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业鄂州、万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塑造行动”、“全方位打造四川一流、区域最佳的营商环境”、“擦亮‘全肇办’服务品牌”……
2023年,多个城市把营商环境作为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或颁布新政策,或举办誓师大会、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力争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开一个好头。
梳理发现,除了各自省份的统一部署外,一些非省会城市和部分中西部城市也纷纷表态要下大力气加大自身营商环境建设。
例如,河南信阳、湖南常德、四川资阳、浙江衢州等城市纷纷表态,要推动营商环境水平进入全省领先水平。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殷德生表示,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的阶段和任务存在差异,这些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和改革举措都是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市场需要而提出来的。
那么,对于这些非省会城市和部分中西部城市而言,尤其是经历三年疫情之后,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又是什么?
围绕产业链定制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营商办事的外部性环境,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直接影响着当地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则反过来影响着营商环境的改善,这就是为什么各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的原因。
新京智库注意到,湖南常德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城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围绕产业链进行营商环境建设,实现“精准滴灌”。
2023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同时,全力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现当年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此前,2022年4月,常德出台了《常德市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了以一个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个配套政策、一个专业园区的工作机制,分管的领导干部还建立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成立项目促进中心,专门为企业办手续、立项报批、协调工作。
同样,2022年,鄂尔多斯也出台了《鄂尔多斯市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提出聚力打造包括精细化工产业链等传统升级产业集群在内的四大产业集群,提出要紧盯18条重点产业链,确保当年引进头部企业项目20个左右、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40个以上,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了实现“以招商促转型”的目标,鄂尔多斯采取了“链长制招商”、“一把手招商”等方式,通过实行周调度、月推进、季点评、半年全年考核制度,构建了全年、全域、全员招商引资格局。
针对常德和鄂尔多斯紧紧围绕产业进行营商环境优化的做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城市应围绕其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链优化其营商环境,可以加速形成产业聚合。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兵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王兵告诉新京报新京智库,各城市在围绕自身产业链“定制”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不妨借鉴贵阳市在大数据产业、“东数西算”等项目表现出的超前布局意识,根据自身经济和产业禀赋,率先布局相关产业(例如未来产业),形成“自下而上”的产业政策路径。
惠企政策“精准滴灌”
想要形成本地产业集聚效应,营商环境优化实现“精准滴灌”也离不开精准惠企,在这一点上,一些城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做法。
例如,江苏常州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精准惠企”。2022年,常州正式启用惠企政策“一企通”平台,积极推动政策服务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据报道,该平台集政策的发布、汇聚、查询、匹配、申报、兑现、反馈于一体,主要具备“实名认证”“政策库”“政策速配”“政策官”以及“政策订阅”五大功能,进一步推动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钦州、肇庆等城市则是围绕金融、税收等方面提供营商服务。2022年,钦州市打造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钦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系统进行数据“撮合”、精准匹配,提升金融服务产品的投放量、惠及面和精准度,解决金融机构“不敢投、不敢贷”心病,破解企业“贷不到、融资难”等问题。
肇庆的税务部门则依托税收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名单,从政策宣传辅导、申报流程办理、优惠落地生效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一把手”走流程、成立专业化政策服务团队、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推动税惠红利落实到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信心。
这些城市精准惠企的做法,在王兵看来,目前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已经对地方横向竞争政策进行了约束,因此传统的地方横向竞争情况将逐渐淡化。当政策和规则逐渐趋于统一时,城市或地区间的竞争不再是“给优惠政策”的竞争,而是效率竞争。
因此,这些城市建设营商环境的时候,也应将“企业找政策”转换为“政策找企业”,将政策信息与产业信息进行准确匹配,定向推送给相关企业,使企业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政策,解决以往企业涉企优惠政策寻找繁、专业服务寻找难、企业投诉途径少等问题。
法治护航,“宽严相济、柔性执法”
除了区域产业环境以外,法治和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为了强调这两者的重要性,专家们纷纷提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狂飙》,“剧中那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企业进来需要‘拜码头’、排挤外来企业的社会环境里,营商环境肯定发展不好”。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说。
在姜晓萍看来,理想的环境是城市的政策制定和执法不仅公正公平公开,还能让企业感受到政府为它保驾护航的温度。
相关城市“有温度”的做法,也为企业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2022年6月,濮阳市司法局结合市委营商环境办组织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统一编制了《濮阳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并向社会公示。388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满足条件可免于处罚。此项举措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帮助企业和群众自觉纠正违法行为。
王兵表示,濮阳对清单中一些行为不予处罚,就遵循了司法适度原则,此外,濮阳中院打造“互联网+督查+营商环境”平台,就遵循了司法透明高效原则。
这种宽严相济、柔性执法的政策,也在其他城市有所体现。
2023年初,鄂州发布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不断巩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己人,在情感上做到真心,在交往上做到公心,在制度上做到安心”。
这不是鄂州第一次表露“真心”,2021年,鄂州提出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及时纠正免予行政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也是在2021年,聊城市税务局推行“首违不罚”清单制度,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司法涉税案件容错联合审查机制,在保证国家税款不受损失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政府随意执法、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有一些城市出台了“妙招”。
例如,2022年衡阳首创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的访企公务活动必须在衡阳赋码保护平台提前审批,被赋权获绿码后方可入企,该机制还提供企业诉求和权益保护反映渠道,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线上零距离沟通。
也是同年,河南开封市兰考县上线“清廉执法APP”,建立起“一企一码”保护企业机制,全县692家企业被赋予专属二维码,规范行政执法流程,入企执法全部实现“双审批”、结果双公开和信息双评价。
除了这些,江苏常熟建立了营商环境“曝光台”,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即知即查、严肃问责。
姜晓萍表示,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委托第三方调查等方式,主动、提前了解企业的需求。而在回应性服务方面,一方面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做法建立常态化的反馈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把产业政策、中介服务、产业上下游企业等需要的信息集合起来,“可以搭建好平台,让企业们自己在平台上去‘相亲’”,姜晓萍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措施,对于一些非省会城市和部分中西部三四线城市来说,市场化程度跟大城市相比尚有差距,这就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需要在法治“软环境”上持续发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