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痛点”实施精准帮扶、促使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提升质量,在市场监管总局28日举行的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围绕质量提升,介绍了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的一系列帮扶措施以及成效,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

  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痛点”实施精准帮扶

  市场监管总局已经连续3年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质量认证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增加12%,年产销量平均提升13%,利润率平均提升10%。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介绍,提升行动针对小微企业“质量痛点”,编制17个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和56个企业质量提升优良案例,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通过重构企业生产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关键工艺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刘卫军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在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6个省份开展首批区域试点,探索质量认证助力区域产业提升的有效路径,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将质量认证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要素资源相结合,提升帮扶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质量技术帮扶与助企纾困紧密结合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介绍,近两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与助企纾困紧密结合,累计帮扶企业11.5万多家,助力企业提升工业产值超过140亿元。

  聚焦质量问题较多、质量安全风险高的重点工业产品,破解质量顽疾。在安徽,以近5年国家及地方质量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风险监测等信息为基础,问诊企业个性质量问题、把脉行业共性问题。

  围绕区域质量瓶颈问题,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集群化发展。在福建,帮扶本地电子信息产业解决质量问题近1000项,推动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三分之一,成本降低30%以上。

  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提升行业全链条质量水平。在重庆,对“美的”供应链企业开展帮扶,助力相关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0%至20%,产品交验合格率由72.4%提升到88.3%。

  创新技术帮扶方式,探索实践“互联网+质量技术帮扶”模式。在湖北,试点质量技术帮扶“点单”“派单”模式,助力企业提升工业产值2.7亿元。

  王胜利表示,要持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帮需互动,探索开展“你点我帮”,做到企业有需求、市场监管有回应、产业水平有提升。

  促使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

  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评出高水平的企业标准,企业通过对标标准评估出本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所处的行业水平位置,找到差距和改进的方向,促进行业全面提升质量,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目前,我国团体标准从无到有,数量已快速跃升至5万余项。企业标准由备案管理改为自我声明公开,公开数量超过271万项,全国200多个城市的5万余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3200余项企业标准成为“领跑者”。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介绍,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广、类别多。2022年,围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提升保障生活品质的标准水平等,新增“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智能消费设备”等重点领域数量达240项。

  郭晨光表示,将研究出台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加强政策激励,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促进更多企业从“领跑”标准到“领跑”产品和服务,再到“领跑”品牌,通过不断树立行业标杆,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