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深改委重点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圳市前海合作区等地区开展了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可行路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围绕试点任务,积极探索信用建设新模式、新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发挥试点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试点经验的影响力,省发展改革委组织试点地区梳理总结了相关试点经验,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现梳理分享15例典型案例,后续将继续梳理分享,敬请关注。
1.惠州市率先推广“惠信码”服务
一、主要做法
依托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尖服务平台“惠信码”,以全市星级志愿者、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慈善人物、惠州好人、最美公务员、最美护士、优秀教师、本市诚信企业家等守信个人及A级纳税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本市诚信企业等守信企业作为激励对象,通过“惠信码”平台直接展示守信个人和守信企业的良好信用记录,推动其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卫生、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享受守信激励。该平台已于2022年3月上线运行,是全省首个诚信激励平台。
二、创新亮点
一是制度率先。在全省率先出台守信激励服务实体经济十条措施,在信易办等10个方面对守信个人和守信企业实施信用激励措施。“信易租”方面,在入驻工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时,对租金、物管费等进行减免。制订《诚信企业和诚信企业家评价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促进诚信企业和诚信企业家的培育和提升,进一步扩大激励对象。
二是分码管理。“惠信码”分为绿码、蓝码和红码三种颜色。绿码是指法人或个人有荣誉信息并且无不良信用记录;蓝码是指法人或个人既无荣誉信息也无不良信用记录;红码是指法人或个人有不良信用记录。针对不同颜色群体,采取分码管理措施。如,持有绿码的市民可享受在西湖游览时免费乘坐观光车、在惠州慈云图书馆一次借阅15册图书等优惠措施。红码个人和企业不适用于信用承诺制等。
三是角色明确。“惠信码”包括管理端、激励端、法人端、个人端。法人或个人端,可以查看自身“信用码”和已有的激励权益,以及申报荣誉信息。激励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商户在平台发布激励规则、激励措施。管理端,负责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商户入驻和法人、自然人注册进行审核。
四是场景多样。组建守信激励联盟,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在平台发布激励措施。目前,首批“惠信码”激励场景涵盖了行政审批、交通出行、景点旅游、图书借阅、融资贷款、医疗就医等领域。如,惠州市公安局专题开展了“信易办”活动,诚信个人在激励现场亮码享受免预约办理车驾管、户政等业务。
三、实施成效
自“惠信码”平台上线以来,市县两级部门大力推广宣传,截至2023年4月,归集荣誉信息284万条,500多个激励机构入驻平台提供激励场景,发布激励措施近80条,用户注册量近5万人,发放宣传手册约1.5万份,1万多人次获得激励,惠民便企接地气。
2.惠州市建立公共信用综合评估体系
一、主要做法
全面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修订印发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2022年版),上线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平台,依托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荣誉信息、不良信用记录等信息,定期对全市100多万个市场主体开展信用风险全覆盖评价,并将高风险、较高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等评价结果推送至行业部门,支撑行业部门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二、创新亮点
一是指标全面。2021年,惠州市信用办印发了《惠州市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2021版)》,2022年7月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优化,目前该指标由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以及11个否决类指标组成。否决类指标为严重违法失信信息,实行动态调整。将国家下发的评价结果作为1项指标融入到指标体系中。该指标还设定了7个维度的企业经营异常风险线索,用以提示行业监管企业可能存在经营异常风险。
二是标签展示。平台展示各行业(领域)风险等级占比,各风险等级变化情况,并设置“经营性异动风险”“严重失信企业”“有失信记录待修复”“重点关注对象”“无事不扰企业”等提示标签,供部门查看。同时,部门还可以查看每个企业具体评估情况。
三是行业评价。除公共信用风险评估外,还支持行业部门按行业领域定义适用于本行业的评价模型,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库的数据,结合行业数据,构建符合行业监管要求的信用评价体系。
四是精准监管。平台设有评价应用、行业信用看板、评价管理、监管企业库四大板块。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依托平台建立了100多个监管企业库,涉及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粮油应急企业等行业或领域的企业,各行业部门运用评价结果对各自库内企业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优化监管服务。
三、 实施成效
“建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入选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及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信用评价结果共享,推动惠州市不断建立健全全链条、智慧型监管机制,为部门开展差异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信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已支撑42个行业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比如,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双随机、一公开”事项中运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结果,对经营异常、高风险企业开展抽查,2022年以来,抽查企业211户,根据抽查结果依法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实施信用约束管理的企业168户。
3.惠州市建立执行信用奖惩机制
一、主要做法
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完善信用奖惩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信用承诺、信用修复三大工作机制,对不同的被执行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健全执行信用奖惩体系和修复制度,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增强当事人诚信意识。
二、创新亮点
一是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惠州市全市法院将自动履行完毕的当事人纳入“诚信履行名单”,定期公示。具体激励措施包括在当事人有需要时提供自动履行情况说明;开设绿色通道,快速立案、快速审判、快速执行;一年内提起诉讼保全依法酌情降低诉讼保全担保金额;享受惠州市守信激励服务实体经济中“信易办”等相关激励措施。通过上述措施节约了司法资源,是“执源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司法权威。
二是被执行人信用承诺机制。符合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条件的被执行人,有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意愿,向人民法院作出书面承诺,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可暂缓对其实施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用惩戒。对于符合信用惩戒条件但有意愿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在其作出书面承诺后,法院经审查可暂缓对其实施信用惩戒,为被执行人经营发展扫除障碍。
三是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等情况,人民法院解除相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已被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有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行为,向人民法院申请信用修复,人民法院为提高其履行能力,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可以暂停对其适用信用惩戒,解除与提高履行能力相关的限制性措施,帮助其尽快履行义务。
三、实施成效
执行信用奖惩体系运行以来,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促成130多宗案件的当事人在执行立案前自动履行完毕法律义务,督促1900多宗案件被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自动履行完毕,履行金额达2亿多元,并认定了首批“诚信履行名单”130人。如,2022年,黄女士因欠付理赔款3万多元及利息,被某保险公司向惠州中院申请强制执行。收到立案申请后,法院主动联系黄女士,引导其积极履行法律义务。黄女士主动还清欠款后,收到法院出具的《自动履行证明》,有利于帮助其办理行政审批、申请融资授信等,促使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4.惠州市实施建设工程项目信用承诺制
一、主要做法
在全省率先实施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报建、施工、审查等全流程、全闭环实施信用承诺,进一步扩大建设工程项目容缺受理范围,深入破解堵点痛点问题,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让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真正让企业享受到了实惠。
二、创新亮点
一是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在实行24项技术审查实施告知承诺制、35项行政审批实施容缺承诺制基础上,对59项建设工程项目审批事项,以及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拿地即开工、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外线接入工程4类工程建设项目32个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
二是施工图审查容缺办理。以园区工业项目作为改革切入点,可对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实施容缺,建设单位承诺在60天内补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即可先行核发施工许可证。
三是施工报建信用承诺。在暂未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情况下,建设单位确定施工总承包单位,作出信用承诺后即可对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先行施工,节约时间约35个工作日。
四是“免审”快速办理。出台相关细则,明确房屋维修类设计、既有住宅申报加建电梯等10类审批事项可采取“免审”程序快速办理。
五是公共服务信用承诺。对惠州市“水电气”外线工程项目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公共服务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办理。
三、实施成效
建设工程项目信用承诺制实施以来,全市社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55和65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25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各类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超35%,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让企业感受到“信用加速度”。如,2022年,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向住建部门申报公司四期新建项目施工许可时,获得审图合格证容缺审批服务,1天就拿到施工许可批复文件。截至2023年4月,办理项目近7900多宗,其中容缺受理5400宗。
5.广州市越秀区打造商务楼宇“信用走廊”
一、主要做法
围绕环市路、东风路沿线商务楼宇,从专业信用服务机构中遴选业务骨干配备楼宇“信用管家”,构建高品质商务楼宇信用生态圈。构建“政府引导、楼宇共建、市场参与”信用监管模式,抓好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将诚信守法企业纳入“包容监管企业库”,为楼宇入驻企业提供优惠扶持政策,组织开展诚信企业和楼宇评选,并给予获评楼宇入驻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激发信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二、创新亮点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建立24小时内服务响应、评价退出和服务投诉三项机制,免费为楼宇入驻企业提供信用咨询、培训讲座、信用风险信息推送等8项公益性服务内容及出具信用报告、信用评估等5项市场化服务事项,定期对楼宇入驻企业开展批量信用体检,免费出具信用监测报告。
二是推动信用共建。建立信用共建共治新模式,充分发挥楼宇协会、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引入专业机构深度参与,选派高素质业务骨干担任“信用管家”,结合楼宇不同业态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深度参与楼宇诚信建设和信用监管,有效降低楼宇失信风险。
三是提升信用辐射效应。联合市场监管、商务、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税务等单位,在“信用走廊”覆盖范围内,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分类分级精准监管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15项优惠扶持政策,建设“信用管家服务驿站”,布局“诚信教育讲堂”,组织开展诚信企业和楼宇评选,并给予获评楼宇入驻企业综合授信。
三、实施成效
目前,越秀区“信用走廊”已覆盖50栋商务楼宇,惠及企业1万余家,提供各类信用服务300余次,累计开展楼宇入驻企业批量信用体检近45次,累计向管理方和监管部门推送风险提示11,363条,辅助指导1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开展主题式宣讲,培训活动70余场次,免费发放信用宣传资料近5万册,获评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应用案例,被纳入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第三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6.广州市越秀区推广信用+供电服务
一、主要做法
制定印发《广州市越秀区电力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凭借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和信用承诺书替代产权证明,有效解决老城区建筑因历史原因无法提供可供电证明的“用电难”问题,依法依规将无正当理由欠缴电费、数额较大、经催告后超过六个月仍未缴纳等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对3年内无欠费、窃电、违约用电等行为的优良用电主体,提供VIP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打通“南网在线APP”“南方电网95598”平台与“信用越秀”小程序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供电服务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渠道互通、数据互融。
二、创新亮点
一是实现供电用电“信用办”。对老城区内因历史或其他原因导致无产权、未确权以及无法提供可供电证明的信用优良用电主体,通过“信用越秀”小程序在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调取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并由用电主体线上作出诚信守法用电承诺,以“信用报告+信用承诺”替代产权证明。
二是深化办电“一网通”。打造“网掌微支政”五位一体线上服务渠道,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供电服务信息渠道互通、数据互融,实现土地出让、规划许可、建设审批等政企信息线上交互。在EFM(全业务自助服务终端)及“信用越秀”开设“信用办电”用电申请功能,对接广州南沙微警认证平台,支持“刷脸”调取用电主体电子签章,线上完成可信身份认证,实现“用户来回跑”转变为“数据线上跑”。
三是推动诚信用电“主动缴”。依法依规将无正当理由欠缴电费、数额较大、经催告后超过六个月仍未缴纳,窃电以及违约用电等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3年内无欠费、窃电、违约用电等行为的诚信用电主体,提供专属客户经理全程服务、上门服务、VIP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缩短办电业务时长,提升服务质量,并在节能改造、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中优先予以政策支持,促进用电主体形成内驱型诚信用电消费习惯。
三、实施成效
目前已覆盖低压中小微企业全用电业务办理,并持续在高压用电业务探索可行性,“信用办电”模式是南方电网五省范围内针对因产权不清“用电难”堵点的首次改革性突破,已成功受理13家中小微企业用电申请,累计供电量超160万千瓦时,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改革创新样本,作为南方电网公司优化营商环境“四办”举措重要内容在广东省内推广,2022年纳入用电营商环境创新领先专项行动方案,在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推广。
7.广州市越秀区探索北京路诚信商圈建设
一、主要做法
以大数据为基础支撑、以信息化为技术手段、以信用度为评价标准,打造北京路诚信商圈。“一评”:建设北京路诚信商圈信用管理平台,通过线上接入公共信用信息以及线下归集日常经营数据,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二看”:打造两大可视化场景,为商圈沿街和8栋商业综合体近1800家商户全量建立信用档案并制作“诚信二维码”,实现商户信用“一码查询”,设立商圈信用数据驾驶舱大屏,实现商圈信用“一屏尽览”。“三监管”: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事前实行信用承诺准入机制,事中实施6部门小组动态监管,事后建立消费投诉24小时快速响应及小额消费纠纷先行赔付机制,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
二、创新亮点
一是以广东省商务厅归口的省地方标准《DB44T 2166-2019 商圈商务诚信评价规范》为基础,结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级分类评价》结果建立商户诚信评价指标,强化跨部门协作能力,落实信用评价应用和信息反馈。
二是打造一码查信、一屏尽览可视化场景。开发商户信用二维码,建立商户信用档案,为社会公众提供快速了解商户信用状态和经营动态的通道,开通消费评价、消费投诉等功能服务,有效解决消费者、商户、政府监管部门三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推行诚信经营承诺,编制承诺书,定期组织实施商户诚信经营承诺活动,记入商户信用档案,通过北京路智慧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展示,同步上报至“信用广州”平台。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行商户“诚信服务分”,根据服务分高低调节日常检查中抽查比例和频次。落实守信激励措施,对守信主体在诚信示范商户评选、政府专项资金申请、临商证照申请、金融服务推荐等领域给予便利、优先、支持等惠企政策。
四是建立小额消费先行赔付机制。为游客提供小额先行赔付服务,已经核实清楚、产品质量容易辨别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产品,小额消费纠纷进行先行赔付。
三、实施成效
设计完成一套符合北京路实际,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商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累计归集商户信用信息共计34万余条,消费者扫码查信近45万余次,商户100%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建立24小时消费投诉维权快速响应机制,消费者为商户点赞1.07万余次,投诉处置完成时间缩至平均3.2小时,消费评价满意度达92.05%,先后荣获“广州市信用创新应用案例”“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等殊荣,两次纳入广州市信用监管创新举措在广州市复制推广,2022年7月代表诚信示范商圈在商务部主办的研讨活动中向全国做经验介绍,并在2022年12月评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8.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诚信街道”
一、主要做法
越秀区以农林街为试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及验收具体标准,为楼宇配备“信用管家”,在街道商会下设“信用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推动商会自律、居民自治、智能监测,为辖内商事主体建立信用监测数据库,从12个维度进行智能分析,每季度出具信用监测报告,提升基层信用治理能力。评选“诚信守法经营商户”,灵活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岗。布局街道“诚信教育讲堂”,设置诚信教育书架,打造“诚信消费购物节”,组织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
二、创新亮点
一是“强”根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诚信街道建设第一责任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把诚信文化宣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项,灵活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岗。成立街道商会信用专委会,制定出台《广州市越秀区农林街道商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章》,围绕会员单位以及商会信用管理所需,明确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培训等3项核心工作,开展商会自律性监管,推动辖内市场主体将诚实守信作为自觉追求。
二是“智”监管。为辖内市场主体建立监测数据库,开展智能分析,定期出具监测报告。支持楼宇、园区等商业载体管理方批量查询入驻企业信用状况,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搭建“7+3”评价指标体系,由越秀区信用工作专家库成员、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商会组成评选组委会,开展区域诚信中小企业评选。
三是“优”服务。梳理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院、海关等部门涉企信用服务事项,在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咨询窗口。为三寓宾馆、汇隆大厦、中粤大厦、粤运大厦等市场主体集聚的重点商务楼宇、科创园区配备“信用管家”。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精准对接融资需求,累计促成贷款1625万元。
三、实施成效
为辖内1.9万余家商事主体建立信用监测数据库,指导辅导55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累计推送2549条风险提示,评选2022年度“诚信守法经营商户”15家,组织开展农林街诚信消费购物节活动,营造了具有信用特色的区域营商环境。
9.广州市越秀区打造“古越今秀,信领未来”诚信宣传品牌
一、主要做法
发布广州市首个信用吉祥物“信羊羊”,连续四年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周活动,组建“诚信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首推“信用越秀云讲堂”线上直播,布局“诚信教育讲堂”,依托“信用越秀”小程序开展线上有奖问答,健全市场主体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体系,以法定代表人、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等人群为重点,举办公益性诚信知识和职业道德诚信教育讲座,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协会商会,积极开展信用政策宣讲和诚信文化教育,及时提炼创新亮点,定期形成典型经验材料,相关情况报国家、省、市媒体刊发或转载。
二、创新亮点
一是打造宣传品牌,连续四年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周活动,组织诚信企业、诚信楼宇、诚信商会(协会)评选活动,制定多项守信激励措施,联合金融机构给予获评主体2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使用资格,并研发多款专项创新金融产品,让守信有感、让信用有价。
二是创新宣传渠道,首创“信用越秀云讲堂”,围绕税务、进出口贸易、失信被执行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市场主体关注度较高的政策措施,每月开展线上主题宣讲活动,将课件PPT和直播回放通过越秀区政府门户网站“信用越秀云讲堂”专区对外公示共享,增强市场主体“知信、用信、守信”意识。
三是发布广州市首个信用吉祥物“信羊羊”,以五羊雕像中的领头羊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分别在国家和省版权局进行作品登记,信羊羊雕塑成为北京路步行街“网红打卡点”。
四是注重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举行越秀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系统梳理总结越秀区信用工作成果成效,形成“四个注重”“一疏通、三融合”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形成了对越秀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立体化宣传。
三、实施成效
累计开展各类诚信文化宣传系列活动200余次,组织开展云讲堂10余场次,20余项信用创新举措在广东省、广州市复制推广,被新华社、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等发布转载典型经验做法超260余篇次。
10.广州市越秀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用服务(越秀)产业基地
一、主要做法
以珠江国际大厦为圆心,“三强化”推动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信用服务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招商引资、发展壮大、运营保障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及合作伙伴政策扶持,推荐参与省、市、区信用应用创新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数据共享。借助“信用越秀”平台,向产业基地定向、适度开放信用数据,覆盖54个市级部门、11个区共589个数据主题、超70亿条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加速信用产品创新研发应用。
三是强化人才集聚。依托省内知名信用行业协会为依托,联合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及信用服务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团队,以项目为最小管理服务单元,探索提供“招商指引+市场对接+投融资促成”管家式服务。
二、创新亮点
一是信用建设领域采用“基地+协会”推进的模式创新,委托广东省信用协会具体承接基地运营,负责行业发展促进、重点领域突破、案例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协会行业力量,有效挖掘市区两级信用服务产业政策,深入开展信用宣传,推动信用应用场景拓展、信用服务产业集聚、信用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
二是发挥信用创新应用优势促进产业集聚,通过信用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优秀信用应用项目集聚,打造越秀区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和应用展示平台,形成公共信用服务平台、信用创新产品孵化平台和信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在基地内吸引和汇集湾区信用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三、实施成效
在企业开办、优质学位、医疗保障、展示宣传、租金优惠等方面,研究针对信用服务业发展的20余项支持措施,赴港澳等地走访调研摸查湾区信用行业发展情况,与信用头部企业开展座谈交流20余场次,结合调研、座谈及行业数据情况,撰写《越秀区信用服务产业集聚摸底报告》,系统规划基地近期、远期建设目标,为区域信用服务产业集聚提供决策参考。截至2023年4月,已在越秀区注册登记的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信用担保等各类信用服务业机构达1939家。
11.广州市黄埔区助推信用赋能惠企政策兑现
一、主要做法
针对惠企政策涉及部门多、管理分散等问题,黄埔区大力推行政策兑现“一门受理、限时办结、免申即享”改革,2021年,在“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实行“信用优先,免申即享”改革,在政策兑现中全面运用信用信息,发挥信用筛查和预警风险作用,不断提升政策兑现效率,搭建便捷高效的惠企政策兑现通道。
二、创新亮点
一是把“严格审核”变为“信用优先”,助企“信易兑”。将企业信用与政策兑现无缝对接,全面运用黄埔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事前介入快速核查并全程预警企业信用情况,对信用评价A级企业,在政策兑现的资格认定遴选、竞争性评选及招商引资优惠中优先考虑;对信用评价D级企业,不得享受政策兑现资金、财政资金补贴,倒逼市场主体增强守信意识。
二是把“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助企“免申兑”。对纳入“免申即享”服务清单的事项,政策兑现服务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方式,提前将政策信息与企业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名单,并自动推送短信至目标企业,企业确认申领意愿后,即可坐等资金到账。
三是把“最多跑一次”变为“最多点一次”,助企“零跑兑”。通过大数据运用助推流程再造和制度提升优化,将原来的“申请、受理、审核、提交收款材料、核拨、拨付”六大流程简化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三个环节,同时增加政府主动公示流程,最大限度尊重企业意愿和保障企业权益。用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全程只需点击一次确认领取。
三、实施成效
政策兑现“信用优先、免申即享”改革以来,政策兑现服务系统累计调用黄埔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企业信用等级信息80万余次,办理政策兑现申请20000件,“免申即享”政策兑现事项办结压缩至最短当天到账,累计拨付资金超4700笔,大幅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12.广州市黄埔区深化行政审批承诺制改革
一、主要做法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黄埔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承诺制信任审批改革,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实现审批、监管、信用“三联动”。企业和群众提出行政审批申请后,审批部门一次性告知其审批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请人书面承诺其符合审批条件,审批部门基于对申请人的信任作出行政审批决定;监管部门同步开展针对性的事中事后监管,及时纠正行政审批环节的失当行为和行政相对人的失信行为,信用承诺及履行承诺情况全面纳入申请人信用记录。
二、创新亮点
一是分类开展审批改革。承诺制信任审批分全信任审批、非核心要件信任审批和要件后补信任审批三类,除向审批部门提交申请书、签署承诺书外,在全信任审批中,申请人无需提交其他材料;在非核心要件信任审批中,申请人仅需提交审批部门要求的核心材料;在要件后补信任审批中,申请人仅提交部分材料,审批部门先行作出审批决定,申请人在审批决定作出后限定期限内补齐剩余材料。
二是建立全链条智能化信用管理机制。事前信用预警,将申请人信用状况作为是否适用信任审批的依据;事中智能提醒,依托黄埔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需要核查或实行要件后补信任审批的事项,在承诺期限届满前,提醒审批部门和承诺人;事后联动奖惩,按照信用状况科学设置“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分类精准监管,区分不同失信情形实施惩戒。
三是实行承诺信息闭环管理。加强承诺信息统一归集、承诺履约管理,明确批后核查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强化全流程信息共享,依法依规开展违诺违法等情形处置,履约情况全面纳入信用记录。
四是创新引入责任保险制度。选取10个部门42项涉及经济利益价值较高、事中事后核查难度较大的涉企经营许可等事项,探索引入责任保险制度,当行政机关因实行承诺制信任审批致使第三人遭受经济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降低行政赔偿风险。
三、实施成效
承诺制信任审批改革已升级至3.0版,共20个部门119项事项纳入审批改革范围,总体审批时限比一般程序压减40%,30%的事项实现当场审批、90%的事项实现1日内办结,实现企业开办最快0.5天办结、“四品一械”100%“证照同办”,一般工业项目基坑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审批时间平均1.5个工作日、最长3个工作日,项目筹建周期平均较改革前缩短6个月以上。2023年以8万元保费撬动高达350万元的保险累计总额,单次事故责任额高达80万元。
13.广州市黄埔区建设信用园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为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整体上统筹“信用园区”建设工作,推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2.0版,并以园区企业公共信用等级、园区信用服务能力为重要评价标准优选“信用培育园区”,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心”,联动银行、投融资机构、产业链“链主”、园区管理方、相关政府部门,链接各类创新资源,助力信用数据转化为信用资本,以信用赋能园区、信用园区赋能优质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亮点
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实施从“信用培育园区—信用园区”“园区内信用优秀企业—?园区内信用标杆企业—全区标杆企业”的双链条“以赛促评”机制。精准把握中小企业、银行、投资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机构、律所、科研机构等业务拓展、成长发展的需求,以信用园区为合作的平台和桥梁,激发创新动能,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助力信用数据转化为信用资本。
二是注重信用应用场景建设。针对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出“信用+园区招商管理”“信用+园区物业服务”“信用+投融资”“信用+产业合作”“信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信用+品牌宣传”等一批信用场景,服务企业发展。
三是加强园区信用公共服务。指导并协助园区对园内企业进行信用培训、辅导、修复;支持园区对信用状况好的企业给予租金、停车费等物业管理方面的优惠;在园区之间、地域之间搭起园区运营机构交流桥梁,开展对接交流活动。
三、实施成效
“信用园区”启动建设以来,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特色产业孵化器竞选成为首批“信用培育园区”。黄埔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组建信用专员队伍负责信用园区培育和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建成由12家银行构成的“信用服务金融机构库”,深入园区为企业提供提升信用水平、享受信用红利的“一对一”定制服务。打造“信用+停车”“信用+租赁”“信用+市场”等10个信用应用场景,累计开展信用主题对接活动50余场,覆盖超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黄埔信用园区建设获得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南方日报等11家中央、省、市媒体报道。
14.深圳市前海合作区积极打造地方征信平台
一、主要做法
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障碍。前海积极引入深圳市地方征信平台(以下简称“征信平台”),2022年1月10日,征信平台运营主体“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正式上线对外运营。征信平台依托“政府+市场”双轮驱动运营模式,充分打通在各个政府部门沉淀的涉企数据,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构建数据归集与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品类丰富的征信产品,为前海乃至深圳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创新融资渠道,注入了“金融活水”。
二、创新亮点
一是优化银行授信评估方式。征信平台通过挖掘涉企信用数据价值,丰富企业画像,优化银行授信评估方式,有效提升银行审批效率,做到“秒批秒贷、即贷即用”。目前已将征信数据产品嵌入银行风控流程,推出20余款征信产品,改善了商业银行授信评估以抵押担保资产等传统征信要素为主的局面,使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更加敢贷、能贷。
二是精准匹配供给需求,提高撮合效率。征信平台与深i企、深金服、信易贷等各类服务平台开展联合运营,深入触达200多万家活跃商事主体,改变目前企业寻找金融机构的传统融资模式,主动匹配金融机构与企业融资需求,提升融资服务确定性。
三是金融先行,反哺社会治理。征信平台推动信用信息服务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场景,打造了“信用+科创补贴”“信用+破产事务办理”“福田信福分”等一系列“信用+”服务项目,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信用+”赋能公共服务,实现反哺社会治理的目标。
三、实施成效
截至2023年4月,平台已归集覆盖深圳市400余万家商事主体信用数据10.7亿条。推出征信产品33款,服务银行及金融机构48家,产品调用量超1800万次,服务企业超13万家,助力企业获得融资超1006亿元。其中87%投放给小微企业,82%为信用贷款,小微企业获得信用贷款比例为77%。
15.深圳市前海合作区推行信用+法律文书送达
一、主要做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前海商事主体数量日益增长,托管制下企业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分离使得法院面临司法文书送达难、企业信息共享难、协同监管难等问题,影响了法院审执工作效率。为解决托管企业需求,推进企业等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进一步优化前海营商环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关于商事主体承诺确认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有关问题的意见(试行)》《深圳市关于推行商事主体法律文书送达承诺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2022年6月,前海管理局会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信用+法律文书送达”工作机制,解决了司法文书送达难、企业信息共享难、协同监管难等问题。
二、创新亮点
一是推广法律文书送达信用承诺制。修改托管协议格式,增加法律文书送达承诺制条款,明确对于提供了电子送达邮箱的企业,即视为同意人民法院以电子送达的方式(电子邮箱和手机短信)送达法律文书。前海管理局将商事主体送达承诺及其履行承诺情况纳入前海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打击虚假地址注册的情况。
二是创新推动托管企业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创新推动在住所托管领域实施文书电子送达,在《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承诺及确认书》中增加“电子邮箱和法人及企业联系人手机号码”作为人民法院以电子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的接收方,并对企业托管线上办理的页面进行改造,引导企业优先选择电子文书送达,从而以信息化手段使送达更加便捷高效,成本更低廉,缩减诉讼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办理周期,实现司法和行政效率双提升。
三是强化前海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利用前海公共信用平台,前海管理局定期共享包括企业托管信息、电子文书送达承诺情况在内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深圳市中院共享前海商事主体所涉审判、执行案件等信息,让涉及信用建设和执法监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融共享,创新信用监管及服务新模式。
三、实施成效
“信用+法律文书送达”工作机制施行以来,截至2023年4月,共12225家企业选择信用承诺及法律文书电子送达服务,解决了企业需求痛点,提高了法律文书送达效率,助力了前海营商环境提升。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