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等法规和政策文件,2021年、2022年连续发布《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天津市对标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整体系统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今年5月,天津市政务服务办紧密结合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大力发掘亮点做法典型经验,对各区、各部门选送的典型案例进行认真分析,筛选出值得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已公开发布《强化劳动争议调解 打造“工会+人社+司法”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非接触式”办税清单 积极推动跨省征管服务“一体化”》等32个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推动典型经验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推动形成争学先进、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案例1:全国首创“智能审批+智能监管”开启滨城政务服务“双智时代”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近年来,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依托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聚焦群众办事高频事项,重构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上线排水许可、户外广告临时悬挂等7个事项11个子项的智能审批,切实提高申请人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方便申请人办事,结合“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2022年5月,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推出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告知承诺制“智能审批+智能监管”,这是全国首个实现“审批+监管”全流程智能操作的行政许可事项,标志着滨海新区政务服务进入“双智时代”。

  二、主要做法

  (一)简化材料,提高办事效率。将原排水许可申请登记表、水质水量告知承诺书、踏勘信息合并为一份《滨海新区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告知承诺书》,减少繁冗复杂的审批材料,为申请人减负,提高办事效率。

  (二)分类预判,规避错漏风险。根据日常检查内容,建立绿、黄、红三色排水信息数据库,分别对应合格催办、整改督办、违规预警三种监管模式,分类预判,精准区分,动态转换,避免“错批”“漏批”“误批”现象。

  (三)数据踏勘,代替人工跑路。依托排水信息“三色”数据库,通过数据调用、自动比对等技术手段,智能匹配审批结果,用数据踏勘代替传统人工踏勘,实现“无感踏勘”“无感秒批”。

  (四)承诺即批准,引导主动守信。排水户对水质、水量及其它告知内容作出承诺,排水户无失信记录,即时在线作出决定,鼓励引导申请人自觉诚实,主动守信。

  (五)无界共享,实现数据赋能。对接天津网上办事大厅、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法人库、滨海新区政务GIS地图,在平台跳转、法人信息调用、位置导航定位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智能调用,免除人工定位、重复填报。

  (六)电子证照互认,推动便利化应用。事项办结后,证照信息同步推送至监管部门,实现电子证照互信互认,申请人不用“亮证”,监管部门也能随时“查证”,提升行政效率,推动电子证照便利化应用。

  三、工作成效

  (一)坚持管理先行理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日常信息采集,确保排水信息台账清、底数对、分类明、信息全,措施准,建立健全高效、透明、协同、精准的监管服务数字化体系和信用惩戒机制,确保排水户“合法快捷办证,合规达标排水”,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之美,以人性化尺度呈现监管温度。

  (二)挖掘智能深度应用,打造审管衔接新格局。通过加强排水数据匹配、信息共享、电子证照互认等在政务服务中的主动性应用和深度应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共性管理为个性管理,形成审批服务监管、监管支撑审批的审管衔接工作新格局。

  (三)搭建可视化数据平台,增强政府履职能力。根据排水许可审批数据与监管信息,开发可视化云图,分行业、分地区、分时间、分类型进行动态展示,实时更新办理情况、管理进度、证照状态,实现全域数据可视、可管、可控,在排水业务综合应用、智能化分析、调度决策、评估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提升辅助政务决策、支撑政府履职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将继续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工作导向、效果导向,积极复制推广“智能审批+智能监管”经验,在其他行政许可事项中广泛应用。围绕审批与监管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审管联动机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滨海新区政府供稿)

  案例2:厘清权力边界 规范权力运行 全面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022年6月,市政府印发《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公布全市693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进一步明晰行政许可权力边界,规范行政许可运行,为企业和群众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审批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细致谋划。一是各级高度重视。市领导同志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协调,市政务服务办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细致谋划,成立工作专班,配强工作力量,推动各部门全面准确梳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确保工作高标准如期完成。二是吃透文件精神。组织专班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及时对接国办,吃准吃透内容,确保路子不偏、落实精准。三是细化工作方案。组织各区、各部门工作人员对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天津市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路径、压实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压实责任,挂图推进。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工作专班+部门审改牵头处室+部门具体业务处室”联动工作机制,先由工作专班初步梳理国家清单与我市现行行政许可事项的对应关系,形成比对清单,征求各部门意见;而后由各部门审改牵头处室按照比对清单,结合工作实际,逐项确认本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最后由各部门具体业务处室进一步核对,确保本部门清单事项无遗漏、清单之外无许可。二是加强沟通协调。按照国家要求,工作专班督促指导各部门准确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多次召开协调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积极同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确保工作开展符合专业性要求,为后期出台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完善办事指南打好基础。三是审慎确认事项。先后三次征求我市53个有关部门、中央驻津有关单位意见,多渠道、多形式研究解决争议问题。最终认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679项,增加我市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14项,保证了清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对《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中的行政许可事项我市确实没有管理对象的,不列入我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二是对我市此前通过非法律法规形式由市级下放到区级的行政许可事项,将下放模式统一规范为市级部门委托下放区级实施。三是对因部门整合、职责调整,造成我市行政许可事项主管部门与国家清单主管部门不一致的行政许可事项,经请示国务院办公厅同意,按实际情况列入我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四是严格审核我市自行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对设定依据不合规的,坚决不列入我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三、工作成效

  组织各有关部门逐一梳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中的996项行政许可事项,确认由我市实施的679项,另外增加我市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14项,进一步推动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以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为基础,统筹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落地。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明确监管重点、监管主体和规则标准,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二是以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为基础,实现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推进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为企业和群众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三是把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加大宣传推动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市政务服务办供稿)

  案例3:“零接触式”云踏勘 开启辐射审批新模式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新冠疫情给行政审批现场踏勘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及时落实好现场踏勘工作,快速完成审批,东丽区政务服务办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办事流程,充分发挥“互联网+”智能手段,以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为出发点,利用远程视频踏勘代替传统现场踏勘,有效减少了踏勘工作人员与办事人员接触,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影响,解决了在防控区域内无法开展踏勘工作的问题;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解决了反复踏勘浪费时间、申请人时间不固定等问题,从而全面提升了审批服务工作的便捷度、廉洁度和满意度,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制度化建设,打造辐射审批新规范。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工作实践,围绕实际工作中市场主体的期盼,完善工作制度,于2022年6月印发了《东丽区政务服务办公室行政许可事项现场远程视频踏勘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公布了在程序较为简单、对专业性要求不高,审批风险较小的4项行政许可事项上先行先试,为企业提供视频踏勘服务。规范申办流程,企业群众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与审批机构建立远程视频连线,在线核对审查,在线通报和确认踏勘结论,全程录屏留证。截至目前共办理4件辐射安全许可远程视频踏勘事项。

  (二)标准化推行,开启辐射审批新格局。为更好指导企业运用远程视频踏勘的新模式,针对视频踏勘事项编制了《通过腾讯会议开展远程视频踏勘操作手册》,并编写了操作性强、可量化、导向明确的工作流程,对踏勘事项从踏勘申请、勘前准备、远程核查等6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标准化明确。企业群众通过工作流程和操作手册对远程视频勘验内容一目了然,踏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操作手册中踏勘要求组织实施勘验,做到勘验流程标准化、内容标准化、文书标准化、用语标准化、记录标准化,确保视频踏勘工作高效规范、公开透明运行。

  (三)专业化团队,形成辐射审批新气象。为进一步提升审批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加强科室各岗位业务交流,东丽区政务服务办扎实开展“百事通”岗位风采展示和大练兵活动。通过对各审批事项进行教学式PPT展示,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确保科室内部每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踏勘事项,有效打破踏勘业务壁垒,实现踏勘业务“问不倒、办得完”。同时,组建专业化辐射安全许可事项踏勘团队,依托腾讯会议平台,组织实施远程视频踏勘工作,达到踏勘工作标准化和专业化。

  (四)便民化理念,推进辐射审批新作为。坚持“快捷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持续强化工作人员便民意识,立足企业需求优化办事服务,在事项申报前,主动与企业沟通,提前梳理勘察项目内容,指导企业做好前期准备,防止企业不知所措,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有效运用远程视频踏勘这一改革举措,既让企业减轻成本不用跑腿,又使审批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人力物力。

  三、工作成效

  通过开展远程视频踏勘,以东丽熠铂口腔门诊部为例,门诊部负责人在东丽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远程视频指导下对项目现场的射线装置工作场所、工作状态警示灯、操作规程等情况进行视频连线演示并对审批人员的提问一一回应,仅15分钟就完成了视频踏勘,项目通过踏勘环节后,当日就核发了辐射安全许可证,踏勘效率提高数倍,服务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辐射安全许可等“零接触式”云踏勘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纠正远程视频踏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收集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整优化踏勘程序,逐步扩大在其他行政审批事项的试用范围,真正使远程视频踏勘这一便利举措得到充分运用,使业务流程更畅、办理时限更短、审批服务更优、工作效率更高,更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东丽区政府供稿)

  案例4:全市首创“行政许可样板间”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政务服务办2022年工作部署,聚焦“提效能、稳预期、优服务、强作风”,西青区政务服务办围绕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深入调研、大胆创新,在全市首创“行政许可样板间”。

  二、主要做法

  (一)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标准规程。通过调研,收集企业办理行政许可的问题难点,坚持问题导向,从企业群众的问题出发整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操作规程。

  (二)破除传统“静态”宣传模式。将以往文字形式的标准视频化、图片化、生动化,制作平面图展板,录制经营场所解说视频,制作审批需要提交的要件模板。积极运用“一图读懂”、视频等形式,做到了汇总、直观、方便,让企业群众对需要了解的各项文件内容一目了然。

  (三)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参考平台。将行政许可样板间打造成为企业群众提供参考、受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的综合平台,集中展示相关经营场所申请的操作规程,从材料填写、场地布置、细节规范多角度指导企业群众办理审批手续,开通留言渠道加强与企业群众的沟通。目前,样板间包括口腔门诊部设立和民办幼儿园设立的参考模板,后期将不断完善。

  三、工作成效

  (一)“行政许可样板间”让设想的场景“实”起来。帮助企业群众在创业初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从而合理合法合规顺利开展经营是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样板间”的上线给企业群众提供了可借鉴、可引用的模板,直观、清晰向企业群众展示了经营场所布局和相关要求,方便企业群众在经营场所筹建时做到心中有数,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不懂、不会”等现实问题。

  (二)“行政许可样板间”让机械的准则“活”起来。在日常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向企业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是一项重要工作。纸质版的条文不够直观,企业群众在自行解读的过程中常有疑惑、遗漏之处,导致对拟设置的经营场所盲目投资建设、现场踏勘时问题重重、后期整改浪费大量人力财力。“样板间”的上线用生动的图文、视频、模型从多维角度阐释相关法律准则,做到了汇总、直观、方便,让企业群众对需要了解的各项文件内容一目了然。

  (三)“行政许可样板间”让审批的速度“提”起来。“事项审批样板间”将政务服务向前延伸,尽早解决企业群众在经营场所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有标准早了解、有问题早解决,审批过程一顺再顺,审批期限一缩再缩,企业群众办事服务体验一提再提,充分体现了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便利化和人性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秉持以实干促实效、筑忠诚强担当的精神,坚持不懈武装头脑、与时俱进指导实践、扎扎实实推动工作,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完善“行政许可样板间”的功能,将更多的事项纳入其中,让政务服务人的“新”智慧汇聚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磅礴力量。

  (西青区政府供稿)

  案例5:“确认登记制”落地实现市场主体“极简”登记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2022年5月1日起,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管辖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开始实施市场主体确认登记制,这种极简的登记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尊重企业登记注册自主权,将更多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事项放权给市场主体,减少登记机关干预。确认登记制度的施行使市场主体登记更加简单、高效、更有利于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措施

  (一)转变工作思路,筑牢政策实施基础。市场主体确认登记制是商事登记从“许可”到“确认”转变的关键,为确保政策顺利实施,保税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办组织专家对政策进行了集中解读培训,切实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业务的熟练程度,为政策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完善办理途径,便利企业业务办理。畅通沟通渠道,通过电话咨询、邮箱预审等形式及时解决企业办理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与企业无障碍沟通。在保税区官网开通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确认登记专栏,为企业提供线下办事表格、办理流程等纸质资料下载专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帮办导办专区,由专人负责对企业进行帮办领办,确保企业“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三)做好政策宣讲,改革红利应享尽享。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管委会网站等广泛宣传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服务举措。通过组织政策宣讲会、发放政策解读手册,加强政策解读,不断扩大改革的社会知晓度,营造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成效

  (一)“减”材料。取消了登记材料中多种类型的过程性文件。比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职文件;联络员;外国(地区)投资者法律文件送达委托书;转股协议;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合伙人变更决定书;合并(分立)协议;简易注销全体投资人承诺书(只公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承诺书》《信用承诺书》《企业名称申报登记承诺书》等。

  (二)“简”流程。登记程序更加简化,将现行各类市场主体备案事项调整为市场主体自行公示事项。天津市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平台开辟了“企业专属服务空间”,全流程无纸化申报登记的市场主体,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扫码进入专属空间自行下载打印各类相关的确认登记通知书以及确认提交的申请材料。

  (三)“降”成本。申请人可以通过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网免费发布执照遗失、减资、注销、合并(分立)等公告以及清算组(人)备案信息。

  四、下一步计划打算

  天津港保税区将进一步完善提升“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确认登记开办专区”和“企业专属服务空间”平台系统,提高企业网上操作便利度和体验感,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良好氛围,让更多投资者体会到“保税效率”和“自贸速度”。

  (滨海新区政府供稿)

  案例6:全市首推“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为更好方便企业政务咨询、服务企业便捷登记,静海区积极探索并拓展服务渠道,于2022年1月在全市首推“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从提升咨询热线“知心人、暖心人、指路人”的服务效能入手,让“电话打得进”“问题问得清”“难题好解决”,呵护企业走好创新创业第一步。

  二、主要做法

  (一)科技赋能,智能化满足用户需求。“智能服务”是“办小助”的特点,该导航是集智能电话前台、视频办事讲解、智能在线问答、服务实时监测四位一体的智能化企业办事助手,以颠覆传统的服务方式,有效解决电话咨询等待时间长、电话指导讲解不直观等堵点问题。在“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筹备过程中,静海区积极与市级部门、开发公司对接,提供程序建设需求、编制业务知识库、及时反馈程序优化建议,为程序加速上线注入静海动力、探索静海经验,让场景开发、技术升级“一切奔着问题去”。

  (二)一触即得,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办小助”提供线上、线下两种智能咨询服务。在线上,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启用办事导航,观看涉企业务全流程视频讲解,直观感受到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场景式办事导航的便利;也可以发起在线咨询,享受24小时机器+人工在线即问即答服务。在线下,当企业拨打静海区企业登记咨询电话时,首先听到对在线咨询的智能语音引导,同时收到短信告知线上咨询渠道。如企业确需人工服务,智能语音播报结束后即有工作人员接听电话,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导航启用以来,仅32%需要人工服务,其他人均通过视频演示、图文讲解、机器问答等方式快捷获得指引、自主解决难题,使企业对优质营商环境有了更直观感受。

  (三)持续完善,激发创业者澎湃活力。在“办小助”后台,有一张智能服务情况监测智慧屏,能够动态显示多项关键指标数据。静海区深度运用大数据,实时掌握各部门咨询情况、咨询热点、工作成果,及时调整工作重心,针对性丰富业务知识库,“办小助”通过业务知识库AI自学习的方式完成优化,疏解群众办事堵点、难点更有效率。从“一根电话线”到“广阔互联网”,全区企业咨询服务水平实现大提升。

  (四)与时俱进,引领无纸化登记便利度提升新方向。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背景下,畅通企业咨询渠道、压缩咨询答复时限成为提升无纸化登记效率的关键问题,“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的上线不仅提升了咨询解答效率,还实现了咨询渠道多样化,实现办事导航一键式触发;针对不同登记场景下的典型问题以视频形式为办事人提供生动直观的场景再现式演示指导,具有常规电话指导无可比拟的场景再现优势;在线进行问题分流,综合运用智能秒答和人工客服进行专业指导。

  三、工作成效

  深化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静海区在全市首推“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开通线下+线上多样化的咨询渠道,实现图文+视频场景式的直观演示,提供机器+人工智能化的咨询服务,有效解决了电话咨询量大、办事人等待时间长的堵点问题。

  在线解答,疫情期间政务服务不打折扣。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在“网上办,不见面”原则落实中扮演着重要的“生力军”角色,从“一根电话线”到“广阔互联网”,静海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借力“办小助”企业办事导航,以智能化便利化的在线指导保障了政务服务的不减速度、不打折扣。2022年一季缩时间近50%以上,有效推动项目早拿地、早开工、早投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智能化服务再提升。在智慧政务系统、政务服务旗舰店等终端中开通“辰e办”投资项目服务申请网上预约申报入口,充分运用智能化服务手段,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智能客服、智能分析等手段,让企业感受便利化服务。

  (二)专业化服务再提升。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项目服务团队中,定期组织职能部门对首席帮办进行业务培训和政策指导,不断提高服务团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专业、高效的服务。

  (三)标准化服务再提升。根据项目分类,将项目涉及审批事项、要件、环节、中介、评估、评价等内容分阶段进行梳理,形成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确保同类事项名称、类型等要素线上线下一致,让企业感受无差别服务。

  (北辰区政府供稿)

  案例7:建立“非接触式”办税清单 积极推动跨省征管服务“一体化”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和《关于税收支持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便利化举措》相关要求,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京津冀三地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三地税务机关聚焦破解跨地区征管服务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建立“非接触式”办税清单,积极推动跨省征管服务“一体化”。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激发改革动力。推行京津冀“非接触式清单”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为纳税人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具有较大的社会效应。原本京津冀三地电子税务局网上办理事项范围不同、名称不同,给纳税人尤其是跨省经营企业网上办理涉税事项带来了诸多不便。京津冀三地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精准纾困、精细服务,在相互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拓展并统一了电子税务局网上办理涉税事项范围、事项名称,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网上操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集成平台入口,全程线上办理。京津冀税务机关本着“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的原则,拟集成开发京津冀三地电子税务局统一登陆界面,纳税人既可以通过该平台登陆京津冀电子税务局办理跨省涉税事项报验、跨省房产土地税源管理等事项,也可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动态。

  (三)加强内部培训,做好对外宣传。2022年2月11日,京津冀三地税务机关联合印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关于发布京津冀“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清单的通知》(京税发〔2022〕11号)。同时,结合目前天津疫情防控形势,市税务局第一时间将文件转发至各区税务局,要求各区税务局加强内部培训、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纳税人、缴费人宣传疫情防控期间“非接触式”办税的服务举措,为疫情防控贡献税务力量。

  三、工作成效

  京津冀三地税务机关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按照税务总局“非接触式清单”,结合京津冀电子税务局网上办理事项,按照成熟一批上线一批的方式,梳理形成了首批202项京津冀“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清单,让“一次不用跑”覆盖绝大多数办税缴费场景,进一步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全程网上办体系。同时,为满足跨省经营企业个性化需求,“非接触式清单”中也囊括了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综合税源信息报告等跨省经营企业常用业务事项,即纳税人在京津冀区域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发生跨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时,可登录经营地或房产、土地所在地电子税务局办理各项业务,为京津冀区域内跨省经营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与北京、河北联调测试京津冀电子税务局统一平台,待测试完成后正式上线;二是按照税务总局“非接触式清单”,结合三地税务机关涉税业务办理情况,按照成熟一批上线一批的方式,逐步拓展京津冀“非接触式清单”。

  (市税务局供稿)

  案例8:积极推动向滨海新区 委托下放市级事项实施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市政府已两次专门向滨海新区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赋予了滨海新区更大的自主权。2019年,一次性向滨海新区下放625项市级事权,其中包括132项委托下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让新区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红利。为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创新,加快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市政务服务办积极组织市有关部门再次向滨海新区委托下放18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报请印发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向滨海新区委托下放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通知》(津政发〔2022〕5号),进一步实现“滨海事滨海办”。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开展调研,摸清委托下放实施情况。市政务服务办组织市级部门对行政许可事项委托下放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又从基层的角度,对各区在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中存在困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此次委托下放的具体事项是由滨海新区提出,综合考虑了滨海新区的发展需求和承接能力,确保滨海新区能够接得住、办得好。

  (二)反复对接沟通,最终确定委托下放事项。自2021年8月开始,市政务服务办多次组织专题研究会,与涉及的市级部门反复沟通。如“建筑活动从业企业资质许可”事项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审批,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提出在审批过程中,不同的申请情况会涉及到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港航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公用事业局等部门。市政务服务办立即组织这些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委托下放权限后的审核流程,以确保滨海新区承接后办理该事项顺畅。还有的事项虽然滨海新区提出承接意愿,但经过市政务服务办与市级部门慎重评估,综合考虑政策要求和承接能力限制等因素,最终没有纳入委托下放的范围。

  (三)召开视频会议,推动委托下放落地落实。2022年4月1日,市政务服务办以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向滨海新区委托下放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承接仪式,推动委托下放工作落地落实。会前,市政务服务办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教委、市电影局、市商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等7个市级部门分别与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签订了《委托下放协议书》,对委托事项、被委托机关行使权限的范围、委托双方承担的责任等事宜进行明确。在视频会上,市有关部门首席代表分别就下放事项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政策培训和辅导,委托下放工作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三、工作成效

  向滨海新区充分放权赋能是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释放滨海新区先行先试龙头引领作用的重要举措。滨海新区结合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优势,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创新审批服务方式,积极运用承诺审批、容缺后补、以函代证、跨省通办等形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管联动,确保委托下放事项办得更快、更好、更便捷。同时,根据各开发区承接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人社局、市教委还分别与各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委托下放协议,推动下放事项进一步延伸到各开发区办理。这些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下放承接,将有效助力滨海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市级部门与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之间的桥梁,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联系;二是及时跟进市级部门培训指导情况;三是组织市级部门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做好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

  (市政务服务办供稿)

  案例9:推行“项目+团队”全流程服务 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智慧办、无感办、免证办”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广,流程跨度大,审批程序多,企业对项目建设流程、需办理事项、涉及的环节、清单要件、对接部门等问题都不了解,在办理项目建设审批手续时遇到较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2022年4月,北辰区政务服务办制定《北辰区企业投资“项目+团队”服务实施方案》,推行“项目+团队”全流程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智慧办、无感办、免证办”。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智能手段,全力打造智慧办。一是“云沟通”确保项目推动更顺畅。通过首席帮办“全程代办”等方式无缝对接,顺利推进项目工商注册和土地证、开工证办理等手续,先后为总投资15亿元的雅迪二期等10个重点项目提供“线上”服务。与弗兰德、采埃孚等多家外资企业“云沟通”,积极筹备长三角招商推介会等活动,为高质量、高效率招商引资打下基础。二是“云审批”确保项目服务更便捷。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和智能政务自助终端,并借助“云开标”“云评审”的手段,解决疫情期间行政审批问题,及时推动项目进程,精雕数控、国科恒翔等238个项目进行发包,大华置业、地铁4号线等20余个项目通过了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专家评审。对涉及防疫物资、药品药物等企业的审批事项,特事特办、快速受理,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不受影响。

  (二)依托全流程服务,全力打造无感办。一是提前介入“导办”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在签订框架协议后,由首席帮办牵头,主动将服务前移,组织项目团队通过上门服务、集中辅导等方式,围绕产业政策、规划布局、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为项目答疑解惑、定制审批流程等,化解企业项目筹备阶段流程不清、事项不明的困扰。二是联审事项“领办”服务。项目选址之后,由首席帮办牵头引导企业开展前期测量、规划方案设计、评估评价等工作,按照项目分类确定审批流程,明确联合审批事项,帮助企业准备审批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预审工作。疏通企业在办理阶段对审批事项所属部门不清、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的卡点堵点。三是复杂环节“代办”服务。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复杂事项提供代办服务,首席帮办根据企业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申报,并对审批过程进行跟踪协调,及时向项目单位反馈办理情况。破解企业从项目申报到项目审批过程中周期长、程序多的操作难题。通过首席帮办、项目团队的全流程星级服务,为项目顺利落地保驾护航,2022年以来,已服务欧梯克、中新药业、伟星管业等20余家全区重点企业。

  (三)依托数据共享,全力打造免证办。一是进一步推广电子证照。充分利用市级电子证照建设成果,推进电子证照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应用和部门之间互通互认。初步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取水许可证核发等事项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二是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合并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办理事项,直接取消相关证照材料,通过数据共享、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免证办理。

  三、改革成效

  每一个项目都会成立项目团队,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指派团队中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项目的首席帮办,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VIP服务,从项目筹备到项目落地,定制审批流程、“代办”各类事项、跟进项目进展、建立服务台账,大力推广“容缺受理”“承诺制”“以函代证”等措施,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压缩时间近50%以上,有效推动项目早拿地、早开工、早投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智能化服务再提升。在智慧政务系统、政务服务旗舰店等终端中开通“辰e办”投资项目服务申请网上预约申报入口,充分运用智能化服务手段,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智能客服、智能分析等手段,让企业感受便利化服务。

  (二)专业化服务再提升。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项目服务团队中,定期组织职能部门对首席帮办进行业务培训和政策指导,不断提高服务团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专业、高效的服务。

  (三)标准化服务再提升。根据项目分类,将项目涉及审批事项、要件、环节、中介、评估、评价等内容分阶段进行梳理,形成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确保同类事项名称、类型等要素线上线下一致,让企业感受无差别服务。

  (北辰区政府供稿)

  案例10:“一套材料”办审批 助力项目快落地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天津氢能科技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东丽区财政投融资基础设施类项目,项目中涉及市重点项目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的周边道路,对审批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经研判,项目在开工前还需要办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质量安全、施工许可等事项。其中,评估评价类事项种类多,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多,审批环节多,存在多方编制、多次申报、多轮评审、多番修改、多个批复的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打破事项壁垒,“一套材料”就能办。在“并联审批”的基础上,创新审批流程,合并可行性研究、水土保持等评估评价类事项报告“同类项”。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在相应专篇中深入分析项目水土保持情况,形成《综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实现“一套材料”办理两个事项。

  (二)消除科室界限,内部协商合力办。实行“一套材料报审、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同步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窗口统一发件”的综合受理、审批模式。通过科室内部协商,服务原分布在两个科室的事项,仅需一次报件,即可取得一份综合批复,审批成果化繁为简。

  (三)压缩评审时限,综合评审一次过。对项目涉及的可行性研究、水土保持事项,实行“一个评估班底、一次评审会议、一本评估报告”的综合评审,评估意见统一反馈,编制单位统一修改,使办事时间得到成倍压缩。

  三、工作成效

  (一)压实政策基础,优化流程再提速。制定《东丽区投资项目“一套材料”办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打破各类评估评价事项需在不同部门多次受理、评审、反馈、整改的现状,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实行项目单位编报综合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套材料),审批部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从受理到发件审批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加快项目落地。

  (二)加强实际运用,成果转化出实效。从东丽区政府投资计划项目中选取了“天津氢能科技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范例,服务其使用“一套材料”办理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报告两个事项,办事时间直接缩短至少10天,节约了项目单位人力物力的同时,大大加快了项目进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内部协商机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科室负责统筹推动、组织协调投资项目“一套材料”办审批工作,与纳入“一套材料”事项的审批科室,加强协作配合,促进信息共享,提升服务水平。

  (二)加强审核把关。完善综合评审会专家评估程序,明确评审范围、时限要求,确保综合评审不漏项、审核标准不降低、评审周期不延长,在审批提速的同时,保障好各项审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改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增进社会公众对改革的了解和支持,为顺利推进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时对项目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宣讲,鼓励企业参与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东丽区政府供稿)

  案例11:探索大型会展户外广告“批量化”审批 助推会展经济发展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2022年6月,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展会运营方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展会主办方及参展商需求,计划在市区、机场大道、天津大道和国展大道等多个主干道路进行临时悬挂宣传,需要打破在建筑“红线”区域内审批户外广告的常规简易审批程序。国家会展中心平均每个月都有大型展会,需要连续在多地点申请户外广告临时悬挂许可审批,展会方需要自己去协调各部门,并频繁准备审批材料,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批要求难度非常大。津南区政务服务办主动对接市、区相关部门开展多方协调,对政策要求、许可标准、产权归属、协议签订等问题深入研讨,厘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招法,探索出大型会展临时悬挂宣传“批量化”审批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产权归属,避免“多头跑”。对多个路段产权单位的问题,协调市路灯处与其他灯杆产权单位,将会展广告使用权转至市路灯处,由国展公司与市路灯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针对津南区范围内多个路段由多个部门管理的情况,津南区政务服务办主动牵头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相关镇政府、委办局与国展公司签订五方协议。避免了展会方多头联系灯杆产权单位的麻烦。

  (二)厘清审批权限,杜绝“三不管”。通过与市、区两级多部门协调,明确了涉及多个区路段的审批权限:外环线以内区域及其他各区统一由市城市管理委审批,津南区范围内包括主干路等市管道路统一由津南区政务服务办审批。防止审批工作中出现权责不清问题,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优化审批流程,跑出“加速度”。针对会展的情况,统一梳理要件清单,将合作协议和五方协议进行留档,在后续会展户外广告审批中不同展会仅需提供自行设计的展会宣传材料,其他材料可由津南区政务服务办直接调取,不需要再次重复提交。协助展会方一次性梳理所有涉及的路段起始点及灯杆数量,减少报件材料,压缩审核材料环节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提前对接展会主办方,提供政策讲解和材料预审服务,做到会展临时悬挂许可“即来即办”。

  三、工作成效

  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为有广告宣传需求的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建筑装配展、国际车展和糖酒会等全国性大型展会办理了户外广告临时宣传许可。通过会展广告宣传,提升了各个展会品牌知名度,让广大群众更广泛知晓并参与展会,推动天津会展业持续发展,为实现市政府推动会展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培育国际和全国影响力的品牌会展项目目标展现了政务服务之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会展展会方需求,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勇于担当作为,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高效便捷的服务。一是积极对接会展、商务等部门,及时掌握会展计划安排,为会展做好服务;二是进一步创新审批方式,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形成高效审批模式,助力天津会展经济持续发展。

  (津南区政府供稿)

  案例12:优化用水营商环境 筑牢“稳经济”的供水防线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天津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于2022年5月底颁布,以硬核解渴的实招助力企业恢复发展,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天津水务集团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推出《天津水务集团推动落实稳经济政策措施工作方案》,采取多项措施,有力筑牢全市“稳经济”的供水防线。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落实降低市场主体用水成本政策。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全力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自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用水“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的水费缓缴期,缓缴期内免收欠费滞纳金。同时,及时恢复因欠费正在采取限供措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天津水务集团第一时间组织落实降低市场主体用水成本政策的具体措施,制定关于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欠费不停供”政策的公告、明白纸,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及营业网点等渠道宣传推广,将惠企政策落实、做细。政策推出以来,2.73万户欠缴用户仍正常用水,缓缴金额约2339万元。

  (二)全面落实向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政策。为缓解疫情给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来的经营压力,天津水务集团组织专题研究和部署,推动落实好关于“减租”的各项要求,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赁房屋位于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的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将为全市13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19家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718万元,以租金收益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力助推复商复市。

  (三)深化用水报装零材料、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零距离的“五零”服务措施,为企业获得用水减负。针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以及具备实施条件的小微给水新装工程,天津水务集团提供承诺制报装“零材料”,客户办事“零上门”,供水接入工程行政许可“零审批”,试点推行“零投资”,用心服务“零距离”的“五零”服务举措。自政策推出以来,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办结此类项目170件,提升用水报装一站式服务水平,进一步为市场主体节约投资约180万元。

  (四)推广线上服务,实现高频供水业务线上渠道“一网通办”,提升企业群众用水便利度。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大幅提升获得用水服务便利度和办事效能,体现了助企纾困措施多元化的特点。2022年上半年,天津水务集团所属各供水单位累计办结各类线上业务242.63万件。用水报装通过“现场办”“网上办”“掌上办”,实现服务渠道全覆盖。此外,瞄准办好“获得用水一件事”的目标,在线缴费、故障报修、电子发票、更名过户、咨询投诉等供水服务高频业务均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掌上营业厅”在线办理,并且已与“津心办”APP完成对接,在“津心办”市级旗舰店的“市水务局”栏目中实现“一网通办”。在疫情期间,对于还没有更换NB智能水表的户内机械式水表用户,提供“自助抄表”服务。用户可通过关注属地供水单位微信公众号,绑定掌上营业厅,拍摄、上传读数清晰的水表照片即完成“自助抄表”操作,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没时间、不想跑等问题。

  (五)推行“主动上门”“用水量监测预警”“水管家”等供水延伸服务,为企业和群众“送保障”

  1.开展主动上门供水延伸服务。2022年上半年,主动走访30家区域内的重点客户,通过上门回访和需求调研,推介“一网通办”“容缺受理”等便企举措,收集市场主体对供水服务的意见建议,落实市场主体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从用户日常需求出发,主动走进社区,方便IC卡表用户、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用户“就近”办理业务,了解供用水知识。2022年1-6月,已累计进社区服务90次。在供水服务方面获得锦旗59面,表扬信13件,来电表扬132件。

  2.开展用水量监测-预警延伸服务。在服务区域内的商业、地产、学校、医院等重点客户中,加强水量监测分析力度,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瞬时流量、压力等数据比对及时研判是否存在跑漏现象,在排除水表故障等可能性后立即对流量异常的用户进行提示告知,避免市场主体的经济损失和水资源的浪费。2022年以来,天津水务集团已将170余家企业用户纳入延伸服务范围,获得了企业的肯定认可。

  3.推行“水管家”供水延伸服务。截至目前,已在塘沽、油田、大港地区安排专业人员,在智能水表巡检、水费抄收、业务咨询、服务信息受理等方面,为管理区域内约58万用户提供“水管家”服务。通过重新进行工时工量核定,优化抄收路线,“水管家”们负责直接对接用户和跟进服务,让用水诉求响应更加及时、准确。96655供水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客户用水诉求,抢修队伍24小时值守待命,做到接诉即办,小修不过日,大修连续干,全力保障供水服务质量。

  三、工作成效

  (一)以硬核实招助力企业恢复发展。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实行减免房租、“欠费不停供”政策,换位考虑了市场主体的现实所需,有助于缓解市场主体的经营压力和现金流紧张,解其燃眉之急。通过用水报装、营业服务、管网运维、延伸服务、产能保障等系统举措,我市供水总体平稳可控,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二)以优质服务筑牢城市供水防线。推动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总体实现了获得用水申请材料的压减,受理便利度的提升,办理流程更为流畅,从用户角度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费用投资,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对全市“获得用水”服务整体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天津水务集团将持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坚持安全优质供水,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统筹力度,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抓实抓细保障工作,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积极为企业群众纾困解难,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交出让企业群众满意的优化营商环境“成绩单”。

  (天津水务集团供稿)

  案例13:推动医师护士执业许可极简审批和电子证照全面应用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医师护士执业注册是医师、护士进行执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由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及公办医疗机构不断优化等因素,医师、护士数量不断增加,人员变更频繁,办理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变更数量也在逐年攀升。据统计,滨海新区2019-2021年累计办件量达7736件。为解决多系统操作,办理环节多等问题,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创新简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全面应用。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切实便利了申请人,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主要做法

  (一)简化办事流程,实施“极简审批”。原审批流程为:①申请人通过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信息系统或微信民科微服务向医疗机构提交申请→②医疗机构确认后,需打印申请表单→③申请人带着申请表等相关材料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取号办件→④窗口人员接件后录入有关系统→⑤审批人员操作两个系统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打印纸制证书⑥盖章后交给申请人。简化后的审批流程为:①申请人通过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或民科微服务向医疗机构提交申请,医疗机构确认后→②审批人员在民科系统上直接审批完成。整个审批过程由6环节缩减为2环节,极大简化办事流程,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材料,通过手机实现全程网办。

  (二)推行电子证照全面应用。主动与市、区两级卫健委沟通协调,实现医师护士电子证照审管互认。审批完成后,电子证照会实时更新。申请人可通过手机展示证件情况,监管部门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电子证照的相关信息。2022年3月,滨海新区实行医师护士执业许可“极简审批”和电子证照全面应用,五大开发区同步实施。

  三、工作成效

  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实施“极简审批”后,截至目前已办件量412件(其中区本级194件,各开发区共219件)。

  (一)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办理时限。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全程网上申报材料、网上提交申请、网上业务审核、网上核发证照、网上档案存储,实现“零申报资料、零纸质存档”。审批人员从需要操作4个系统,变成只操作1个系统,办理时间由50分钟压缩至5分钟。同时免去大量纸质档案归集工作,实现绿色办公。这一举措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促进政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双提升,特别是疫情期间,此举措实实在在地方便了医疗行业从业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促进审管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推行电子证照后,申请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将执业证书“随身带”,并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展示证件情况。既免去随身携带纸质证照的麻烦又杜绝假证流通,有效推动审批监管衔接顺畅,共同促进医疗信息开放共享。?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多措并举做好推广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提高政策知晓度,在区域内重点医疗机构开展政策宣讲;召开区域内民营医疗机构座谈会,做好政策宣传及现场指导;制作视频版办事指南,充分利用新媒介加强精准宣传。

  (二)加强审管部门衔接互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与区卫健委召开业务座谈会,及时沟通解决审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强化审管互动,确保无缝衔接。

  (三)巩固成果形成可复制经验。对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动态优化调整,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滨海新区政府供稿)

  案例14:推进人才集体户口 相关业务线上办理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西青人社局承担人才集体户口管理职能,随着天津市“海河英才”引才落户政策实施,落户西青区人才日益增多。以往集体户口人员在办理购房、贷款、婚姻登记、签证等业务的时候,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和集体户口本人页到服务窗口领取加盖公章的集体户口首页复印件,服务窗口接待办事群众每天最多达到100人以上,落户人才不仅需要大老远跑一趟,还需要在窗口排队等候浪费时间。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落户人才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西青人社局积极联系区网信办、公安局制章部门等,克服重重困难、破解一个个难题,终于成功申请制作了西青区事业单位中的第一枚电子印章,并研究开发了西青区集体户口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全面为集体户口人才提供线上申领集体户口首页等服务,落户人才通过“津心办”手机App,动动手指即可远程申领加盖电子印章的集体户口首页,实现足不出户,首页轻松到家。

  二、主要做法

  西青人社局全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有效解决落户人才“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强化顶层设计。针对落户人才到服务窗口申领集体户口页路途远、时间紧、需要急的现实难题,西青区人社局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的原则,及时成立人才服务专班,由局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前往区网信、公安等部门和第三方技术研发公司,想对策、寻路子、找方法,积极转变以往窗口排队申领集体户口首页的传统服务模式,探索推动“互联网+人社”向人才服务持续拓展延伸。

  (二)全力研发攻关。为使落户人才更加便捷地申领集体户口首页,西青区人社局积极协调区网信办,会同第三方研发公司,在天津市首创研发出集体户口管理系统,并嵌入到天津市政务服务APP“津心办”西青旗舰店载体平台,同时,积极协调区公安部门,制作了西青区事业单位中的第一枚电子印章,历经8个多月时间,通过层层突破技术壁垒难题,系统于2022年2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

  (三)推动服务升级。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系统正式上线后,西青区人社局主动邀请天津日报、天津广播电视台、西青融媒、央广网、津云等各级媒体平台,积极进行宣传报道,同步推送操作指南,同时市政府官网、搜狐、网易、新浪、澎湃新闻、北方网等各大网站积极转载,有效扩大知悉范围,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程度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现实难题,该系统上线后预计年服务群众在5000人次以上。

  三、工作成效

  集体户口首页“小切口”里有大民生,为民服务需要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真心才能贴心、诚心才能暖心。这就要求我们从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入手,把冷漠的态度变为热情的温度,把生硬的语气变为柔情的问候,把粗暴的方法变为灵活的办法,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不管大事小事都认真办、急事缓事都抓紧办、难事易事都高效办,以党员干部的“暖心”之举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系统上线至今,共为1295人次维护了基本信息和开具集体户口首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西青人社局将继续以“转变模式”为根本、以“创新竞进”为动力,加大与区网信办等部门的合作,适时开发网上自助申请打印商调函和存档证明等档案相关业务系统,努力打造一支智慧、高效、满意的37°C人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温度、力度、态度和速度。

  (西青区政府供稿)

  案例15: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视”联动过户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市规划资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天津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网通改革,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推动不动产登记部门与水、电、气、热、视(用水、用电、用气、供热、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共享,推动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视联办过户。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推动实现数据共享。市规划资源局坚持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网通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不动产登记系统升级优化,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接口标准化,通过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向公共服务部门全面开放,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共享。

  (二)实现房产与电力联动过户。市规划资源局和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过多轮研究,于2020年4月份实现了房产与电力联动过户。市规划资源局修改了不动产登记申请书,增加了联动过户栏目,同时制定“联动过户温馨提示”,对联动过户进行提醒,由权利人自愿选择是否联动过户,保障了信息安全。选择联动过户的,采用数据专线的方式,在不动产登记办理完成的同时,将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推送至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及时为群众办理户主变更手续,改变了以往需要拿着房本到电力服务网点办理的模式,“一趟都不跑”实现电力过户,为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推动房产与水气热联动过户。在实现电力共享的基础上,市规划资源局将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共享纳入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点,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气热联动过户工作。由于我市供水、供热、供气企业较多,企业数据信息化程度有差异,经过与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市城市管理委、市公用事业局、市水务局、天津能源集团、天津水务集团等单位多轮协商,确定了先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区域实施过户联动的工作思路,并于2021年3月底确定了最终系统开发需求。市规划资源局组织系统开发单位及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小组,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水气热联动功能设计、系统开发及内部测试工作,在水气热部门完成系统开发后,实现系统联网测试。2022年5月起,市内六区全域范围实现供水与房产过户联动,市内六区全域范围以及东疆港凌波轩等5个小区实现供气与房产过户联动,河西区福盛花园等30个小区以及东疆港凌波轩等5个小区实现供热与房产过户联动。

  (四)实现房产与有线电视联动过户。2022年,落实《天津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要求,与中国广电天津网络有限公司多次进行系统对接,达成合作意向,双方通过对各自系统改造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传递,让用户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对有线电视更名一键联动。按照“一套资料、一表申请、一窗递交、信息共享”的原则,申请人在办理不动产登记过户时勾选“有线电视”选项,即可实现有线电视业务联动过户。

  三、工作成效

  (一)打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此前,如在办理二手房的水、电、气、热、有线电视等过户时,办事群众在不动产窗口取得产权证后,还需要到各对应职能部门逐项办理,申请材料重复提交,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通过我市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视”联办过户,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以往办理不动产过户及关联事项材料多、折返跑、耗时长等堵点痛点问题。

  (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与有线电视业务的联动过户已实现全市域覆盖,信息的融合与共享,对企业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具有积极作用。以此为契机,中国广电天津网络有限公司将做好联动过户网络平台的支持维护,并进一步优化数字电视预约安装、移机等配套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三)责任清单落实见成效。在办理不动产登记过户时勾选“数字电视”选项,就能同时完成有线电视业务的过户,这一便民举措得益于市规划资源局持续深入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天津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破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规划资源局将继续与水、电、气、热、视等公共服务部门密切协作,优化平台配套服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按照“成熟一批、上线一批”的原则,不断扩大联动区域,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

  (市规划资源局供稿)

  案例16:打造电力网格化服务新模式 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2年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深化提升年”活动安排》(国家电网营销〔2022〕53号)工作要求,更好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发挥“党建+”工程作用,努力推动由承诺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引领服务的拓展升级,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主动创新服务,高标准执行服务举措,高标准兑现服务承诺,促使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报装接电更加高效、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实现客户办电最优体验。

  二、主要做法

  (一)融入社区服务场景。积极对接街道(镇乡)、居委会、社区、物业等服务机构,融电力服务于社区便民服务场景,主动公布网格经理联系方式,实现电力网格服务融入社区治理,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电力服务效率,做好用电客户身边的“电保姆”,及时解决各类用电问题,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服务感知度。

  (二)深化网格服务模式。建立服务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网格员利用社区公告栏等渠道,主动公布网格服务电话、网格员信息,融入村(社区)微信群。建立客户经理与企业客户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现场服务、电话沟通等形式监控追踪项目进展、征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等,及时发现客户诉求,切实转变服务理念,由“习惯性地说不行”向“寻找一切办法说行”转变。同时依托共产党员服务队,发放电力连心卡,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通道,接受群众监督,快速解决客户用电诉求。

  (三)加强政策措施宣传。针对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形势变化,深挖服务潜力,迭代升级各项服务举措,通过区各类媒体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电力供应和营销服务的最新政策、举措;同时通过网上国网APP、各营业厅电子宣传屏幕、宣传折页、客户走访等形式积极向企业宣传介绍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系列政策。

  (四)持续优化办电流程。充分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及其配套措施的执行情况,了解企业接电、供电方案制定、配套电网建设、停送电计划安排等关键环节运转情况,发现执行中的难点、堵点,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流程;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多规合一等平台贯通应用,提前获取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信息,及时启动现场勘查、方案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推动实现“电等项目”,实现客户“零跑动”。

  (五)超前对接用户需求。开展预约服务,通过电话、网上国网APP获取客户申请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客户了解用电需求、预约现场服务时间,执行“零要件受理”、“容缺后补”等工作模式。超前对接企业报装用电需求,优化压减流程、加快工程进度,全面推行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契约制,确保与客户受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高效满足客户接电需求。

  三、工作成效

  一是提升供电服务意识。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习惯性地说不行”到“寻找一切办法说行”的服务意识转变。二是提升客户办电便利度。高、低压全流程平均办电时长同比分别压降1.94天、1.05天,高压办电环节缩减至3个,低压办电环节缩减至2个。三是压降客户办电成本。主动延伸投资范围,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符合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的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实现高压客户用电成本再降低,进一步推广低压办电“三零”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办电“受理便、环节少、接电快、投入低、运营省、保障好”的普遍需求,推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2022年“助产业、惠民生、促双碳”电力服务三十条新举措深化实施,持续深化“互联网+”业务办理模式。进一步压减办电时长,推动电网资源共享可视,实现客户方案现场答复,提高企业接电质效,确保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持续提升。

  (二)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持续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根据蓟州区总体规划调整与经济发展定位,建设适应各类用电负荷接入与扩充的配电网。加快推动绝缘化改造工程进度,不断提升供电设备抵抗恶劣天气等运行环境的能力。持续优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提升负荷转供能力。全力推广不停电作业,在重点区域实现零计划停电。

  (三)持续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基层一线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夯实基础业务管控。深化提升优质服务工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背景下的贴心服务,强化“首问负责制”工作要求,强化投诉事件管控,提高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担当意识,让员工充分认识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蓟州区政府供稿)

  案例17:部门联动 精准服务 推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上台阶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就是我国外贸产业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模式。静海区商务局、蔡公庄镇政府积极推动天津中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物网”)转型升级,向外综平台方向发展。该公司在国家大战略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各类中小微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物流、通关、外汇、退税等外贸综合服务,帮助企业从繁冗的进出口业务环节中解放出来,让企业能专心搞业务,同时更加有效地解决外贸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人才短缺等问题,激活中小微企业活力,实现双赢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部门联动支持,助力企业发展。静海区商务局联合属地政府蔡公庄镇,组织静海区金融局、税务局、静海海关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帮助中物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通关、融资、退税、信保等方面问题,各部门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指导企业申报获得境外展会、信保保费、稳岗返还、高新技术企业等各项补贴超400万元。

  (二)实施政策改革,完善平台功能。开展外贸融资改革,在静海区商务局、金融局的推动下,完成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融资改革举措“政银保”,2021年由区财政出资200万元,市财政出资100万元,撬动合作银行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了3000万元的低息授信支持,为中物网服务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提升服务水平,夯实企业信心。疫情期间,各部门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水平,静海海关指导中物网实施“9710”跨境电商通关,逐步实现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免去中间环节;今年,静海区税务局指导中物网实施“双备案”机制,大大缩短退税时间,大幅降低风险,进一步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为进一步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指导中物网参加线上广交会,搭建“走出去”平台,开拓多元化市场。借助春季广交会“贸易之桥”云推介活动平台,举办了两场线上推介会,邀请170位境外采购商参会,对中物网进行重点推介,为企业后续开拓蒙古、智利等境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三、取得成效

  (一)服务出口规模长期保持上亿美元。在各部门的支持下,中物网在坚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与国内外客户合作更加紧密,服务出口规模长期保持在1亿美元以上,被市商务局、税务局、外汇局、天津海关等7部门认定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并在两次资质复核中排名均位列民营外综服企业之首。

  (二)疫情期间外贸业务逆势上扬。面对国外疫情持续加剧,中物网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持续优化经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展出口业务,与民营小微企业抱团取暖密切合作,累计服务、孵化外贸企业突破500家,合作企业从以天津为主扩大到河北、山东、等省份的10多个城市,涉及的行业从以钢材为主,拓展到服装、纺织品、玩具、工业用品等30多个门类2000多个品种。

  (三)企业经验得到全国推广。在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中物网发挥外综服平台的作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配合政府完成疫情之下稳经济大盘、帮扶外贸企业、稳岗就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等重点任务,相关经验被央视在全国推广。

  四、下一步打算

  (一)聚焦公司主业,以精细化运营促进健康发展。在专注发展跨境电商出口的基础上,开启精细化运营模式,从战略、业务布局、经营思路、核心竞争能力、市场定位、市场竞争等维度,全方位自上而下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夯实公司主业,注重业务盈利能力及盈利质量,关注公司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提升公司综合抗风险能力。

  (二)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口碑和客户满意度。努力完善平台产销撮合功能,在保持原有主营业务基础上,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与央企合作拓展光伏产业,利用行业领军企业优势,打造自有品牌,以自有品牌产品销售带动企业自身形象提升,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利润空间,帮助平台客户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客户合作粘性。

  (三)优化外综服平台模式,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立足于天津自行车行业完善的整车及配件产业链,努力将天津自行车产品销售到更多国家,同时着力推进珠三角地区轻工业产品出口业务增长。利用南北方产业互补的优势,在做好出口业务的同时,逐步拓展内销领域的产销撮合,完善产业链条,加大垂直领域的业务布局,挖掘新的产品销售增长点。

  (静海区政府供稿)

  案例18: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 服务企业迁入加速

  一、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为了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东丽区市场监管局服务企业迁入加速,对于北京市、河北省企业,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下,可于一个工作日内出照。

  恒益农业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是一家河北省的科技类企业。该企业于2022年1月7日申请迁入登记,区市场监管局当场同意并开具调档函,1月25日,收到河北省邮寄过来的纸质档案后当即补录BS系统,完成操作。1月28日,企业于天津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申请变更登记,东丽区市场监管局于当日审核通过、出照,即时办结。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窗口互通。东丽区市场监管局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京津冀企业服务窗口”,了解企业迁入需求后,引导企业到“京津冀企业服务窗口”进行前期沟通咨询。窗口人员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帮助申请人联系对方对应窗口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和前期指导工作。

  (二)开辟绿色通道。接到企业迁入申请后,东丽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高效服务,第一时间为企业开具调档函,指派专人负责,盯紧工作进程,大力缩短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迁入时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立即审批、出照,即时办结,帮助企业迅速落地东丽,快速开展业务。

  (三)创新工作方法。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创新工作方式,灵活采用“云办公”,利用办公电话和微信进行一对一政策和业务指导,迁入材料采用寄递方式,变更登记全程网上办,真正实现“办事零见面,一次不用跑。”

  三、工作成效

  企业提出迁入申请后,东丽区市场监管局专业、高效地为企业办理迁入登记,每个环节都压实责任,精准施策,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迅速落地东丽区开展业务赢到了宝贵时间,得到了企业的点赞和充分肯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东丽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发展,打通协作路径,增加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东丽。

  (二)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落实“多证合一”和“一制三化”“五减四办”改革,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扩大“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企业登记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三)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我市“惠企21条”“天津27条”,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对防控医用物资生产和辅料企业、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服务,“特事特办”保姆式登记服务并确保当场办结。

  (东丽区政府供稿)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