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消息,从2001年华为开始征战北美市场,到今年已经十年。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华为在2月19日晚上宣布将放弃收购美国3Leaf公司,华为以收购企业的方式进军北美市场再度折戟。而在一周后的2月15日,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微博)发表公开信驳斥外界对华为公司的四大误解,华为不再选择沉默。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2010年5月,华为出资2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3LeafSystems公司的部分资产。2010年11月,华为将此收购案上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然而,在2011年2月11日,华为接到了该委员会的通知,建议其撤回收购3Leaf特定资产交易的申请。但在当时,华为选择拒绝接受这一建议。

  按照美国的相关规定,如果华为拒绝接受这一建议,需要美国总统在15天内作出最终裁决。而这期间,有五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称华为收购3LeafSystems将对美国的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然而,我们已经决定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收购3Leaf公司特殊资产的申请。”在2月19日晚间,华为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这样的决定如同三年前的情景再现。2008年3月,贝恩资本与华为联合收购3Com公司也是因未通过CFIUS的审查而最终放弃。由于华为作为中国厂商参与,美国多名议员和政府官员都担心这一交易将导致华为获得美国敏感军事技术。

  华为副总发公开信驳斥四大误解

  按照以往华为的一贯的“鸵鸟”公关风格,对于这样的放弃收购的行为一般是“不予回应”或“不予置评”。在业界的惋惜中,这一事件很快归于平静。

  不料,在2月25日早间,很多网友看到了一封来自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的公开信,洋洋洒洒几千字,一口气解释了在华为投资美国的10年里,华为所遭遇的对华为的误解。这些误解包括“与PLA有密切联系”、“知识产权纠纷”、“中国政府的财务支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等。

  在这封公开信的最后,华为希望美国政府对华为进行调查。“实际上,我们一直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就对华为所有质疑给予正式的调查。我们相信,如果能够通过美国的公平与正义的调查流程,能证明我们是一家真正的商业公司。”

  从华为高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的新浪微博,到这封言辞恳切、气正轩昂的公开信,人们发现,华为公司以及华为人开始变了,变得开放,变得热诚,华为不再选择沉默。

  这封公开信不是华为高管一时兴起或义愤填膺的结果。对于北美十年征战一直未进入网络设备主流厂商的境遇,华为人也在反思。

  华为首席营销官(CMO)余承东(微博)在移动世界大会期间也对进军北美市场的问题表达过自己的看法:”过去华为的思路是少宣传,埋头做事低调做人,但是在北美市场,他们的观念与我们不同,西方社会的方式是你沉默不回应就表示认同。”他也透露,华为接下来将加大在北美市场的服务、产品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建设和拓展。

  北美市场成通信厂商必争之地

  近几年,中国的本土通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在欧洲市场和亚非拉市场一向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在北美市场上,华为却屡次折戟沙场。这当然因北美通信设备市场的特殊性使然。

  长久以来,北美的通信设备厂商历来由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网络和摩托罗拉所盘踞,国外的厂商很难进入。但北美作为通信技术发展的先锋,北美市场成了通信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外国厂商想进军北美市场,只能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

  收购美国本土的公司,不仅仅是华为在尝试。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在2009年前后,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厂商的前两名,一直伺机进军北美市场。

  2009年1月,北电网络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外国厂商的机会来了。当时北电握有现金24亿美元,但债务却高达45亿美元。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最先动手,当年6月,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与北电网络签收购协议,斥资6.5亿美元收购北电的CDMA部门和LTE资产。正在双方等待北电的重组时,半路杀出程咬金,爱立信突然间”横刀夺爱“,斥资11.3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北电CDMA部门和LTE资产。

  此举既出,北美市场的通信设备市场格局再变。“这项收购与前不久刚刚宣布的与Sprint达成的服务合同,已经使爱立信成为北美市场领导者。”当时时任爱立信CEO的思文凯曾这样表示。

  竞买北电网络失败,诺西也没有放弃。2010年7月19日,诺基亚西门子和摩托罗拉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诺西以12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大部分网络设备业务,希望借此巩固在北美和日本市场地位。该交易原计划在2010年底可以完成,不过因为等中国商务部的审批,目前交易已经被推迟。

  回顾华为征战北美十年的历程,2001年,华为在北美设立了北美总部,目前在北美地区共13个办事处和8个研发中心,已拥有1000多名员工。十年间,在美国的研发投资以每年66%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到了6200万美元。

  对于北美市场,余承东表示,”在北美市场,在过去受政治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的时候,华为没有抓住宝贵的时间点,现在在规模上容易被关注的时候,要进入就比较困难了。"

  “但我们仍会努力进入北美市场,华为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透明的、开放的、注重信息安全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在欧洲经过最严格的安全测试,尊重当地的法律和安全要求。”余承东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