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聚力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引力场”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5月,世界银行正式发布营商环境评估新体系B-READY的指南手册和方法论手册,新指标在企业全生命周期中设置了“企业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服务、争议解决、企业破产”等10个一级指标,以“法律框架、公共服务以及二者结合的效率性”为评估维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什么是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青岛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聚力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努力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进位争先。
对标国际一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高水平制度供给有利于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塑造新的比较优势,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成熟的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银行新旧两版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是以企业从设立到破产的全生命周期来组织排列的。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也是青岛今年持续优化改革服务供给,提升各类经营主体满意度的重点之一。
聚焦企业登记,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搭建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原来半个多月才能完成的手续,现在一部手机、最快半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拓展外资全程网办企业类型,将外资合伙企业、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业务纳入全程网办系统,助力企业“不见面”落户;
聚焦市政公用服务,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搭建市政公用服务“共享窗口”,推进燃气、供热、供电、自来水等共享服务事项“一次办”;
聚焦争议解决,青岛打造上合“法智谷”品牌,做优涉外法律服务,引进国内外288家法律机构,建立全国首家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共享平台,助力企业大胆“走出去”;
……
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两个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是青岛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内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深化上合经贸综服平台2.0版本建设,优化一站通关、跨境物流、全链物流、智税引擎等八大功能,全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招大引强,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开放融通提供示范方案。青岛自贸片区有效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创新企业设立智能审批,推行企业许可“无感续证”,设立全省首个才企综合服务集团,新增企业主体、纳税主体分别是成立前1.6倍、1.5倍,营商环境张力不断增强。
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各国规则、标准的衔接与统一,更好促进国际合作,是提升企业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硬举措,也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青岛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5类、90个,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个,项目类别和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完善要素保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从一组数据中,可以反映出外资企业对青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满意程度——今年上半年,青岛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占全省24.4%。
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外资对青岛“青睐有加”。8月,世界500强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再度“加码”青岛,在此前投资4.5亿美元基础上,增加2.5亿美元投资扩大产能。“我们给阿斯利康量身定做了一套落地的支持方案,既包括政策方面的支持,也包括人才来了以后在教育、医疗、商贸、交通等方面的配套支持。”青岛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王震表示。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味跟跑是不够的。如何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独特吸引力?关键是“用心”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让企业安心发展。
比如,打开“青岛政务网”,可以选择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尽可能满足各类企业国际化需求。再比如,青岛市商务局今年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青岛市重大外资项目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关于青岛市外资研发中心核定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制定“一国一策”工作方案,组织行业领军企业、优势产业带及海外仓运营商等企业拓展境外销售网络,助力企业“走出去”。
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是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今年,青岛市口岸办会同相关口岸单位制定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24项措施,在深化口岸通关物流全链条改革、大力推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提升涉企服务质效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打造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示范高地。
涉外法律保障同样是外资外企关注的要点。青岛中院专门编写了中英文《涉外案件诉讼指南》《涉外商事案件举证指引》以及30万字的《涉外商事审判实用手册》,规范法律适用;与青岛仲裁办建立了中外法律专家参与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机制,助力化解涉外商事纠纷;与青岛市台港澳办、台商协会建立涉台纠纷联处工作机制,聘请台胞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纠纷化解。同时,在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设立涉外巡回审判庭和专门合议庭,助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打造宜居宜业生态,让企业留下来发展好
如果说把企业“引进来”拼的是政策、基础配套等“硬条件”,那么“留下来”还要依靠本地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传统、服务水平等“软环境”。
有专家将世行新评估体系“B-READY”翻译为“宜商环境”,认为好的营商环境应当让企业感觉像“家”一般具有亲和力。
今年以来,青岛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各类企业留下来、发展好。
口岸是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窗口”。青岛港持续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港口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新增4个内陆港,开通2条海铁联运班列;青岛机场现已恢复运营首尔、东京、迪拜、伦敦、莫斯科、悉尼等27条国际和地区客货运航线,即将开通加德满都、法兰克福等客货运航线,通达四方的空中“大动脉”正逐步形成。
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能够吸引外企、外资,也能吸引高水平人才。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水平,上合国际人才双创产业园应运而生,项目建成后,可满足200余家企业办公需求、1000余人居住需求,吸纳就业3000人以上。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高精尖缺”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深化工程技术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贯通发展,深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不断加大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支持力度。青岛市科技局面向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和青岛高新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专窗,方便服务对象就近办理,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两证办理时限减少至7个工作日。
加强城市宣传推介和综合营销,全面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青岛放大对外开放优势,充分利用国际性会议、会展等平台,在汇聚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在为企业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展示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今年上半年,青岛共举办会展活动140余项,承办了山东省旅发大会、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中日企业家青岛对话会等重大活动。
与国际接轨,能更好地看清自己。在全球彰显特色,考验的是综合城市功能和资源配置能力。青岛正以更高水平开放作为城市经济“流量入口”,不断塑强国际化营商环境新优势,打造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全球优质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持续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在世界舞台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风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