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荆门市财政局以打造一流营商政策环境为目标,从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兑现工作机制、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等方面入手,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新模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相关做法并被选为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强化政策支撑体系,优化新模式的推进基础。坚持把完善精准、清晰、可对接的政策支撑体系作为实施“免申即享”新模式的基础,以“三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政策再造”工程。
一是突出政策的“本土化”。根据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央、省出台的系列惠企政策,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在保证“政策内容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细化了52条财政具体落实的支持措施,涵盖财税、金融、就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企业发展各个方面,提高上级政策在荆门市落实落地的适用性。
二是突出政策的“精准化”。近年来,荆门市陆续出台了支持工业跨越发展30条,创新活市30条,资本兴市30条,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30条等政策,主要涉及招商引资政策、支持现有企业发展政策和新冠疫情防控等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企业孵化、初创、成长到成熟整个生命周期,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企业都制定了具体的支持措施。
三是突出政策的“时效化”。按照“政策冲突打架的及时清理,政策过期过时的及时废止,政策衔接不畅的及时衔接配套,政策力度不够的及时升级改版”的原则,对近年来出台的20多件涉企政策文件,近200条政策内容进行全面清理、调整和优化,废止9条过期过时的政策内容,新增配套36条急需增加的政策内容,升级改版15条力度不够的政策内容。通过不断调整优化,让政策“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二、完善兑现工作机制,压实新模式的责任链条。坚持把打造“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责任链条作为推进“免申即享”新模式的有力保障,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兑现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责任分工机制。成立荆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领导小组下设政策环境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惠企政策兑现,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财政部门具体牵头抓总。按照“谁出台政策,谁落实政策”的原则,由市直各政策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政策宣传解读,督导县级对口部门开展政策兑现并做好市本级政策落实工作。各县(市、区)负责本区域内各项政策的兑现。
二是完善联系联络机制。建立各政策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以及县(市、区)政策兑现分管领导常态化联系联络机制,定期召开政策落实碰头会和督办会,分析研判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对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的涉及政策环境有关问题整改进行专项部署。
三是完善政策宣传机制。将12大类114项具体支持政策打包,制定《荆门市惠企政策明白手册》,摆放在全市8个惠企政策兑现窗口;编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税费政策摘编》、《疫情防控收费基金政策》等政策汇编,结合“进企业、解困难、促发展”活动,向企业宣讲政策,发放惠企政策明白手册、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摘要1万余份。
四是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对疫情防控期间惠企政策的兑现情况,实行“一日一报送,一周一汇总,一旬一分析”;对常规期间惠企政策的兑现情况,实行“一周一报送,一月一汇总,一季度一通报”。
五是完善督办检查机制。将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每季度开展实地督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采取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办和不定期督办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就重点企业、重点政策特别是“认定类”和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三、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畅通新模式的兑现渠道。坚持把“资金拨付快、兑现流程简”作为推进“免申即享”新模式的核心和关键,着力做到“三个简化”。
一是简化认定流程,从“等一步”到“上前一步”。遵循“靠前服务”工作理念,由过去“等企业上门申报、再启动认定程序”流程,简化为“先制定认定清单、企业免申即享”模式。去年7月,荆门市对近五年来各级出台的200余项惠企政策进行梳理,按照“认定对象清晰、补贴资金明确”的原则,将涉及“认定类”政策奖补项目纳入清单化管理。第一批共遴选了涉及发改、经信等8个政策主管部门的26项惠企政策作为“认定类项目”进入清单名册并向全市发布,荆门市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的时间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文件提出探索实施‘免申即享’的要求还早12天。今年3月,荆门市第二批又遴选新增了科技、人社等2个政策主管部门的17项“认定类项目”列入清单。两批清单共涉及43个项目,涵盖工业、农业、金融、服务业等多行业多领域,单个项目最高奖励标准达到200万元。
二是简化兑现流程,从“多头承接”到“两头对接”。对“认定类”政策项目,由“一窗受理分办、部门审核把关、财政兑现资金”的兑现模式,简化为“主管部门直接审、财政部门负责兑”的资金直达模式。具体程序为:项目主管部门收到上级“认定类”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同时向本级财政部门提出兑现申请,财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一周内将资金直达企业。涉及中心城区需要市区分担的政策项目,由区级先行直接兑付,市级承担部分年底结算拨付到区。按此兑现方式,直接减少了企业申报、窗口分办、资金周转等环节,压缩了办理时限,实现了快审快兑、资金直达。
三是简化保障流程,从“一事一议”到“随到随兑”。对“认定类”政策项目资金,在出台政策时即明确由财政部门予以负担。各政策主管部门在做好奖补资金测算的同时,商同级财政部门将“认定类”政策项目奖补资金纳入本级预算,确保政策资金“随到随兑、足额到企”。湖北某动力有限公司获“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按照荆门市政策应奖励100万元,该笔奖励资金无需企业申报,一周内便由区级财政兑现到企。荆门某油脂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在没有填报报表、准备资料的情况下,直接收到财政部门100万元奖励。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