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并将生态环保确定为市级层面10个重点领域之一,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切,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2月份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打出惠企便民“组合拳”,按下服务发展“加速键”,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营商环境实现整体提升。5月23日,《2023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青岛市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为山东省内唯一上榜城市。

  “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活力更加强劲

  实施“区域环评+告知承诺”改革,推动服务提速。发布《“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环评改革试点区域名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名录》并实行动态管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试点园区总数达到15个。符合告知承诺条件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现即来即审、即来即办,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0多天压缩到1天,当天就可以取得批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72个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完成审批。

  豁免一批、“打捆”一批,推动减负增效。印发《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项目名录》,对环境污染影响小、风险低的18类建设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在全国率先开展“打捆”审批,已有31家企业受益,享受改革红利。

  实施环评分级办理,推动简政便民。印发《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管理职责划分的通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管理职责划分的通知》,将大部分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权限下放至区(市)生态环境分局,截至目前,全市95%以上建设项目由辖区生态环境分局进行办理。

  “管”的方式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更加公平

  “差异化”执法,助力精准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累计派发“双随机”执法任务9800余家次,综合运用正面清单、信用评价等手段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为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效能,在目前纳入正面清单357家企业基础上,针对中小微企业设置专项正面清单,新增纳入清单企业2000家以上,正面清单效能发挥在全国走在前列,真正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让守法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始终保持打击恶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累计查处涉危险废物犯罪案件40余起,涉自动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案件9起,坚决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让违法企业付出高昂代价。

  “非现场”执法,助力高效监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建设了生态环境执法一体化平台,累计安装企业端用户2.11万家,探索开展不见面监管“云检查”,依托在线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优化非现场检查方式,有效减少了入企频率,2023年非现场方式查处违法行为11起。

  “帮扶式”执法,助力科学监管。深入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帮助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建立9大行业《环保体检手册》,以点带面、以行业带动区域,促进全市排污单位治污规范化水平提升。认真落实执法普法制度,联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制度,累计发放送法入企宣传册10000余份,帮助企业解决环保法律问题200余个。

  “服”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更加绿色

  一窗受理、全程网办,让企业“少跑腿”。按照“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要求,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入驻各级审批大厅,实现集中办理、“一窗受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畅通“网上”和“线下”两种办事途径,实现全程网办功能,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许可事项网上办理指南,企业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办理方式,实现“少跑腿”或“零跑腿”。全省第一个出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指南》,将评审时限由国家规定的4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实现“受理、评审、结果告知”全程网办,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累计评审调查地块1981个。

  靠上保障、定制服务,让项目早落地。建立“重点项目环评手续调度管理平台”,对重点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按照“片区联系人统筹+项目跟进人负责”机制,专人跟踪、靠上服务,制定“定制化”审批服务单,助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截至目前,716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完成环评手续服务518个。全市选取食品制造业等27个行业,优化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办理流程,实现“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步审查、同期审批”,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

  提升作风能力,让服务更优质。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纳入“3+1”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盯紧执法、审批、招标采购、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做深做实做细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向企业发放《提质增效纪律作风监督卡》,公布监督方式,持续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治”的成效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协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美丽青岛。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走在全省前列,今年1-5月,我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7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5,均位列全省第3位,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浓度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五年达标的地市。全市2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累计高质量完成2754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创历史新高。

  全域统筹,不断拓展生态示范创建成果。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的有力抓手,通过以点带面、上下联动、全域推进,打造了一批生态示范创建的鲜活案例。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崂山区、城阳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莱西市成功创建全国“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选第一名,西海岸新区、胶州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十强县。

  拉高标杆,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树立“人人都是创新主体,事事都有创造空间”理念,主动在全国全省坐标中定方位、找差距、立标杆,争取了一批全国、全省唯一的首创试点。青岛市先后获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西海岸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首个自主负碳区域,入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功能区。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决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化作风能力为抓手,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检验,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环保活力、贡献生态力量。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