准,集中受理用户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政府机关综合性服务的虚拟窗口,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监督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提高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率,真正做到“12345,有事找政府”。
(五)数字证书(CA)的注册代理中心(RA)
CA认证是网络安全认证的主要手段,是网络环境下从事各种活动的凭证。本着节省实用的原则,我市将建设数字证书(CA)的注册代理中心(RA)。该中心是晋城市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主要作用是给“数字晋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其它应用系统提供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服务。
建设内容包括RA数字证书代理中心软、硬件购置、人员培训,获得相关运营资质。争取10月1日投入使用,为社会提供数字证书受理、审核、制作、发证服务。
(六)社会信用体系
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目的,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突破口,以培育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重点,以培育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信用服务企业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范围很广,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公共信用。企业信用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市委、市政府把建设“信用晋城”作为推动全市两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来抓,专门成立了“信用晋城”领导组及办公室,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2006年,要建立完整的企业数据库,建设“信用晋城”网络发布平台,建立和健全建立标准统一的、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分类监管制度,包括预警机制、奖惩机制、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等,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建立本地信用标准化体系,信用数据库标准、数据格式标准、信用报告标准、信用产品质量标准、企业代码等基本形成。
通过3-5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企业、个人和公共信用为框架的信用体系,使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失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初步建立。
二、行业和部门信息化
(一)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立涵盖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等项内容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减灾、救灾为一体的民政系统网络。社会保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统一协调,统筹考虑。要尽快完善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尤其要抓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就业服务等系统的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全市劳动和保险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主动,又要扎实稳妥。在网络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按照省政府对IC卡应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个人发放社会保障卡,实行“一卡多用”,实现劳动保障业务的电子化办公和社会化运行,提高全市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基础教育信息网络
基础教育城域网建设方案已经通过有关论证,有关部门要抓紧实施。2006年完成中心网站建设以及市直11所学校的联网工程,各县(市、区)教育局、有条件的乡镇和学校要为网络汇聚和接入做好准备。同时,做好信息发布、资源共享、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等应用服务,优势互补,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促进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扩大教育范围,拓展教学、教研和学习空间,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2005年,我市已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二期网络工程,并进行了软件调试、联网试运行、人员培训等工作。2006年,要抓紧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完成一级预算单位、县(市、区)财政局的联网,并逐步扩展至二、三级预算单位,切实规范预算执行程序,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
(四)公安系统网络
公安系统网络要在全市“科技强警”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完成全市公安局、派出所的网络联接,实现人口基础数据共享和交换。
(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我市被中组部确定为第二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2006年,要完成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和2400个村级党支部的远程教育终端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加强人员培训,为城市和广大农村提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信息服务。
(六)市直部门联网工程及网站建设
在全市现有电子政务网的基础上,完成市直未联网单位的联网工程,形成全市完整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并在全市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平台下建立各部门网站,逐步开展电子政务各项应用。充分利用政府网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行政行为,按照“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市政办〔2004〕148号)”的要求,都要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开,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提供便利。
三、社会信息化
(一)“平安晋城”监控网络示范工程
完成城市公共安全监测系统平台软、硬件设备建设,在三个小区(凤翔、凤庆、凤鸣)、三条道路(泽州路、凤台街、黄华街)、三个公共场所(泽州公园、体育场、百丽园)、三个客流中心(省运、市运、火车站)主要部位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实现网络联通和在线安全监测。
(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兴的商务活动方式,其巨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正在成为当今经济领域里蓬勃发展的潮流。我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建设晋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整合和充分利用商务信息资源、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实际意义。
利用二年时间,初步建成我市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商务指南、法津指导、在线交易、在线结算、招商、贸易项目的网上洽谈、网上询价、网上报价,以及项目的网上招、投标、网上商城、企业自助建站、个人开店、企业论坛等功能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加快和规范配套物流系统建设。
(三)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
在对企业监管流程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共享企业登记注册、年检、纳税、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按照《全国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实施要求》,实现数据实时交换,逐步建立以工商部门的企业信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完整、准确、动态的企业基础信息库,从而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财税增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农业信息化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完善农业信息网功能,通过全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县联网。建设乡镇级农业信息站,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纪组织、农业经营大户信息点。
与此同时,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宏观决策、农业资源环境、防灾减灾管理和农业科技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建立农业资源、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和农村综合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扶贫信息系统、灾害性气象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农业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等功能。完善地方农业信息服务法规,规范农业信息市场行为,创建农业行政、事业、企业信息服务新的运行模式,逐步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全面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农资市场行情等农村经济信息,结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计划等工程的实施,促进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利用农村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综合功能,促进农村教育服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社区信息化工程
在新建的住宅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电话、电视等公共事业的交费中推广采用网络交费及自动控制技术,并尽快启用城市居民交费卡工程。新建楼宇在设计时要全部采用单管、单线入户,采用具有联网功能的智能控制表具,建设智能监控系统。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进行管线更换时也要进行智能化改造。
四、企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信息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市推进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建设、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和谐晋城建设的战略举措。
2006年,我市“四梁八柱”主要支柱产业,要着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推广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数控(CNC)、程控(PLC)、分布式控制(DCS)、集散控制(CINMS)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推广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商业智能(BI)、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技术,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包括网上广告、网上营销、网上支付和网上售后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县(市、区)信息化
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的整体规划下,统筹协调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处理好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关系,避免和消除“数字鸿沟”;又要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形成各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6年,各县(市、区)没有成立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要尽快成立,理顺工作关系,明确机构在规划制定、资源整合、投资审核、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保障人员编制、经费和办公场地,加强自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县(市、区)各部门、乡镇和农村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六、应用软件研发
(一)政府办公软件
在我市开发的办公软件EASYWORK1.0的基础上,完成2.0版的升级开发和测试运行,为全市各级政府机关网上办公提供标准统一的办公软件,提升全市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
(二)网上并联审批系统
为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完善市直部门网上并联审批和市县两级审批中心联网审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实现市县两级部门并联审批要求的网上综合审批办公平台软件,完成总体方案设计、系统设计、核心平台开发,拿出试用产品。
(三)政府网站改版
2006年,政府公众信息网--“晋城在线”要完成全面改版工作。要以高起点、高目标、多应用、美观大方、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类目分明、使用便捷为目标,购置大型网站发布和管理系统软件,完成“晋城在线”的全新改版,力争创建全国品牌的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