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俨然成为IT行业最大增量市场。据媒体近日报道,在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为国内IT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国内品牌凭借一贯的本土优势全力弥补城市市场的份额损失,从而使其在国内与外资品牌总体市场竞争格局保持7:3的水平线上。
实际上,IT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步伐正在加速。无论是英特尔、微软、惠普还是其他国内IT企业,都在通过渗透农村信息化产业链、提供差异化适农服务以及“品牌下乡”,为自身培育未来忠实的用户。
IT企业“上山下乡”
根据CNNIC报告显示,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CNNIC的报告对比了2007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2007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为20.2%,2008年,差距扩大为23.5%,2009年,差距拉大为29.6%,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互联网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扩大趋势。
近几年来,IT企业明显加快了布局农村市场的动作。2009年4月,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丰收计划”,从计划启动至今,“丰收计划”已覆盖31个省区市,累计惠及近200万农村消费者。
无独有偶,早在2006年,微软就着手在华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工程。目前,微软已经捐助了15辆大篷车,并在试点地区建立了15个信息服务中心和6个综合信息培训基地,培训了60多名信息大篷车讲师,并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村信息化领导干部培训。
在开拓消费市场领域,AMD的着眼点也放在了农村市场,这恰恰是AMD在中国市场的信心所在。2009年的“电脑下乡”活动中,AMD更是倾注了巨大精力在各地与工信部一道建立农村电脑培训中心。AMD在中小学、大学以及教学机构有各种捐资助教活动,“AMD启明星电子教室”、“为了孩子的微笑”等活动深入人心。
据《南京日报》报道,微软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CEO梁念坚、AMD全球副总裁暨OEM中国区总经理潘晓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等普遍认为,中国PC产业正面临城市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和乡镇市场快速普及化的爆发阶段。而三网融合工程将加速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乡镇市场PC产品的需求将呈爆发性增长。
为何IT企业如此热衷农村市场?一方面,农村市场取代大城市市场,成为今后二三十年IT消费市场主流的态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这与国家最近出台的一些相关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以前围绕农村市场布局更多是企业行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一系列农村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支撑的加强,IT企业对农村市场的重视将逐步演化为一种产业动作。
尽管外企已经在战略高度开始布局,但对于庞大的市场而言,中国IT企业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谁更懂得中国农村,谁就更有发言权,谁就占据了主动权。
农村信息化建设为IT业带来无数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农村信息化市场对企业的挑战可用“三高一低”来形容,即高营销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服务成本和低回报。从目前情况看来,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表象。随着农村社会的进步,农民需求种类变多且层次变高,一旦市场被激活,它就成为广大软件企业的蓝海,先前“赔本”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也将开始“收割”。
首先,农村信息化建设将让农村逐渐普及电脑及宽带。目前,中国农村80%以上地区是有电话线的,如果把电话线转向ADSL或者是宽带,那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市场将会非常大。而家电下乡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家电业、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行业形成的拉动效应,将让抓住此次机遇的IT企业收益巨大。
其次,从行业来看,3G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项目,启动3G将拉动网络设备、终端、应用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工信部还将继续支持出口企业发展;加大平板电视投入;加大对数字电视的投入;加大集成电路的投入;加大对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共平台的建设。
再次,三网融合加速农村信息化发展。作为信息化重要内容,发展好三网融合将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将会激活农村的消费,尤其是IT消费的热情。
送信息下乡需要因地制宜
目前,在中国农村同质化的生产模式下,普通农户对于信息需求并不强烈,因此,要开拓农村移动通信市场,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从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出发,从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差异化出发,从激发农户对于信息的需求的出发。
《中国电子报》报道认为,农村与城市毕竟有很多差异,需求也不尽相同,如合作医疗服务、农业生产资讯服务、土地管理、土地流转、农机具设备管理、种子管理、生产资料管理、人口管理等等。因此,农村对应用软件需求非常庞大且每种需求具有独特性,这无疑是国产软件机会所在。
此外,对地域的选择是IT企业制定农村策略时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包括该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的收入状况、是否在国家政策优惠范围内,以及是否符合公司整体的商业发展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