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落实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重点城市的数据要素改革方向和模式无疑成为全国各地数据要素改革的标杆。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和丰富的改革经验,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为促进数据要素体系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由于各城市改革方向和特色有所不同,本文将就数据要素改革主要城市的改革方向和模式进行盘点和分析,从而为全国各地的数据要素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一、北京:注重公共数据体系建设,发挥数据要素丰厚基础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对于数据要素发展有着引导作用。北京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突出模式是注重数据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发挥公共数据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数据产业基础丰厚,发展前景较好,力争到2030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
1. 北京市数据要素改革的优势
首先,北京市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已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率先落实了数据产权和收益分配制度。北京市无条件开放数据量全国领先,2021年调用政务数据量超过27亿条。其次,北京市作为政治中心、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拥有丰富的数字经济资源,有利于加快试点示范和政策创新。最后,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且注重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主体作用,推动了数据要素人才的流动,促进数据对社会的开放。
2. 北京市数据要素改革的主要举措
第一,北京加强对公共数据的改革,发挥其拥有丰厚数据资源的优势,建立全市公共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和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设立金融、医疗、交通、空间等核心领域的公共数据专区,推动公共数据有条件开放和社会化应用。北京致力于借助国企和央企基础,鼓励在京国企央企成立数据集团,促进数据要素整合。探索建立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采用分红、提成等多种收益共享方式,平衡兼顾数据来源、采集、持有、加工、流通、使用等不同环节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第二,北京注重数据价值化建设推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建立数据交易机构预定价、买卖双方协议定价、按次定价等数据产品定价模式,支持开展数据入股、数据信贷、数据信托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数字经济业态创新。第三,北京市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努力打造数据流通“亦庄模式”。北京市亦庄区建立了北京国际数据实验室、国际数据空间协会中国数据中心等数据要素先行机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据流通,开展数据基础设施研究和建设,有效解决数据安全、高效、可信、合规流动问题,构建国内国外数据流通双通道,服务北京数据先行区建设。
纵观北京数据要素改革,不难发现其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已相对完备,对数据要素发展模式的规划十分完善。未来北京数据要素改革首先应当更为注重利用自身优势,北京具有众多成熟数据企业资源,但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应注重发挥数据企业资源,促进相关体系建设。其次,应当注重数据价值化机制完善,应当注重数据确权,数据估值以及价值化相关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要素改革全面发展。
二、上海:产业数据多元化发展,推动数据监管体系建设
上海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是我国数据要素体系的枢纽,上海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是突出产业化、市场化。上海市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基础好,目标是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上海要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依托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深化数据交易机构合作。到2025年,挂牌5000个可交易数据产品,服务10万家数据供需主体。
1. 上海市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基础
首先上海市有众多分工明确的数据要素机构,如长三角地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市企业数据中心等,为建立数据要素收集和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上海市政府注重产业化建设,注重金融、航运、商贸物流、科技、制造业等重点板块发展建设,培育通信、医疗、交通、能源、信用等特色板块,产业分化丰富。最后,上海在数据要素改革中地位特殊,形成了由长三角到全国性枢纽再面向世界的数据要素格局。
2. 上海市数据要素改革的重心
首先,上海市不断健全数据要素产业化发展体系,注重培育相关的商业模式, 并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措施。上海注重培育多元利益相关者,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数据集和品牌数据产品,推动金融、科技、航运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参与,进而促进数字产业的创新发展。上海市将以上海数交所为核心抓手,统筹联动张江科学城范围内浦东软件园、陆家嘴数智天地、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上海金融数据港、浦东数商云港等数据要素功能平台和产业园区,打造“一核三园两港”空间布局,构建数据要素产业发展闭环和开放生态。其次,上海注重数据价值化建设,上海探索形成以上海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为纽带的数据资产评估机制,在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建构数据要素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制度,率先在浦东试点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最后,上海注重数据要素监管体系建设,上海不断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黑市交易,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数据要素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上海也应注重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证核心技术不外泄,机密数据不外流,维护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数据资源安全。
总的来说,上海市在数据要素产业建设上蓬勃发展。未来上海市应当以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基调,推发挥核心产业企业集群的主体作用以催生数字红利的释放,提升数字经济的质量,持续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要素配置和创新中心,同时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涉外数据监测机制,严格保护涉密数据,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
三、深圳:发挥经济特区优势,注重数据要素体系化发展
深圳是我国经济特区,对我国粤港澳地区数据要素发展,对于我国数据要素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圳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特点在于全方位的体系发展,同时注重数据要素生态开放建设,体现了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主体地位。
1. 深圳数据要素发展优势
首先,深圳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国家给予深圳数据要素改革高度重视,推动体系化的数据要素建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在方案中,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被重点提及,从数据要素市场制度、政府数据共享、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建设三大维度描述了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其次,深圳承载着我国南部面向粤港澳,面向国际化的任务,数据资源储备丰富,数据企业发展较好。截至2023年8月31 日,已完成登记的数据交易累计1041笔,跨境交易25笔,覆盖金融科技、数字营销、公共服务等 180 类应用场景,交易规模全国第一。最后,数据要素发展监管体系较为完善,为后续数据要素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监管基础。
2. 深圳数据要素发展方向
一方面,深圳注重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深圳依法设立数据交易平台,制定交易制度规则,培育高频标准化交易产品和场景,推动探索数据跨境流通、数据资产证券化等交易模式创新。数据产品和服务供需双方可以通过数据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撮合、签订合同、业务结算等活动。鼓励数据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中介等服务机构合作,形成包括权益确认、信息披露、资产评估、交易清结算、担保、争议解决等业务的综合数据交易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深圳不断推进数据价值化建设,推动数据登记,发挥数据数商主体作用,深圳市鼓励市场主体加强数据开放和数据流动,推动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发展。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界定了适用范围,对适用人群中的登记申请人与登记主体进行了定义并明确了其权力,界定了主要流程数据要素登记各种情况相对应的具体流程进行了说明,该办法界定了不同数据要素主体的权责责任。最后,深圳注重发挥自身枢纽作用,建设数据要素生态体系,国家智库联合企业,建设开放群岛开源社区,助力加快建设全国数据交易统一大市场,以开源开放的方式充分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关键基础技术发展。推动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全市试点发展,建设数据合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深圳市数据要素改革方位全面且发展迅速。未来深圳数据要素发展应当持续发挥数据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机构指导作用,对于跨境数据交流应当更注重完善相关监管机制,持续推动数据要素核算体系发展,持续推动数据入表,健全完善以“直接统计+间接推算”“调整成本法”为核心的统计核算方法体系。
四、广州:注重数据基础建设,推动数据要素核算体系建设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近年来一直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广州是我国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广州市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特色是强调数据要素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齐头并进,以数据要素产业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今年8月,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布了《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以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智慧城市为总体目标,将广州打造成为全球数据要素市场核心枢纽、全国超大城市韧性智治标杆、湾区全龄友好温馨人民城市、全球先进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规划》与此前发布的《广州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共数据管理规定》《广州市数据条例》等文件一道构成了广州市数据要素产业政策指导体系。数据要素产业“广州模式”主要举措包括:
第一,广州市注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存算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建设双千兆网络标杆城市,积极构建全球网络汇聚中心,加快能源、交通、水务等传统设施数智化改造,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存算枢纽,建设世界一流的算力服务高地,进一步提升广州信息核心枢纽地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二,广州市鼓励数据要素纳入经济核算,鼓励企业将数据资源纳入企业财务报表,规范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数据资源会计信息披露,并推动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核算体系。第三,广州市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市政府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授权公共数据运营机构来统一负责本市公共数据运营工作。自2022年广州数据交易所和深圳数据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后,广东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上成果明显,当年累计交易额超过17亿元。2023年广东数据交易额预计将突破50亿元。最后,广州市强化数据权益保护,一方面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人格权益,另一方面规定经营主体对其在数据处理活动中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享有财产权益。在此基础上,探索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广州市还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了所有权、突出了使用权,推动数据在用起来过程中发挥更大价值。
总体来看广州数据要素发展规划,不难发现其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已相对完备,日后更需在现有基础上发挥区位优势,加速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产业化,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以数字技术优化“全域服务治理模式”,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五、贵阳:依托贵州大数据交易所,构建数据要素交易生态
作为近十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在黔贵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不仅有一座座世界级大桥,更有全国领先的数据中心。2015年,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并完成首批数据交易,为国家开展数据流通交易,推动数据确权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近年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组织架构、数据产品、交易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整体仍处于创新探索阶段。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流通”。2023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预计将达到10亿元,数据交易生态企业达到500家。贵阳市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强调探索流通交易数据价值和交易模式,打造面向全国服务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积极培育构建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体系,促进数据交易规范化、市场化,已经形成数据要素产业“贵阳经验”。贵阳市数据要素产业政策通过抓顶层、建平台、定规则、育生态等四个方面来引导、规范数据流通交易。抓顶层方面,建立了“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新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体系架构,形成了“一中心+一公司”的新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新体系架构。建平台方面,通过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新技术,完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数据归集、登记、交易、结算、支付等功能,实现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产品“可控可计量”、流通行为“可信可追溯”,初步形成了数据流通交易的基础设施。定规则方面,针对当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确权难、定价难,市场交易主体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一系列痛点难点问题,贵州在全国首发数据流通交易规则体系。育生态方面,通过围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引进一批“数据商”,提升数据交易效率,在数据经纪、合规认证、资产评估、安全评估、人才培训等方面培育一批“数据中介”,打造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体系,构建流通交易产业生态。在数据要素产业辉煌成就的基础上,贵阳市应着重防范债务风险,积极推动产业转型。
贵阳市数据要素产业应积极探索轻资产+高效率发展模式,利用好贵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挥贵阳大数据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省数字化产业转型,提升人民福祉,增加政府收入,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其他城市:依托当地发展特色,推动数据要素体系建设
除上述重点城市外,我国许多其他城市在数据要素改革过程中也展现出自身改革特色。
杭州市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通过“规则+市场+生态+场景”四位一体推进数据价值化,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数据市场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据规则,积极开展市场实践,探索场内、场外、跨境等数据交易流通范式,建立“规则+范式”机制力求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的“杭州模式”。
厦门市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推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数据跨境双向有序流动,提升数字经济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合作。推进两岸数字经济合作发展和数字经济产业优势互补,在数据要素流通、数字技术创新、大数据新业态培育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厦门市数据要素取得了不凡的发展成果,2022年厦门市数字经济规模已超4500亿元,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累计汇聚数据超60亿条,提供1896个服务接口,接入部门76个,支撑全市150个协同业务应用,调用服务总量25亿次。
武汉市不断优化市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展农业金融服务、农产品生产环节溯源等场景数据要素产品开发应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驱动产业数字化发展。鼓励大型企业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农业生产、研发设计等领域提供数据要素服务,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
青岛市注重对于公共数据体系的运营与建设,对公共数据实行目录化管理。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源头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数据质量监测和评价、问题数据纠错、异议核实与处理机制,运用多元比对、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公共数据进行校核,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集中汇聚数据,形成公共数据分级体系。青岛市在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领域新开放1111项公共数据,累计开放19个领域8000余项共7亿条数据。青岛市数据开放指数位列地市级城市第一,在《2022卫生健康公共数据开放报告》中列全国第一。
七、总结与趋势
通过对于全国数据要素改革标杆城市的盘点和分析,不难发现,各城市强化数据要素改革枢纽城市标杆地位、追求现代化建设的数据要素改革方法,均紧密贴合其职能、地理位置以及政策指导定位,这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我国其他城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
1. 坚持统分结合,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贯彻落实数据20条,在数据管理局的引领之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又要发挥地方特色,围绕地方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数据要素产业。
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数据确权等关键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数据要素行业标准,形成健康的产业体系对吧,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和敏感公共数据,保障数据要素不危害信息安全。
3. 构建多方共赢的这种行业生态和产业生态。发挥政府作为主管方的统筹规划作用,发展数据交易所和大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各个大数据中心和交易所之间应形成错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行良性竞争,突出自身的特色齐抓共管,形成蓬勃发展的行业生态。
4. 建设数据要素人才体系。在存量上,应提升相关机构中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进一步适应数据要素市场的变化,完善数据要素相关认证制度和职业教育体系;在增量上,大力发展相关学科,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呀,推动数据要素行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以产学研融合推动数据要素行业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全国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之中,各地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适合本地发展、突出地方特色的数据要素发展模式和策略。数据要素产业较发达地区应不断巩固自身优势,促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基础较薄弱地区应借鉴几个模范城市的做法,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发展模式。我国各地区数据要素产业还应统筹发展,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进行相关的探索和试点,以数据赋能产业,以数字推动创新,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