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10月,公司北区到厂房的2公里道路就能实现通车。”9月14日,四川浩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严森在最新一场的“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座谈会时,对参加这一座谈会取得的效果十分满意。
据严森介绍,7月下旬,他首次以企业代表身份参加了游仙区“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会上,我提出了当前困扰公司发展的是产品对外运输问题。因为厂房所处位置内部交通不便,希望尽快优化园区道路,提高产品运输效率。”现场发了“点球”,相关部门立即表态,承诺为其设计一条便捷通道。短短2个月后,这条将推动公司发展的“快车道”即将通车。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好处显而易见,各地都想通过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将当地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为此,绵阳选择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做好做响。
去年5月,市委做出决定: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举办“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企业经营者的诉求。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全市已累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座谈会83场,参会企业1411个,收集问题888个,已解决647个。一场场见实效,“逗真碰硬”的座谈会成为绵阳优化营商环境的“精准发力”之道,营造出“企业更有感、政府更有为、助企更有力”的爱企氛围。
去年首场座谈会召开时,企业家能不能抛开顾虑,提“真困难”,成为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如今,通过一年多实践看来,这一常态化、机制化、实效化的“沟通渠道”让绵阳的企业家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对在绵发展也更具信心、更有盼头。
“电费支出减少一半,经营成本大大降低。”绵阳一家连锁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因存在“转供电”收费情况,导致电费缴纳金额过高,多年未得到有效解决。去年,在“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水电气要素保障专场座谈会上提出问题后,市发改委等部门立即回应,一场关于“转供电”的专项整治随即在全市全面铺开。
通过座谈会解决这一家酒店的“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为其他“共性企业”打了个“样”,最终规范近千户“转供电”主体收费行为,清理违规收取电费近200万元,扫除了“转供电”监管盲区,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在“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市更是建立起问题征集、汇总、解决、反馈、结果公开、督查督办的工作闭环,推动绵阳营商环境向“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方向大步迈进。
据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召开座谈会前期,首先要确定会议的主题,并通过“涪江观察”“直播绵阳”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与主题相关的企业诉求、意见和建议,并将收集到的系列问题梳理出来,分发给相关部门。随后,在召开的专场座谈会上,部门为企业现场解答。会后,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实时跟进,并开展企业回访,积极扯“回销”。
与此同时,还从座谈会上企业提出的“个性问题”中,梳理出“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啃下“老大难”的“硬骨头”。目前,通过已召开的座谈会,系统研究了“政务服务、要素保障、监管执法”等共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机制创新和改革破难的方向。许多在绵企业表示,现在有问题找得到人说了,也有人帮着解决,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感觉到安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