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江西日报社主办,景德镇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指挥部、江南都市报社承办,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执行的“比学赶超树典型——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完美收官,共评选出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部署要求,在省营商办的精心指导下,以“第一等”的标准,对标一流、不甘人后、奋勇争先,扎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涌现了一系列经验做法和特色品牌。

  评选活动启动后,景德镇各县(市、区)营商环境指挥部、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踊跃报名,报送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网络点赞期间,67万余人次为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点赞、鼓劲,216.2万人次关注此次评选。活动组委会还组织营商环境专家进行评定打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景德镇市的营商环境“把脉”。

  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评选出了《资格承诺制 减负增效率》《多测合一 让利企业》《办一个案子 扶三家企业》等十大典型案例,涵盖政务服务、纳税服务、执行合同等多项工作,全面展现了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与成果。

  此次评选活动在景德镇市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为景德镇市乃至全省搭建了一个总结成功经验、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创新活力,全面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资格承诺制 减负增效率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财政局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完成全省首个非招标方式“不见面开标”项目。4月27日景德镇市首个“不见面开标”政府采购项目顺利实施;4月29日建成景德镇市首个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专厅;6月29日全省首个非招标方式“不见面开标”项目在景德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供应商无需到达磋商现场,只需登录“不见面开标”大厅,从磋商签到、公布供应商名单、资格审查、磋商小组与供应商进行磋商到供应商最终报价,均在不见面网上大厅进行。此举措,被人民日报社经济网、江西改革网等多家网站宣传、报道。这也标志着景德镇市政府采购已完全进入“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该举措提升了供应商参与便利度,节省了标书制作成本、时间差旅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是政府采购推行资格承诺制。景德镇市财政局推出的新举措《关于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制的通知》,对于200万元以内的货物、服务和400万元以内的工程项目,推行资格证明材料承诺制。采用事前定标准,相关部门起草制订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承诺制实施方案,提供规范格式的声明函;事中降成本,减少因提供资格审查材料瑕疵导致的无效投标;事后抓监管,启动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加强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三板斧”,有效提高了行政效能和采购效率,解决了企业为证明多头跑、花费多的问题,也减少因提供资格审查材料瑕疵导致的无效投标。“一份承诺代替一摞材料”,该举措被人民日报社经济网、政府采购信息网、江西改革网等多家网站报道。截至目前,已接受约152家供应商“承诺函”,涉及40余个项目,减少700余份证明材料,仅两个多月就为企业节省资金10万余元;既方便评审、降低因有效投标不足而引起重新采购的概率,也有利于投标人充分竞争,节约财政性资金。

  三是加强采购意向公开。全面推行采购意向公开,明确要求采购人将采购意向公开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化政府采购交易平台和本部门门户网站发布采购意向,方便供应商提前了解政府采购信息,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目前,采购意向公开占比为89.13%,全省排名第一。(景德镇市财政局)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二:诉求闭环办 助企解难题

  今年3月6日,景德镇市高新区主要领导在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中,收集到园区企业江西祥太生命科学有限公司3个方面10项诉求。最终,这些诉求均做到了现场交办、快速解决。这是高新区全力打造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模式的一个缩影。高新区是景德镇市经济最活跃、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为改变企业诉求办理过程中出现的收集问题不及时不广泛、承办部门推诿扯皮、相关事项久拖不决、复杂问题不了了之,以及“办好办坏一个样”、办理结果没有评价标准等问题,高新区推行企业诉求“照单全收-限期办结-督查通报-顶格推进-满意度回访-问题清零”的闭环办理模式。为此,高新区制定了《高新区企业诉求办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五方面举措:

  诉求受理多渠道。一是每周举办1次园企恳谈交流早餐会,每次邀请3~5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家意见和建议;二是每月开展1次企业服务日活动,区领导带领职能部门去企业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园区干部挂点服务企业,企业有诉求,由挂点部门协调或提交企业服务局处理;四是企业可通过区政务服务企业诉求OA线上平台反映问题;五是可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诉求受理专窗反映问题。

  办理过程有时限。建立以诉求事项“受理、转办、承办、督办、反馈、满意度回访、定期通报”为核心的诉求办理流程,做到1个工作日联系企业、5个工作日回复。对因历史原因或不符合法律法规不具备办理条件的,向企业作出解释说明,获得企业理解后可申请办结;对于诉求事项已启动,但办结时限较长,在制定了承办工作计划,明确了承办责任人和办理时间节点后,承办部门可申请办结,区营商办根据办理计划跟踪督查。对于涉及工程建设审批、临时和生产水电气安装、招商引资政策兑现、企业奖励政策兑现等复杂事项,或因受上级部门工作制约或其他特殊情况确定不能按时办结的,可申请延期。

  跟踪督办促整改。对诉求办理情况“一跟到底”,如承办部门未在4个工作日办结回复的,区营商办将进行督办催办。针对不满意的办件,区纪监工委采取“三单制”,即以白单、黄单、红单的方式督促整改,如发现办理过程中存在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则启动问责。对于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区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定期召开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专题会。

  结果回访全覆盖。企业诉求办结以后,区营商办委托绩效第三方通过电话或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办理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诉求办理满意度情况经区营商办、区纪监工委核实后,与部门绩效直接挂钩。

  定期公示强监督。区营商办对企业诉求事项的受理、办理、满意度回访情况进行整理立卷,归档保存。每月15日,通过官网和官微将上月受理办结情况对外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和企业监督。

  高新区自推行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模式以来,共受理70家企业133件诉求,均做到1个工作日对接联系、5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按时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98%。 (景德镇高新区)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三:涉税集中审 开全省先河

  为解决纳税人审核审批事项的多部门多岗位往返跑,景德镇市税务局在全省税务系统率先成立“城区一体化集中审核审批中心”,一站式为纳税人办结审核审批事项,实现“流程再造、集中审核、一体运转、高效出件”。

  一是精选“一个团队”,强化组织保障。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审核审批中心,成立审核审批中心党支部,明确工作职责,统一工作标准。从基层单位选调12名业务骨干进驻审核审批中心,专责城区纳税人涉税审核审批工作。市局抽选业务部门负责人常驻中心进行业务指导、沟通协调,保障审核审批中心高效运转。

  二是优化“一批流程”,科学岗责配置。争取省局支持,优化税收征管系统业务流程,将4大类71个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由五层级审批精简为一站式办结。办税服务厅发起的审核审批事项,即时流转到审核审批中心进行审核确认和批准。

  三是执行“一套标准”,服务管理统一。全面落实税务总局确定的第一、第二批“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提高税务审核审批标准化和透明度。建立审核审批负面清单,对低风险事项原则上不再下户核查,对中风险事项先审批审核同意,2日内将有关信息流转到税源管理部门进行后续监管。

  审核审批中心运行至今,成效明显。一是审核审批的效率明显提高。审核审批中心运行以来,已为纳税人缴费人办结各类事项2600余户次,即时办结率达95.3%,办税时间平均压缩81%,留抵退税审批时效从原来6.5天缩减至1.35天。二是办税缴费的流程持续精简。通过实行集中审核审批,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变纳税人多头跑为“一厅通办”,变审核审批流程在不同部门流转为“一岗集成”,优化了纳税人缴费人办税体验。三是税费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通过实行集中审核审批,全市税务系统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总量排名全省第三,增值税留抵退税到位时间排名全省第一,纳税人好评率达99.7%。省政府调度的惠企纾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景德镇兑现率列全省第二位,极大增强了纳税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了营商环境“软实力”。

  下一步,景德镇市税务局将持续探索业务接入和后台集中处理新模式,力争更多涉税事项前移至“审核审批中心”审核办结,使之成为税收领域强劲的后台“CPU”。(景德镇市税务局)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四::解征信急难 助企业融资

  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开展了“信用点金”“征信护航”“诚信育苗”三大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在征信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相关举措得到新华社、金融时报、江西营商等国家及省级主流媒体的集中报道和宣传推介,在市场主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产生良好反响。

  信用增值“点金行动”,解企之所忧。聚焦小微企业融资增信难,以文件形式出台“征信稳企纾困15条”,引导商业银行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积极探索挖掘替代数据价值,推动“数据”变“信用”,创新推出了20多个信用贷款产品。其中,聚焦传统陶瓷产业,创新设立了“瓷都陶艺贷”“陶瓷版权贷”“收支流水云贷”等多个基于替代信息的融资增信产品,目前已向近300户企业发放贷款2.4亿元;聚焦“景漂”创客群体融资“短、频、快”特点,开发了“陶溪川百福创客贷”“百福景漂贷”等特色纯信用线上金融产品,目前已累计支持初创“景漂”2140人次,贷款金额达1.6亿元;聚焦新兴的陶瓷电商行业,联合全市商业银行机构开展了为期1年的“试验区零信贷陶瓷电商金融服务拓展活动”,通过推出“陶瓷电商通宝”“电商户贷通”等多类信用产品,为陶瓷电商群体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亿元,同比增速位列全省前三位。

  征信服务“护航行动”,应民之所需。定期召开调度会,利用商业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在市县两级主城区、各政务服务中心以及鹅湖等多个乡镇累计增设代理查询点23个,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区15分钟,乡镇半小时”征信查询便民服务圈,每个县(市、区)查询点占有量达7个,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位;推动代理查询点提供覆盖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的“全天候”查询服务,并引导其将查询网点位置和服务时间植入高德、百度地图。数据显示,代理点查询量、非工作时段查询量分别占查询总量的59%和17%,有效形成了分流、错峰和就近查询的全方位服务格局。今年5月,促成了全市首台企业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落地运行,查询流程简易便捷高效,真正实现企业“即办即走”。

  诚信宣传“育苗行动”,行众之所向。印发实施方案,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开展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活动。面向园区企业、“景漂”创客、高校学生等各类群体,精准开展涉及企业信用管理、信用报告解读、征信权益保护等知识的线下诚信宣教,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为8000人次带去信用关爱,推动形成“以信获贷,以贷促信”良性循环;借助新融媒方式,开展了瓷都征信卡通形象大使征集大赛、“征信华彩 如‘瓷’多姿”直播活动、“征信修复”歌曲改编大赛等多个具有瓷都特色的线上征信宣传活动,累计受众达10万人次,营造了“知信、用信、守信、护信”的良好信用氛围。(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中心支行)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五:办一个案子 扶三家企业

  乐平市人民法院通过创新执行思维、转变执行方式,最大程度满足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又充分保障困难企业有序“重生”和新生企业稳定“入场”,取得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第三方企业“三赢”的良好效果。

  案件申请人煤矸石销售部(全称:乐平市涌山占文林煤矸石销售部),被执行人锦溪建材(江西锦溪建材有限公司),第三方协助执行人澜溪建材(乐平澜溪建材有限公司)。去年11月17日,煤矸石销售部起诉锦溪建材拖欠货款180万元,同年11月24日,双方经乐平法院调解,锦溪建材同意在2021年12月20日之前偿还全部货款。还款期限届满,锦溪建材仅偿还货款30万元,后因疫情影响、经营困难,中断还款,引发本案执行。为做好本案执行工作,乐平法院从三方面着手:

  依法迅速冻结,强制执行有力度。坚持旗帜鲜明弘扬诚信、惩戒失信,综合运用查封、冻结、扣押、拘留等执行强制措施,充分体现执行工作的强制力属性。乐平法院接到申请后,立即向锦溪建材依法送达执行通知书及财产申报令,但被执行人并未如实申报相关财产,执行法官迅速查询锦溪建材财产现状及银行账户,其名下账户几无存款,除厂房设备外无便于执行财产,为此,执行法官多次联系锦溪建材,对其进行释法明理,明确告知拒不履行将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严重后果。

  审慎提取租金,规范执行有尺度。执行法官调查发现,锦溪建材已将公司资产整体租赁给澜溪建材,以提前支取租金的形式改造设备,澜溪建材已提前支付租金至2022年7月。锦溪建材场地设备的租赁合同履行条件极为成熟,如盲目强制提取租金,势必会影响承租方与出租方的合作预期,给双方后续经营都将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为此,执行法官并未立即采取强制提取租金的做法,而是思考如何找到一条既能保障锦溪建材企业生存发展,又能维护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且有利于承租人实现合同目的的“三赢”之路。

  巧用信用承诺,善意执行有温度。信用承诺,是指针对决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有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意愿,主动向法院作出信用承诺,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为涉案企业提供失信宽限期,暂缓对其适用信用惩戒。考虑本案申请人、被执行人及第三方承租人存在较好合作基础,执行法官当即组织三方进行座谈协商。今年3月24日,三方达成一致协议,由澜溪建材每月从租金中转付10万元给予申请人煤矸石销售部,直至锦溪建材剩余款项全部付清。同时锦溪建材向法院作出信用承诺,请求法院解除账户冻结,用于缴纳职工社保及经营便利,并承诺积极履行三方协议。法院决定给予锦溪建材3个月信用宽限期,遂向其出具了信用承诺决定书,通过本案执行,修复了锦溪建材与澜溪建材的信用关系,使被执行人从“要我履行”变为“我要履行”,取得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双“一号工程”实施以来,乐平法院始终注重以司法手段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出台依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致力于搭平台、建机制、抓落实、出成效,在执行方面取得一系列的积极成果。今后,乐平法院将继续围绕“做示范、勇争先”的要求履职尽责,为深入实施双“一号工程”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乐平市人民法院)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六:企业之家 温暖大家

  景德镇市昌南新区企业之家,位于昌南新区名坊园游客中心,是昌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秉承诚信为本、务实服务原则,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实现园企共赢,精心搭建的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全心全意帮助企业的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服务平台。

  昌南新区企业之家推行“四家”工作法,即“企业家是家人,企业事是家事,企业来信是家书,企业发展是家业”,实行领导干部轮班接待制度,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实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联审联办制、台账管理制、考核奖惩制”,确保及时精准疏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打造昌南新区“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专心生产,安心发展。

  “企业之家”每个工作日都常态化安排新区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轮流坐班,将“企业服务日”制度化,按照企业反映问题的轻重缓急在1-3个工作日内,由责任部门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企业来访台账每日汇总,并将问题办理情况每周形成专报在区内通报。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新区内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不仅广大企业真正有了“家”的感觉,增资扩产的意愿明显增强,外地客商对新区的关注度也有了显著增强。目前,昌南新区共有改扩建项目和转型升级项目31个,通过企业之家,企业家们主动向新区提供了“以商招商”优质信息73条,并成功招引落地投资20亿元的广西三环先进陶瓷及数字化精密3D打印、北京汉华元生制氧设备等项目。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精准疏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企业之家”好的经验做法被央视网等中央媒体推介,自正式对外运行以来,共接待企业163家,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42个,解决问题236个,办结率超97%。逐步形成“墙外的事情政府来干,墙内的事情企业来做”的良好发展氛围。

  今年6月,昌南新区创新思路推行了“131+N”党建联合体工作模式,自活动开展后共收集企业问题144件,通过企业之家渠道解决的问题139件。这就是新区企业之家实实在在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市领导的认可和关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企业“点菜”,我们应当积极“接单”,这就是新区设立“企业之家”、推行“131+N”党建联合体模式、纵深推进“万干入万企,党建促发展”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活动的初衷。(景德镇昌南新区)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七:弹好“四重奏” 阳光招投标

  景德镇市公安局立足自身职能,着力推动反不正当竞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治理行动,有力强化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切实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重”线索,广泛征集、主动发现。一方面,通过景德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景德镇市公安局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公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全市打击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明确专项行动联系人,设立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举报电话和邮箱,受理企业群众投诉举报,广泛征集各类线索。另一方面,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主动打击、主动控制串通投标犯罪的能力,确保取得实效。

  “重”研判,统筹信息、合成作战。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作为有力抓手,建立健全“情、指、勤、督、宣”五位一体工作模式,统筹有关案件的各类信息,上下联动、多警联合迅速构建案件“情报网络”,探索建立信息互通、线索对接、源头治理、联合办案以及“行刑衔接”的长效机制,推动专项工作多元治理,共同弹好“合奏曲”,打好“合成战”。

  “重”打击,深挖彻查、一竿到底。根据征集的线索和科学研判的成果,进行深挖彻查取证。通过采取专案侦办、提级侦办、异地侦办等侦查手段,融合公安“大数据”信息情报资源,精确锁定、精准打击各类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共接收并调查相关举报线索13条、受理案件4起(其中立案2起,移送相关行政部门2起)、破获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其中昌江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一起串通投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涉案金额高达1466万元。

  “重”防范,警示宣传、源头治理。为从源头杜绝串通投标违法犯罪,市公安局多次派员深入国家电网景德镇分公司、陶文旅集团等企业,进行普法宣传和政策宣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借助各类媒体平台,持续发布打击串通投标题材宣传资料和警示视频,定期开展专题直播活动,营造全民共同参与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治理浓厚氛围,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景德镇市公安局)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八:“梁申办”为企“量身办”

  今年以来,浮梁县“一号改革工程”指挥部明确作战图、吹响冲锋号,以最强阵容、最高规格、最大合力打造“梁申办”营商环境品牌,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菜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7月26日,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发文,将浮梁县列入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县。

  聚焦“指挥部”, “梁申办”营商环境品牌更加深入。

  以最高规格成立县“一号改革工程”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五组一中心”,先后三批从全县抽调19名优秀干部在政府二楼集中办公。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比”工作机制,每周由常务副县长主持召开一次调度会,每月书记主持召开指挥长会议,并在四套班子联席会、“六个江西”推进会上均有营商环境工作议题。

  聚焦“放管服”,“梁申办”营商环境品牌更具温度。

  一是推行“三项制度”。3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三项制度”。推行“万名干部挂点万个市场主体”制度,全县近0.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2.3万个市场主体,截至7月底,共收集诉求486件,办结470件,办结率97%。推行“承诺欠账清零”制度,推进信用浮梁建设,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目前,已落实民宿企业补贴293万元,创新奖励省优品牌16万元,清理历史欠账近亿元。推行“企业安静日”制度,明确每月1日至25日为“企业安静日”,各单位无特殊情况不能入企开展公务活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零干扰”;每月26日至月底定为“联合服务日”。今年以来,全县入企执法报备105次,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六成。

  二是构建宣传格局。先后在央视新闻直播间等中央主流媒体上稿3篇,目前在省级以上媒体用稿近600篇。全县所有单位微信公众号均落实双“一号工程”的专栏,解读政策、动态报道。

  三是前移服务阵地。成立全省首家物业纠纷诉调中心,在全市率先设立第三方行政执法检查监测点,增编成立县人民法院园区法庭。

  四是夯实流程再造。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先后547名科级以上干部走流程办实事,发现提出302个问题及293个对策,优化提升“一站式服务”,全县“网上可办率”由10%提升至54%,“一网通办率”从10%提升至91%。

  五是积极排忧解难。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企业维权服务中心,共收到市场主体诉求93起,目前办结86起,办结率92%,满意率82%,已收到4封感谢信和2面锦旗。

  六是强抓对标提升。对标省228条提升措施,分解细化到人,截至7月25日,已完成168项事项、推进中20项、未完成事项40项。3次赴瑞昌对标学习,按该县实际,形成29条对标学习条目。借鉴《南京100条》内容,形成该县特色56条,已落实到位36条。

  聚焦“红黑榜”,“梁申办”营商环境品牌更增实效。

  3次对全县114个单位进行全覆盖督查,结果纳入“红黑榜”。拓展监督途径,聘请20名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议。截至8月初,已查处损坏营商环境相关问题16起,党纪政务处分7人,通报曝光5人,组织调整不履职工作人员36名,解聘9名临聘人员。(浮梁县“一号改革工程”指挥部)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九:“珠事顺利” 办事更易

  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助力打造江西“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2022年4月,景德镇市珠山区引进第三方管理机构,强化企业化管理,创新推出“珠事顺利”政务服务新模式,在政务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五化”建设上持续发力,打造“全面融合、综合响应、一窗服务”的服务体系。

  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坚持打造过硬队伍,锤炼服务标兵,把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成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工作纪律、服务规范、业务能力、执行能力、投诉建议”等五大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在绩效考核中设立加分减分项,让在日常工作中政治表现坚定、工作业绩突出、企业群众满意度高的工作人员脱颖而出,使之成为优秀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主管。

  理清标准化服务事项。坚持把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再提升。对区级852项依申请事项受理要素进行标准化梳理,建立各服务事项知识库储备,以流程图形式列明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流程,为窗口受理人员、后台办理人员和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清晰指引,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提升规范化服务效能。坚持倡导“零距离、零障碍、零延时、零推诿、零差错”的五零服务,规范化提升服务效能。珠事顺利一期建设采用“1+10”的组织模式,以行政服务中心为核心,10个镇街为延伸,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部署到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运转完善后可进一步部署至社区,同步形成行政服务中心对政务服务窗口业务的统筹管理,实现社区的服务能力全覆盖,让群众办事更加就近便捷。最终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同步,全区服务一网通办。

  提质智能化服务水平。坚持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政务,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依托“赣服通”“赣政通”平台,有序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应用。目前,上线“赣服通”四批283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59%,网上可办率8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0%。另一方面,行政中心通过珠事顺利24小时服务码,为群众开展线上远程服务,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一次不跑”,便捷高效办理业务。

  落细便利化服务举措。坚持“马上就办、一次办好”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帮办代办”服务,积极推进动政务服务“异地通办”,拓展 12345 热线服务功能,推行免费首套印章服务,着力打造“有温度、快速度、好态度”的政务服务品牌。(景德镇珠山区)

  景德镇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之十:多测合一 让利企业

  近年来,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推进“多测合一”改革,释放管理和服务潜力,全面打破部门和地区测绘市场垄断,管理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激发了市场主体潜力,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挥部门联动,制定工作方案。加强与市住建、人防、城管、政数局等部门协商沟通,出台《景德镇市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流程“多测合一”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多测合一”改革工作。

  明确服务边界,精简测绘事项。将竣工验收阶段规划(土地)核实测量、绿地面积核实测量、人防核实测量、消防核实测量、地下管线测量、房屋测绘及地籍测绘等中介服务事项整合为1个综合测绘项目,由原16个测绘事项精简合并为10项。建设单位只需委托一家测绘中介机构,完成项目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部测绘中介服务。

  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景德镇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 一”技术规程》(试行),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景德镇市“多测合一”测量基准。印发景德镇市中心城区“多测合一”工作流程图,明确了测绘项目发布平台,规范了“多测合一”合同、备案、服务时限、成果汇交等内容。

  加强政策宣传,创造改革红利。积极引导测绘机构加入江西省“多测合一”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宣讲团在景德镇市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及业务培训,促进中介服务机构更好地了解、掌握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的有关政策、技术要求、平台使用等内容,对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深入解读。

  “多测合一”改革推行后,成效显著。一是压减测绘时限,降低测绘费用。通过推进“多测合一”改革,强化运用江西省“多测合一”管理平台,推进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让建设单位“零跑腿”即可办理各项测绘业务,测绘时间平均压缩30%,极大缩短了测绘时限,充分解决了多头委托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测绘质量成果。景德镇市属测绘机构(国资)提高站位,主动提出降费高达50%以上,今年以来为22家企业降低测绘成本269.7784万元,切实为建设单位减负,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发展红利。二是打破行业垄断,强化成果共享。落实政企分开,大力推进自然资源、住建下属测绘机构脱钩改制,目前已划转至市国资委;打破部门壁垒,对省内省外、市内市外的测绘单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实现数据共享,成果运用,企业可通过江西省“多测合一”管理平台将测绘数据推向审批部门,真正实现了“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规范测绘市场,提高测绘质量。充分放开景德镇市“多测合一”测绘市场,建设单位自主选择中介机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推进测绘行业信息公开化、市场透明化,进而倒逼测绘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理念,提高成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