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强的“吸铁石”、最亮的“金名片”,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紧扣“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要求,主动对标先进、追赶超越,不断优环境、提效能、强服务,以“极惠”扶持、“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准”监管,全面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

  为进一步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形成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示范带动效应,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将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宣传活动,聚焦各旗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举措,增进交流、开拓思路、展示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市上下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全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一、招标投标指标: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案例简述:鄂尔多斯市为加大招标投标领域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提升全市工程招标代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制定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场地及现场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招投标动态监管。

  (一)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机制。2023年5月发布关于对《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7月14日,鄂尔多斯市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暨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促进公平交易。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场地及现场管理规定》,并联合市财政局发布《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代理机进场交易行为的通知》。2023年上半年,向进入平台开展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分3批次发放工作证1000余个。

  (二)加强对招标投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动态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2年7月,根据《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2023版)的通知》《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鄂尔多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拟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代理业务的代理机构进行随机检查。此次重点围绕2个方面14个指标进行检查,具体包括招标代理机构的场所设施、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基本条件,委托代理合同签订、评标报告的完整性、招标代理档案归集等招标代理业务开展情况。

  案例亮点:(一)监管对象全覆盖,提升监管实效。检查对象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业务活动所有招标代理机构(含外省、外市进入本市企业),按照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内容具体包括招标代理机构的场所设施、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基本条件,委托代理合同签订、评标报告的完整性、招标代理档案归集等招标代理业务开展情况。

  (二)监管结果全公开,注重监督检查。根据检查内容及检查情况,完成检查结果通报将在鄂尔多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布。对于检查中发现违规行为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查处。根据随机检查结果按相关规定给予企业相应的加分或减分,纳入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考评中。通过此次对招标代理机构开展的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全市房建市政工程市场交易监管力度,对提升全市工程招标代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工程建设招投标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园区用地保障指标

  鄂尔多斯市创新用地政策组合应用

  案例简述:为持续优化管商环境,全力推进项目落地,鄂尔多斯市旗两级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建立了园区及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2023年7月31日,鄂尔多斯市第一宗(汇达一道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建设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将“标准地”“用地清单制”“拿地开工”“四证联发(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证,工程规划证,施工许可证)”一并交付用地单位,实现了“标准地+用地清单制+拿地即开工”创新政策的组合应用,为自治区首例。该项目使用土地为鄂尔多斯市陶尔斯陶瓷有限公司年产高档抛光砖3100万平方米项目,原计划项目生产总用地约1600亩,2011年项目建成后,实际使用约1300亩土地,有近300亩土地处于批而未供状态。

  案例亮点:根据该项目用地的实际情况,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制定盘活利用方案,在保障企业正常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将剩余批而未供土地重新规划,快速完成土地出让和四证联发,一次性明确了各项控制指标,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方式,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标准化工业厂房,让沉睡十余年的低效土地资源再度焕发勃勃生机。同时,有效扭转了以往“企业摊大饼”“亩均效益低”等粗放用地的旧格局。

  三、市场监管指标

  搭建跨区域信用监管暨信息共享战略合作平台

  案例简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跨区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流合作,7月14日,我市市场监管局与山西省朔州市、陕西省榆林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了《三省三市跨区域信用监管暨信息共享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市场主体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互认、守信联合激励应用场景创新、信用信息联动监管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案例亮点: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将逐步打破“朔榆鄂”三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地域隔离,为靶向掌握投资主体注销、分支机构存续、消费者投诉举报、信用联合惩戒、“双随机、一公开”联动监管、全链条监管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切实保障三地市场主体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四、融资服务 指标

  普惠金融服务站 连通乡村振兴路

  案例简述:近年来,鄂尔多斯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通过在金融空白村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搭建金融服务场景,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环境,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农牧民对基础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农牧民生活更便捷。

  一是党建引领,坚守支农初心。鄂尔多斯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坚持“服务中小,服务城镇居民,服务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的战略重点,从信贷资源、产品创新、人员配置等多维度全面助力,争做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通过制定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成立乡村振兴中心,搭建起全行各条线、各部门和各分支行的纵向管理、横向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形成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的经营管理体系。同时,组织各分支行党组织与乡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合作共建,努力构建“党建+金融”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二是下沉服务,跨越距离鸿沟。鄂尔多斯银行坚持“上网下乡”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渠道下沉、服务下沉、产品下沉、资金下沉”的普惠金融发展理念,通过搭建总行、县域支行、普惠金融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渠道服务模式,把先进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送到广大乡村。3年前,鄂尔多斯银行启动了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项目,目前已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68个,覆盖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的152个村庄,累计为农牧民办理各类业务8.5万笔,交易资金3.7亿元,提供金融咨询2万余次,服务农牧民32万人次。普惠金融服务站以满足农牧民基础金融需求,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主要为农牧民提供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等金融服务,为村民提供小额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服务,能有效满足当地村民基本金融需求。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建设,实现了村民“银行窗口就在村口”的愿望,切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是创新产品,解决融资难题。鄂尔多斯银行以普惠金融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加强银行卡支付业务管理和宣传,创新信贷等金融产品,努力构建乡村金融产品体系。推出“乡村振兴主题卡”,为农牧民免费提供上门开卡服务,累计发放2.1万张“乡村振兴卡”。该卡免年费、工本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短信通知服务费等多种费用,为持卡人提供涉农意外保险、医疗服务、农技指导、农产品物流等多项权益服务。截至目前,减免乡村振兴卡开卡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约50万元,为1150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办理了二维码收款码牌,免收手续费用200余万元;为2万余万名村民免费办理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短信银行,指导村民使用现代化支付工具,享受快捷的金融服务。此外,推出了“农耕贷”“养殖贷”两款信贷产品,由普惠金融服务站站长摸排所在村庄农牧民金融需求,协助村民申办贷款,通过服务站办理个人涉农贷款1.09亿元。与此同时,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鄂尔多斯银行积极借鉴同业先进经验,以普惠金融服务站为载体,在整村授信模式基础上,遵循批量授信原则,开发上线“乡村振兴贷”产品,实现“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动态调整”,产品预计7月底上线。上线后将为产业振兴、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是多方合力,搭建普惠场景。鄂尔多斯银行以普惠金融服务站为阵地,积极对接当地公安局,通过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利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效应,结合公安机关反诈知识专业性和鄂尔多斯银行金融知识宣传优势,多角度、多方面融会贯通,让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安全支付、安全用卡、征信知识等宣传更聚焦、更精准,将教育宣传工作延伸至老百姓身边,形成“1+1>2”的宣传合力,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举办乡村振兴春季“春日行动”,夏季“菁华行动”,秋季“丰收行动”,组建“鄂尔多斯银行金融乌兰牧骑”,开展了送春耕、养殖讲座下乡,送金融知识下乡,送义诊义剪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助农贷款下乡,给农牧民送去金融知识,提高了农牧们的金融素养,深受村民好评。2022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达600余场,

  五是全面赋能,提升综合服务。在做好助农取款服务的同时,结合村民生产生活需求,鄂尔多斯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增加了贷款咨询、个人贷款查询还款等金融服务,将社保医保缴纳、代缴水电费、代缴电话费、免费法律咨询、电商物流、快递收发、乡邻书屋、打字复印等社会服务引入服务站,逐将普惠金融服务站打造成综合性服务驿站。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鄂尔多斯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站建立了乡邻书屋,旨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服务站“立足农村、服务农民”的作用,打造村级“文化中心”“服务中心”,使普惠金融服务站成为乡风文明的“星火地”,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搭桥开路。目前,鄂尔多斯银行已在10家普惠金融服务站设立了乡邻书屋,可满足不同村民的阅读需求。建在服务站里的乡邻书屋犹如灯塔,照亮农村的文化生活,更给农牧民带来福音。

  六是助农增收,践行社会责任。鄂尔多斯银行利用行内“内购会”“年货节”等活动契机,依托线上商城和积分商城,积极对接市乡村振兴局“优品荟”等平台,通过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等方式,协助农牧民开展农副产品销售活动,帮助其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此外,帮助农牧民对接鄂尔多斯银行银商联盟合作的163家超市,推荐种养殖户作为超市供货商,解决滞销农牧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各项措施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00余万元。鄂尔多斯银行以“改变一个人,致富一个家,造福一个村”为宗旨,坚持“村民服务村民”的原则,通过调研摸排,遴选当地服务意识强、品行正直的村民担任站长。通过300余场业务培训、异地交流等,不断强化站长业务操作及服务村民的意识,提升站长服务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已解决168位村民的就业难题。

  案例亮点:鄂尔多斯银行在搭建了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通过制定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成立乡村振兴中心,搭建起全行各条线、各部门和各分支行的纵向管理、横向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形成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的经营管理体系。同时,鄂尔多斯银行坚持“上网下乡”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渠道下沉、服务下沉、产品下沉、资金下沉”的普惠金融发展理念,通过搭建总行、县域支行、普惠金融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渠道服务模式,把先进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送到广大乡村。

  五、创新创业

  搭建“数字乡村”小舞台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

  案例简述:鄂托克前旗以“数字乡村大脑”为底座,围绕“一村一码”“一街一码”“智慧大田”等业务场景全力打造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六大库”建设,整合相关数据资源,与北京芸播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智慧大田生产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集成作物自身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气候、土壤、生物等数据,为农业生产决策者提供基础农田数据分析、玉米种植类型分析、玉米栽培模式分析、玉米长势分析、农业生产投入管理分析和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价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者提供更加精准、实时、高效的农业决策服务。

  案例亮点:选取17个新型经营主体打造智慧农场示范户,配备农田微气候、土壤墒情、田间病虫害、苗情等动态监测设备,结合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和智慧大田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玉米整个生育期8—9次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达到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30%以上,降低整个生育期的化肥施用量25%以上,产量增加10—15%,每亩经济收益可增加200元左右。同时,采取“中心+人才团队+企业”的方式,打造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农牧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植保飞防、农资配送等服务。

  六、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指标

  “知产”变“资产”??准格尔旗首家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亿元

  案例简述: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加大质押融资工作力度,指导各类市场主体运用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让更多优质创新企业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5月6日,经过多方努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准格尔旗发放第一张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内蒙古生力民爆有限公司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准格尔旗煤田农村信用合作社1.9亿元贷款,是内蒙古旗县中目前金额最大的一笔质押融资,极大地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困境,更大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支撑,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

  案例亮点:准格尔旗首家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亿元,是内蒙古旗县中目前金额最大的一笔质押融资。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让更多优质创新企业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支撑,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

  七、宜居环境指标

  案例1:城乡学校“一对一”精准帮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2022年8月,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市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建立了市级统筹、旗区规划、学校主导三级联动机制,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强弱结合、规模适度”的原则,通过“名校领衔”“优质校+乡村校”“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成长校”“区域外名优校+本地校”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和学校联盟,全域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

  吉日嘎朗图小学(吉小)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为有效解决师资薄弱、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等突出问题,2017年在市、旗区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与城市核心区的优质校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康三小)开始了互动合作,2019年正式建立了“城乡一对一”,结对共建校。依托现代化的“网际互动教室”,康三小充分发挥师资、管理、教学、信息化“四大优势”,在办学理念、资源、措施、技术方面,与吉小实现“四大共享”。康三小多次通过赴吉小“精准送课”、“网络同频”公开课等,开展累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同步课堂+网络研修”50余次。

  案例亮点:我市以康三小与吉小作为“城乡协同 结对共建”试点,着力推进“一对一”精准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镇优质校带动农村薄弱校、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典型经验。

  吉小先后有3名教师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2名教师荣获旗级荣誉,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如今,吉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落实“五育并举”,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生“一分两率”(即平均分,优生率和及格率)在区域内处于优秀等级,荣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校园、全国“啦啦操联赛”少儿公开组第七名及旗级多项荣誉,1人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下一步,在对标先进、总结区域结对共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全域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力打造区域优质教育集团,依托“互联网+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打造“三个课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市、旗区财政投入2400余万元,大力建设“网际交互教室”,首批覆盖到34所小规模学校的每个教学班,为各学科实现“与名师同步”课堂、“同步远程”教学研活动做好保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辐射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同步优质均衡。

  案例2:智慧医学影像云平台

  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三甲医院影像检查量快速增长,医生工作强度大,而基层医院相对人才缺、能力弱。患者出现重复检查,医保长期承压。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任务》 (国办发〔2021〕20号),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成立推进分级诊疗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专家组的通知》(国卫办医〔2020〕301号),通知“成立推进分级诊疗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专家组”。建立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多级诊疗救治实时联动。并可逐步扩展到乡镇卫生院,构建医联体单位高效救治多级协作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体验。

  案例亮点:目前,鄂尔多斯市影像云是西部地区地级市范围内的首家。智慧影像云平台建成并运营,实现了基于鄂尔多斯全市的便民数字智能胶片应用,已有21家医疗机构接入影像云,累计上传检查量47万多例。

  下一步,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开展远程影像及数字胶片普及使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心电、远程超声等服务。还将在旗县级以上医院建设影像中心和心电中心,实现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做检查,旗县及以上医院出具体诊断报告。

  案例3:“无废城市”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案例简述:2022年11月,我市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从城市整体发展层面推动固体废物管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系统谋划我市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下的“无废城市”建设行动路线图,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相融合,推动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形成鄂尔多斯“无废”发展模式。

  (一)精心绘制无废发展蓝图。我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系统谋划我市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下的“无废城市”建设行动路线图,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相融合,推动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目标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形成鄂尔多斯“无废”发展模式。建立起了“4+10”制度体系,形成督导督办、会商会议、工作调度和信息报送四项工作制度,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制度的通知》(鄂无废办发〔2023〕1号)《鄂尔多斯市“无废细胞”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了十类“无废细胞”评价指标和考核程序,并将创建“无废细胞”工作任务纳入各旗区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任务清单,目前已完成首批23个“无废细胞”创建。创新“1+9”的工作方案体系,即一个全市总体方案,九个旗区子方案,以指标清单、废物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为主要抓手,有机衔接国家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工作要求,稳步对接各项任务目标按期实现,目前,九个旗区全部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二)着力破解煤基固废利用瓶颈。建立“一库两标准”创新示范体系,利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特征属性数据库”为固废资源利用企业提供可调研、可参考、可分析的基础资料,打开鄂尔多斯市工业固体废物面向全国资源化利用的大门;制定煤矸石、粉煤灰小流域治理环境技术规范和工业杂盐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两项标准,拓宽煤矸石、粉煤灰利用的途径,加大消纳量,推进煤化工行业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建成一套以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行业、团体标准为支撑的固废利用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特征属性数据库”正在申请资金中;已全面启动《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开展沟壑充填生态治理技术规范》内蒙古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目前正在与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设计试验方案。

  (三)以固体废物驱动绿色经济引擎。立足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相融合,通过扶持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壮大,为地区经济绿色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探索设立“固废基金”,压实产废单位提高固废利用率的主体责任,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固废利用产业发展;创建社会源危险废物线上交易平台,打通危险废物利用单位和产废单位的信息盲点,促进社会源危险废物高效利用。通过实施煤矸石制备高强轻质墙体材料、粉煤灰制备氧化铝和铝硅合金,以及通过煤基固废实施小流域生态治理、塌陷区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切实提升工业资源的二次利用的同时,重建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水平,为现代农牧业、风光新能源等产业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效驱动。

  案例亮点:经积极申报,我市于2022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以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抓手,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煤矸石用于自然沟壑充填及生态治理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探索出一条煤矸石协同区域生态治理与现代农牧业耦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二产行业有效反哺一产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制备铝硅合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煤气化渣全量化利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一)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壮大,成为我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到2025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得到有效控制,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物质循环、项目协同、产业联动形成较大规模,固废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市固废利用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形成“无废园区”三个以上,建成“无废工厂”50个以上,“无废城市”建设达到全区领先水平。

  (二)“无废城市”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在广度上,形成大气、流域、土壤和固体废物协同处理的路径和模式,坚持治气、治水与治废一起抓,构建“大无废”格局。在深度上,深度发掘煤基固废、焦油等工业产品资源利用潜力,全市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行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强化。在融合度上,“无废城市”成为与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等数据互联互通,固体废物智能化和精细化监管平台发挥实效,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成为“城市大脑”的组成部分。

  (三)无废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创新无废宣传渠道,扩大无废宣传覆盖面,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到2025年创建完成300个“无废校园”“无废社区”“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将“无废”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无废城市”建设逐步迈向“无废社会”,形成无废城市人人共建,无废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下一步,按照《鄂尔多斯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任务,积极推动煤基固废利用产业发展壮大,筹办好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会。

  八、政务服务指标

  案例1.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办”

  案例简述:为进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乌审旗政务服务局会同司法局、民政局创新推行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办”。6月13日,申请人王先生通过蒙速办APP“一件事一次办”模块,一次性提交申请材料。通过系统将办件申请推送至审批部门,办件信息在“一件事一次办”审批管理系统依次流转,嘎查村(社区)负责核实并反馈申请人及家庭经济基本情况,民政部门负责核实申请人是否属于低保家庭或特困人员,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再根据“一件事一次办”审批管理系统中联办部门反馈的信息和要件材料,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指派援助律师,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只跑一次”。

  案例亮点:制定《乌审旗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及法律援助“一件事”办理流程图,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实施范围以及办理流程等内容,让法律援助服务程序“一目了然”。同时,通过数据共享、并联办理的方式,依托“互联网+”,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反馈、一纸评价”办理模式,持续扩大法律援助业务覆盖面,实现法律援助“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案例2.鄂托克前旗公安局推出“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派出所

  案例简述: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公安局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在全旗推进政务服务“一站式”派出所窗口建设,努力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水平,将派出所“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作为推进“人民群众办事满意度”的提升工程,将治安、户籍、交管等高频简单业务延伸至“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派出所办理,在全旗范围内形成了以旗政务服务大厅为中枢、以派出所为补充的公安政务服务辐射体系,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安政务服务“便利店”和“综合服务站”,实现群众办事出门就办、马上即办、随心可办、随时能办。

  案例亮点:通过公安政务服务向群众“家门口”延伸,将户政、交管、治安等各警种业务集中到“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派出所办理,做到“不分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让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