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起,中央各部门、各省市都围绕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点自上而下地出台了一些项目和工程,在这些政府项目的推动下,全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2009年,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制订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试行)》,并于2009年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联合组织对全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进行考核评估,并对其中先进的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优秀信息员进行了通报表扬。这是对近年来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进一步摸清情况,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过程。通过这几年我对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成功案例的调研,结合这次考核评估中推荐的大量典型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要保证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保证持续运行,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发挥村级组织的主动性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身信息化,是当前推进农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把“上级要办”转化成为“村里想干”,把“政绩”转换成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石塘路村的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致认为,抓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利及长远、惠及村民,村级领导班子每个季度都要专门研究信息站的工作,还建立了服务站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上网费、电费、设备维护费和信息员工资都纳入了村级财务预算。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石塘路村信息服务站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使广大村民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显著提高;二是使山区村民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全村80户民俗旅游户中已有50余户购买了家用电脑;三是民俗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依托信息服务站深入开展民俗旅游、文明礼仪、烹调编织等技能培训,民俗户的经营理念、接待水平、饭菜质量得到提升,回头客增多,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适应需求承接多项服务内容
农民的需要,是村级信息服务站持久运行的根本动力。为了发挥服务站综合效能并汇聚人气,除了综合承担农业、科技、商务、信息化、文化、远程教育等项工作以外,还应努力探索其他“一站多能”的服务模式,在这方面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胜利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马小梅趟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在信息员岗位上,马小梅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她从请农民到信息站去看电影、为农民下载手机歌曲铃声入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成为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好帮手”。在做好综合信息服务的同时,她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信息平台,办起了太阳能、家用暖气、手机交费等销售代理业务,注册了“暖洋洋二毛皮网店”,还在代理化妆品销售业务的同时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村里妇女提供美容常识,成了村里的“美容顾问”。
把握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边界
目前各地的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行机制多种多样,既有以政府为主投入建设的,也有企业、协会、合作组织甚至个人合作建设的,在探索“一站多能”的运行模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如何把握好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边界问题。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第二作业站综合信息服务室信息员刘永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个信息服务室采取了“协会主办、民资参与、个人承办”的建设方式,对于农户查询信息实行免费服务,并规定了免费开放服务的时间和数量的最低限度要求;对于网聊、网游等经营性活动实行合理收费,收入归投资个人。刘永祥第一个购置了电脑、桌椅,承担了网费和运营费用,办起了这个信息服务室。3年来,这个信息服务室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向农户提供免费查询服务526人次,时长880小时,免费培训农户59人次,培训作业站管理人员电脑技能20人次,通过发布查阅供求信息,农户实现了上百万元的农产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