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对人们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技术进步,更应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数字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度思考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护群众利益,确保数字技术能够真正地造福全体人民。
数字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数字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和数字文明趋势,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生产生活与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优化和迭代升级,最终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特区,深圳率先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鉴于此,本文在探究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缘由的基础上,以深圳数字化建设和改革为蓝本,探索数字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路径。
一 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挑战与缘由
在迈向数字时代和数字社会的进程中,追求和实现“数字赋能”是一种美好的主观意愿,而“数字负能”可能是另一种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实践表明:数字技术在赋能国家治理、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的同时,其蕴含的信息壁垒、数字鸿沟、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负面问题亦暴露无遗,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可谓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在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规制和治理,让数字技术更好、更平等地惠及全体民众。
1.信息壁垒严重,信息难以传递。信息壁垒是数字治理中面临的常见困境,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政务部门都致力于开发独立的纵向信息系统,而缺乏横向的沟通协调机制,这大大降低了政务信息的利用率,最终导致政府政务服务陷入低效化。另一方面,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与群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断层和信息不对称。政府和相关机构对信息资源具有更多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公众由于长期处于信息相对匮乏的状态,无法对政务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黑箱”进行有效监督。
2.数字鸿沟突显,忽略特殊人群。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数字鸿沟加剧了社会弱势群体的能力困境。例如,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偏弱,数字素养总体偏低,缺乏数字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部分智能设备的使用成本过高,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不足;残障人士必须在配备辅助设备的前提下才能够使用数字技术,这导致他们在信息获取、电子支付、线上购物、医疗保健和社交娱乐等方面与主流人群存在较大差异。概言之,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特殊群体享受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发展红利,最终削弱了他们在数字社会中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3.数字隐私泄露,引发群众担忧。随着数字平台的推广,涉及个人信息的数字服务越来越多,群众的隐私安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例如,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黑客入侵、应用程序漏洞等,导致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获取、利用和传播。同时,由于信息安全具有极强的涟漪效应,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甚至还会导致社会信任机制的失效,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数字欺诈频发,影响社会安全。近年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欺诈的案件逐年增多,数字技术的异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课题。欺诈者利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设置虚假广告和伪造网站、假冒身份等方式布置数字陷阱来欺诈群众,以获取非法收益。时至今日,受害群体范围之广,已经不再局限于老年群体,甚至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有可能陷入欺诈陷阱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数字身份具有隐匿性,导致欺诈者可以轻易地伪造信息、编造自己的身份,最终逃避法律制裁,继续危害社会信息安全。
二 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圳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为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水平,深圳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和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做了有益尝试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1.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202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主要举措包括:一是致力打造信息通信枢纽,重点围绕公共领域构建物联感知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二是全面推进全市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形成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三是推进城市适老化和无障碍数字改造探索,鼓励企业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进红外人体感应、跌倒感应、一键告警、远距离感应等感知终端部署,提升弱势群体民生保障水平。
2.推广数字文化服务,提高公众数字素养。作为首个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深圳强调推广数字文化,全面提高市民数字素养,以实现数字城市效能最大化。2022年8月,深圳举办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月”,通过开展数字技术主题论坛和专题行动,让市民理解新时代数字社会发展的数字伦理内涵。深圳市政府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数字文化供给,以体验式、沉浸式学习等方式提升青少年数字科学素质;通过智慧助老和银龄科普行动,普及和教授智能技术和技能,帮助老残群体更快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3.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在信息产业水平上位居国内前列,拥有雄厚的数字产业基础。首先,重点培育高端软件、数字创意、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从供需两侧发力,打造数字产业高地。其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培育本地优秀信息创新骨干企业,丰富产业生态和应用场景,打造鲲鹏产业示范区。同时,深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应用与融合,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优化数字共享经济,推动经济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4.加强数字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作为一个高度集约化和开放化的数据信息城市,深圳在数字安全防护方面拥有更高的标准。政府根据城市现状制定管理规范,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同时,还建立了公共信息库,以实现与全国信息库的互联互通。此外,在反诈方面,深圳建立了区域分类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坚决遏制不法分子的数字欺诈势头。
三 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理念与方略
时下,数字社会的发展潮流与趋势已不可逆转,推动数字友好型社会建设可谓势在必行。锚定数字中国发展战略,遵循数字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深圳的实践探索与经验,为推进数字友好型社会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坚定恪守以人为本的数字社会建设理念。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变对人们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技术进步,更应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数字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度思考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护群众利益,确保数字技术能够真正地造福全体人民。在数字友好型社会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人民福祉为根本目标,尊重和保护公众的数字权益,尤其要关注数字贫困群体的合理需求,推动数字公平和数字正义,全力弥合数字鸿沟。
2.推动传统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我们不仅要推动数字服务数智化发展,更要尽可能地保留传统服务中的有效经验,以提供多元化的数字服务,最终实现数字服务适老化、无障碍化等一系列人性化目标。同时,要以传统服务为基础,不断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助力数字贫困群体跨越数字屏障,共同享受数字红利。此外,还要以数字服务为延伸,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制定技术,为用户提供适配和便捷的政务服务,构建兼具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数字服务模式,以促进社会服务的包容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全面提升数字社会的友好程度。
3.建立健全数字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服务安全保障体系发挥着保护个人隐私权利、增进社会互信力、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包容性等重要作用。可见,建立健全的数字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和确保数字社会稳定性、持续性和创新性的根本前提。有鉴于此,一要尽快引入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机制,通过减少未经授权的访问量,以降低数字服务中潜在的安全风险。二要加快研发数据加密等信息保护技术,以提升公众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三要加速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联合多方机构形成治理合力,构建高效、先进的数字监管系统,切实保障人民的数字信息安全。
4.培养数字技术创新人才。为顺应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可谓迫在眉睫。为此,政府应建立起包括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企业内部培养等在内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将数字技术教育有效地融入到现行教育体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和创新思维,以确保学生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此外,产学研合作也至关重要,学生通过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合作获得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发挥其在政策制定和引领、保障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性与稳定性,通过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健全数字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数字友好型社会提供方向指引与有力支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赋能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及其实现路径研究”(21AGL032)和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VC21_1934)的阶段性成果】
(詹国彬: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丞良: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