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2021年以来,我市围绕数字保定建设持续发力,出台了《数字保定建设“十四五”规划》,成功入选国家数据资产评估试点城市, 是全国7个入选城市中唯一地级市。从规划思路落地为实际行动,初步形成了具有保定特色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数字保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3月31日,我市召开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凝心聚力打造强基、兴业、善政、惠民的数字保定。全市上下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努力把我市建设成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为此,《保定发展》开辟专栏聚焦“数字保定进行时”,现将 市行政审批局有关文章转载,供大家学习参考。
勇当数字保定建设的“排头兵”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不断在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上进行探索,特别是通过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成果,实现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连续三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省考核中排名前列。2022年3月31日,全市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明确了包括“一网通办”在内的数字保定建设的“十项重点任务”。为贯彻落实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市行政审批局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落实的方法、路径和重点任务,引导干部职工提升数字意识,培养数字思维,提升数字能力,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数字保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我市做好下一步“一网通办”工作和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做出贡献。
一、学习领会数字化改革重要意义,不断提升数字意识
全市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后,市行政审批局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利用微信群、党支部等载体,采用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课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国家、省、市各级数字化改革工作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要求,对先进省市尤其是浙江、上海等地数字化改革经验做法,对数字化改革理论和先进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了解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乡村等“数字中国”战略的要求、内涵和意义,清楚“数字化改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路径,认识“数字保定”建设和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使命要求和具体任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系统各单位干部职工数字化认知能力,逐步培养政务服务系统各单位干部职工数字思维,持续增强政务服务系统各单位干部职工数字化改革素养。强化了“一把手”责任,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分析研究本级本部门数字化应用场景,分管领导和处室负责人结合工作职责和部门职能,全面思考政务服务数字化应用需求,细致梳理政务服务数字化业务流程,牵头部门和处室结合重点工作数字化应用体验、数字化应用成效和数字化创新改革定期形成经验材料进行分享交流。召开数字思维学习培训视频会,邀请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对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数据治理知识辅导并现场进行连线交流。
二、梳理归集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持续培养数字思维
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保定,就要求我们不断树立数字化思维。为此,市行政审批局详细梳理了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各单位政务服务数据,明确已数字化和需数字化的“底数”,掌握全市政务服务数据“家底”。详细再梳理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做到审批业务申报表单数字化,申报材料标准化,审核要点最小颗粒化,审批结果电子化,明确需共享数据和材料的来源部门、业务系统、共享方式,理清数据推送逻辑,明确落实方式。对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各单位涉及的人员、文件、法规制度、档案、信用信息、公开公示信息、公共资源交易等数据,进一步明确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应用系统、归集方式、技术要求,理清实行线上业务流程、共享数据需求和系统建设需求。利用对工作内容流程和政务服务业务的全面数字化梳理,不断提升数字化思维。在详细梳理数据底数的同时,做好各类信息数据归集和治理,为下一步共享应用打好数据基础。
三、创新应用政务服务数字化场景,大力提升数字能力
鼓励全系统发挥特色优势,创新政务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推进政务数字化改革“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持续推动市一体化平台与各级自建业务系统对接整合,不断扩大市一体化平台覆盖范围,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站点全覆盖。建设升级河北政务服务网市、县级旗舰店,推动市、县政务大厅网上预约功能全覆盖,持续接入本地高频、特色、个性化服务。加强政务服务办件数据向市一体化平台实时、全量归集,不断打好共享数据基础。推进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应用,引导社会主体领用电子印章,推动企业群众网上办事广泛用章,推进电子印章跨部门、跨区域互通互认。广泛应用电子表单、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电子批文和电子档案,利用数据共享和“冀时办”实名认证、实人核验、扫码亮证等功能,结合信用承诺制、证照分离等制度改革,推动网上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变为“好办”“易办”。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梳理形成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负面清单”,逐项列明不宜全程网办理由,向社会公开发布并动态更新,清单外事项一律实现全程网办。推动全市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向“冀时办”保定城市名片迁移,依托“冀时办”电子卡证包,推动社会保障卡、医保电子凭证、驾驶证等群众常用证照的“扫码亮证”应用。统筹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智能终端建设,推动市监、人社、税务、医疗等领域涉企涉民高频服务接入智能终端,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及各类社会机构经营网点布设政务服务智能终端,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理。
三是大力推行网上政务服务“减证办、免证办、零材料”办理。按照国家和省级电子证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电子证照库功能,推进我市电子证照历史数据标准化改造,推进电子证照数据“应归尽归”,加强纸质证照和电子证照联动管理、同步签发。推进电子证照在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推广线下电子亮证、线上扫码用证,梳理并发布一批应用场景清单,全面推行“减证办、免证办”模式。充分利用数据共享精简申请材料,着重打造一批“零材料”办理事项。
四是强化信用平台建设及应用工作。加大信用平台建设力度,推动信用平台与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应用、联合奖惩协同监管等功能建设,提升信用平台数据整合应用和服务决策能力;探索本地特色“信易贷”产品,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桥梁,以信用赋能小微企业融资;深化信用数据运用,建立智能分析模型,为企业全面精准画像,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分类监管机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高违规成本。
五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应用,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实行企业线上注册、线上投标、远程解密、线上答疑澄清,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投标无纸化”“开标不见面”“评标线上行”服务。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自建系统和电子保函的应用,依托省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系统推进国有产权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探索推进国有建设用地(矿业权)出让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加快推进“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系统”在我市的应用,提升在线即时监测和实时动态监管能力。
六是完善“好差评”系统建设应用。进一步推进线下和线上各类政务服务渠道融合衔接,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二维码”等评价手段向乡镇(办事处)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延伸,实现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全覆盖。进一步用好监督评价平台,发挥办件监督系统作用,以评促改,对审批全流程办理时限进行监督,实行动态跟踪;强化“好差评”评价、便民服务热线数据应用,加大各类数据汇集整合和分析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主体诉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七是建设“12345”便民政务服务导图系统。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河北政务服务网保定旗舰店和保定“12345”热线平台,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建设“12345”便民政务服务导图系统,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图查”“一键达”“快捷办”。对接政务服务窗口排队叫号系统、自助设备管理系统和周边智慧停车系统,应用电子地图导航定位功能为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提供查询、预约、泊车和导航服务。融合“12345”接诉即办平台功能,对企业群众反映的紧急事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处置,提高群众反馈问题办理效率。
九是拓展“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范围。推行民生“一件事”套餐集成服务,推动个人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出生、上学、就业、退休、身故等个人服务套餐落地应用,基本实现自然人从出生到身故的全生命周期套餐服务;拓展涉企经营服务套餐范围,推进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变更与经营许可、资质资格证书变更的协同联办,实现从企业设立、经营到破产注销的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大力推动涉企经营“一件事”套餐落地应用。
十是大力推进“跨域通办”。选取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社会事务、交通运输等企业群众办理频率高、办件量大的事项,再推出一批“全域通收通办”事项,完善市一体化平台功能,统一规范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线上实行全市统一收件、同标准办理,线下逐步推行“异地代收、联网办理、就近送达”,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结合县域实际,互签协议,自主展开“跨县通办”。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持续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强与雄安新区的沟通,结合两地企业群众紧密关系实际,推动更多自助终端、网上和移动端“雄保通办”便民服务事项上线。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