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变革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城市竞争能级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2021年1月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确定“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整体战略,数字化转型在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解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会引发深度的社会解组,必须直面法治、伦理、规则等挑战,提早研判与积极应对。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特征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由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主导驱动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实体形态的结构性转变,从单一系统的数字化到整个城市系统的深度融合,是覆盖经济产业、社会生活、生态发展和政府治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转型。

  城市数字化转型呈现以下特征:整体性,从数字技术单维度赋能到经济社会运行各领域的流程、规则再造和重构;智能性,数据与智能双向赋能,使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共创性,强调生态聚合,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化城市;人本性,数字化转型“为人而转”,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美好愿望的需求驱动。

  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难题

  个人隐私的侵蚀。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人的数据信息都变成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作为一项资产,个人数字信息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不当收集、储存、利用和非法交易,信息的肆意泛滥极大威胁着个体的隐私和生活。当数字信息与生物信息打通之后,所有的城市个体都在“无私”地裸奔。频频爆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引发人们对政府信任度的消减,对各类政策产生冷漠甚至抵触,给城市转型带来诸多操作上的阻力。可见,数字化给城市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安全角度看,数字化程度越高,安全挑战越大。

  数据鸿沟的加剧。受制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稀缺性及公众在获取、掌握和运用信息时的客观差异,诸多个体因不能有效获取和运用这些数据信息而相对成为“数字弱势群体”,不能享受数字红利。当一部分人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周游天下时,另一部分人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却面临因预约出行、网上订餐、购物、手机转账等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基本生活障碍。数据显示,我国现有2.54亿老年人,大约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即使同为现代数字科技的使用者,其便利享受程度也因所获取和运用信息的数量与能力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别。

  建模算法的失灵。数字化时代,每个人每天都游走在虚实交错的世界里,包括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微信互动、刷脸验证等,留下一串串身份数据、行为数据、音容数据。这些数据被用来进行挖掘分析、数据画像、行为追踪,甚至可以做到“读心”。一些商业平台通过运用数据和算法实现对消费者的“量身定制”和优质服务,但也会成为“杀熟”的工具,各种算法的不透明也会引发“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等诸多问题。大数据“杀熟”更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算法从接受输入数据到输出决策结果的全过程,形成外界无法获知的“黑箱”,其非透明性导致二代大数据“杀熟”行为更加隐蔽、难以察觉,对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的阻力和风险。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法治路径选择

  均衡论。营造平衡保护的价值理念。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重要载体。数据是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价值,但也可能对隐私和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冲击和潜在风险。因此,要牢牢把握数字时代的法治宗旨,树立平衡保护的法律治理理念,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规则化。确立明确完善的数字规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有具体的法律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要以安全为基础,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等多角度、多维度构建适应我国数字政府2.0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架构,减少法律漏洞和法律冲突的问题。

  科技向善。构建数字弱势群体保护机制。构建对信息弱势群体的程序和保护机制,不断提高整体的社会信息化水平,降低相关资费,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有能力使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工具。要为相对人提供选择机会,对于可能影响信息弱势群体参与数字化转型,相对人有相应的选择权,以体现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包容和温度,使公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包容共享。数字化转型的人本逻辑。数字化转型“根本上是为了人,关键要有体验度”。国际数字之都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因而,在数字化城市的起始规划阶段就应引入市民体验思维,将城市数字化建设模拟成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公众参与,让市民先体验,寻找痛点堵点,公众直接与政策制定部门交流,进而决定城市数字化领域的优先级,循序渐进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视野下的市场监管实践

  市场监管领域要积极探索和发挥大数据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中的场景应用,拓展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空间。

  一是要整合数字化资源。以数据融合为核心、以资源协同为支撑、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纽带,加强市场监管基础数据库的归集、清洗和结构化处理,统一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标准,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加快实现市场治理数据全汇集。如重点构建由区市场监管局综合平台+市场监管所微平台+监管人员手机App执法终端的“三位一体”智能体系,确立“视频接入看得见”“通讯对讲叫得应”“日常巡查找得准”的新型监管模式,优化智能报警、中台甄别、派单处置、审核入库等执法闭环流程,极大提升执法的智能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精准研判、高效处置、长效管控”,推动对市场主体服务和执法管理的创新转变。可以说,数字化转型将深刻推动市场监管执法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

  二是要推广数字化应用。以市场监管全流程一体化政务数据平台为牵引,推进市场治理各类事项集成协同和闭环管理,加强移动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市场治理要素、对象、过程全息全景呈现,打造集数据驱动、前瞻决策和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新平台。如在市场准入方面,实现高频事项的“零材料填报”,有效解决企业办事堵点痛点,提高行政审批准确度和效率,实现审批结果一次提交、事项一次办成。

  三是要夯实数字化基础。建立健全数字化市场监管建设和安全防护标准体系,制定完善数据元标准、数据接口交换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推动在统一的标准体系指导下建设数字化市场监管平台,确保市场监管数据规范、信息化系统快速互联互通。如可开发利用“智慧市监”App,利用“五定技术”,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平台管理,根据行业分类进行自查自纠,并将结果上传平台。监管部门结合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检查,推动监管逐步从“漫灌式”向“靶向式”转变,并要求高风险企业接入视频监控,开启“线上实时监督+线下精准监管”模式。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