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发布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角度,通过研究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现状及国内发达地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中的典型做法与优秀案例,从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和环境优化三个方面提出湖北省在现有服务工作基础上实现能力提升的对策,为湖北省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提供决策依据。

  一、引言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打开全省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新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与此同时,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战略定位,而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是湖北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这都对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找准“跑道”,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从而实现全省知识产权服务提档增效的目标迫在眉睫。文章从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角度,通过研究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现状及国内发达地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中的典型做法与优秀案例,从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和环境优化三个方面提出湖北省在现有服务工作基础上实现能力提升的对策,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提供决策依据。

  二、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背景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承担或者主导开展的,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主要环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知识产权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政策、公共服务产品、信息公共服务、数据开放共享、便利化政务服务、政策业务咨询等基础性服务的授益性行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基础是公共服务体系,载体是公共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内容是提供政策保障以及免费或低成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目标是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助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效能,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有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与2008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不同,在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新增了“服务”这个重要环节,将知识产权服务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同时《纲要》明确“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任务,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在国家知识产权局随后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又具体提出了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近日,湖北省正式印发《湖北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就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做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知识产权服务提档增效”的目标,部署了“着眼高品质,强化知识产权服务”的任务,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全省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1.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各级各类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需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湖北,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湖北省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初见雏形,湖北省专利运用转化平台、新一代湖北省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等服务资源供给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构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扩展到1711家,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然而,我省近2000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只占全国的2.34%,其中专利代理机构只有190家左右,在中部占比都不高,且规模都不大,与东部省市的差距更是明显,市州层面的公共服务机构更少。这说明,我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一体化、一站式、标准化的服务需求。如何构建湖北省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亟须迫切。

  2.专业高端人才缺口较大,服务支撑乏力

  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需要大量的知识产权人才来做支撑。目前,湖北省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结构还不够优化,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知识产权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一定程度存在。对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知识产权对外公共服务人才专业性知识掌握类别单一,复合型高素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稀缺,也是服务业普遍需要改善的现状。再者,知识产权人才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够理想,导致专业人才容易出现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缺失,对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工作造成阻碍,容易影响队伍稳定,出现服务工作的“青黄不接”而影响工作效率。在知识产权职称评审条件中,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与服务全链条中的工作指标涉及不够全面,专业激励和倾斜政策不够明显,存在一定局限性。自2020年知识产权职称改革后的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湖北省公共服务机构中通过高级知识产权师评审数量寥寥无几,知识产权事业专业高端人才支撑乏力。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推进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实施的大背景下,市场间竞争的核心关键已经从传统的生产领域逐渐转变为知识产权领域,知识产权行业竞争正在逐步由国内向国外扩张。由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和行政机构设置上的差异,部分市州知识产权事业较发达地区如长江中游群起步较晚,行业发展基础和知识产权行业“应激性”较弱。如果不继续抓牢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应激性”较弱的区域会直接导致本土经济的落后,对推动湖北省城市圈(群)协同发展造成阻碍。而服务工作的落后会使服务工作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被迫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影响服务人员队伍稳定,长此以往,造成整个知识产权环境生态失衡,形成恶性循环。

  4.国际环境变换使得公共服务机构面临挑战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正在逐步地内部融合以及向外延伸,国际市场间竞争的核心关键已经从传统的生产领域逐渐转变为知识产权领域。就专利数据来说,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近三年发布的主要工作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相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快的增长,体现了海外专利布局对于中国制造“走出去”,外国企业“请进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湖北省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1691件,其中有162家企业提交国际专利申请,较去年增加24家,增长率为17.39%,“走出去”服务需求持续增加。2022年5月5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与《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已正式对中国生效实施。这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向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治理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

  推动市州和符合条件的县市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级中心和宜昌、襄阳中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维权援助中心、培训基地以及专利、商标服务窗口的公共服务职能。

  (1)优化基础业务服务设置,规范标准流程

  越是承担基础服务的机构,程序标准化工作就越重要。所以研究和梳理服务工作流程,从如何让服务更加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找准当前制约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打造出一套规则明确、程序简化、办事方便的工作标准。打造全省一把尺,统一标准化口径,从全局整体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的形象和公信力。服务工作既要提高质量,又要保障效率,这就需要不断提升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质量和效率的协调统一。要继续夯实基础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管理的规范化;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对服务工作的智慧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2)加强分析专利数据的能力,为数据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数据环境下,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可以反映出一定规律,可为专利预警和专利导航工作提供指引,为区域内产业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服务机构可基于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大数据全面量化的技术潜能,寻求一元转向多元发展理念,激活专利数据的内在价值,促进技术、业务与数据的融合,从而推进政府决策的精准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和社会治理的科学化。

  (3)借助新兴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信息化公众平台

  在实际的工作中,服务工作人员在宣传政策文件和法规的时候常常遇到诸多障碍,这还是由于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非一日之寒,唯有长期有效持续化的观念渗透才能改善民众的思维方式。首先,在不断加强“咨询、传播”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政策宣传工作,加强公众对专利事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其次,利用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普及培训教育。对于知识产权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例如高校师生、科研机构以及专利代理机构人员等,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宣讲,制定工作服务手册,将知识产权服务思路落到实处;对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普通民众,利用大众化媒体将知识产权新动态新政策广而告之,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本能思维能力。结合对外办理事项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联合现有知识产权办事系统,强化网站的服务功能,增设学习教育栏目,对知识产权的各种政策、法规和公告等统一管理,及时更新。

  (4)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

  加强对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分析知识产权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法的建立和实施做出有力支撑。“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立法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立法研究一定要具有超前性。实践证明,前瞻性、储备性研究越充分,决策效率就越高、决策质量就越好,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才会越从容越自如。面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变革与时代发展,对知识产权法律精神的挖掘和升华,有助于服务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职工作,更容易发现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在推进实施中的冲突和矛盾,及时填补法律空白、完善服务机制,从而突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壁垒。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根本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全面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形成尊重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强化离不开人才队伍的优化,要关注基层服务人员的发展与成长,采取激励措施稳定人员队伍,营造个人与事业相互成就的和谐风气。在保证基础性服务人员的稳定下,应构建多层次高水平人才梯队,畅通骨干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适当给予基层服务工作人员政策倾斜,鼓励优秀人才在基础服务工作中脱颖而出。建立科学的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将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业绩纳入技术职称认定范围,全面评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业务指标。

  面对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要多关注服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疏通负面的“情绪劳动”。探究服务人员的主动服务行为,即服务人员自发产生服务意识,并且提前预测服务对象的需求,再提供与预测需求一致的服务。服务人员的主动服务行为,可能被个人特质、自我效能感、情感组织承诺、领导风格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正确的培养、教育、训练引导激发服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变成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从而避免“服务冗余”的现象出现,有效地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建立起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2.优化服务业发展生态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保障

  新时代新要求需要公共服务机构凝聚新共识来合力推进工作,来实现湖北省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新提升。

  (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找准定位

  由于我省各地知识产权“应激性”强弱有别,这就需要各市州根据自身创新意识服务需求、经济发展情况等特点,建立起与各自区域知识产权相匹配相适应的发展生态。充分利用各地域“优势+知识产权”的思维打造因地制宜的服务策略,为重点产业锦上添花。处于“强核”的武汉城市圈,高水平建设武汉东湖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2~3家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载体,培育引进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处于“弱圈”的地区,要强化知识产权服务的“本能反应”,打造发展生态中的“适者生存”本领。针对旅游业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可通过“商标+文创”“外观设计+文创”形式发散思维加强品牌效应,讲好“湖北故事”;农业农村地区、脱贫地区可通过地理标志和植物新品种途径加大宣传,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夯实行业基础。

  (2)优化供给,稳定服务业生态系统

  全面整合国家、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做好软硬件基础配置,打造全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好大数据,精准匹配创新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促进创新成果运用效益最大化。做到线上只进一网、线下就近办理,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织牢织密全省知识产权服务网,横向纵向优化环境配置,稳定服务业良性循环。持续推进“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知识产权职业教育,提升行业自律,规范代理活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3)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必然

  对于传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来说,实现全面性公共服务工作拓展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产物,这不仅要求公共服务工作由单一向多元拓展,同时还需要从国内向海外延伸。目前,创新主体想要在海外目标国家或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主要可以通过PCT(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巴黎公约(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种途径进行专利的申请,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马德里协定(商标)、海牙协定(外观设计)或者里斯本协定(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等途径进行申请。在我国知识产权国际申请中,PCT(专利)和马德里协定(商标)途径运用较为广泛,尤其是PCT申请。主要是因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PCT体系,申请人提交PCT申请时,处于便利的考虑会选择电子申请,即通过CEPCT系统(pctonline@sipo.gov.cn)提交。2022年5月5日《海牙协定》生效首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企业积极提交申请,拓宽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湖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建设多元化,知识产权工作服务体系,还需要了解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申请的环境动态,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