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肥西县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政务服务,实现“三个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数字动能”,为企业提供极优服务、极简审批、极大保障,让项目快审批、早投产,切实把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作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之举。
强化需求导向,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实现“领办代办”贴身服务。紧扣“咨询指导、申请受理、代办实施、办结送达、事后评价”五个环节,设立“重大项目全程领办代办窗口”,组建领代办员队伍,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可以线上预约,也可在领代办窗口线下对接,目前为97个重点项目提供领办代办“保姆式”服务687件。
拓展“智慧肥西”智能服务。企业办事由“能办”向“好办”“快办”“易办”转变,评价从“台前”窗口拓展到“幕后”微信小程序,目前通过“智慧肥西”扫码取号10万次,主动好评4.5万次,好评率99.92%,共收到留言760余条,做到及时有针对性改进和回复,服务效能由“各自实施、被动接受”转变为“全面覆盖、公开透明”。
创新“淘宝网购”兜底服务。办事企业群众成为“买家”,窗口人员化身“店小二”,“买家”对“店小二”的办事服务拥有真实评价权,满意与否都能通过线上用户评价系统反馈。企业群众通过“智慧肥西”取号,直接生成“订单”,实时查看事项办理进度,事后对订单进行评价,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强化数字赋能,变“传统服务”为“智慧服务”
场景从“大厅办”向“掌上办”转变。上线“勘察验收预约”系统,企业线上提交现场勘察事项,审批单位主动对接预约企业,系统实现从预约、接收、到访、处理、评价全流程记录,强化对审批单位办理过程的监督。实施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与“智慧肥西”平台并轨运行,实现事项办理从取号到办结全程可视、可追溯、可调度,发挥“政务小闹钟”提醒作用,大数据统计分析事项等待耗时、办件耗时等,实现企业事项办理零跑腿、零等待、零障碍。
效能从“拼速度”向“拼质量”转变。设立“为企综窗”“为民综窗”“分领域综窗”“办不成事窗口”等,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让企业群众办理事项在最短时间得到最有效处理,减少因信息差导致的多窗口往返跑现象,形成了以“综合窗口”为先导的全流程闭环审批机制。
体验从“办得成”向“办得好”转变。从“等意见”到“找意见”,选聘37名营商环境体验官,以企业负责人为主,涵盖“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代表、村居工作者等,从企业视角体验行政审批流程,监督依法行政,提供高效服务。监管部门对评价信息进行定期统计分析,建立常态化回访机制,督促部门针对评价反馈的问题及意见,逐一核实、及时改进,并进行二次回访,确保企业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强化统筹联动,变“单向审管”为“集约审管”
“特殊化办理”破壁垒。综合窗口源头把控和信息化系统闭环管理,对自规、住建、发改、生态环境、城管等28个部门存在特殊流程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推进容缺办理及告知承诺制施行范围,审批事项从企业发起申请到审批办结全流程优化。工业类项目审批用章从26枚精减至9枚,用章次数从39次精减至26次,审批环节从62个精减至30个。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平均耗时由2.2个工作日降至1.5个工作日,已高效完成审批事项2757件。
“分类式受理”提效率。做到服务窗口“应进尽进”,人社分中心、公安(出入境管理)分中心整体进驻政务大厅,推进事项办理线下转线上,只进“一扇门”。不断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对进驻事项全面梳理,设立分类综合窗口合计86个,进驻事项1474个,有效解决原来各窗口冷热不均,企业群众跑多窗口等问题。
“便利化办事”优环境。高规格“办事员”入驻审批窗口,落实政务服务业务部门分管负责工作人员坐班制,以“窗口前移”的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线上线下办事体验。建设肥西经开区政务分中心,进驻54项高频涉企办理事项,下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政府服务7×24小时不打烊,实现“就近办”“就地办”“掌上办”,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好办事、办好事。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