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全面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进展成效
2023年,我国外部环境变乱交织,经济工作的复杂性、挑战性多年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平稳运行。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明显快于2022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新冠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对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的贡献超过30%,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前11个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2022年低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突出体现为一产稳、二产增、三产快,结构趋优、走势向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其中制造业增长4.7%,电气机械和汽车行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均在94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有望突破500万辆,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较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并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芯片、仪器仪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市场准入放宽,外资外贸结构趋优。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持平,新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前11个月,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增长41.7%。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在2022年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前11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万列、运送货物1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17%。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实施。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动力源地区引擎带动作用得到加强,规模经济效益、创新要素集聚、人才高地建设、对外开放开发等走在前列。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进一步增强,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各地区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区域经济布局更趋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前11个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0微克/立方米;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7.8%,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历史性地超过煤电。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挑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耕地保护持续强化,粮食等民生商品量足价稳。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保障有力,用能高峰期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扎实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抗冲击能力持续增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初步构建,数据安全能力不断提升。
总的看,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了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和国内的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特别是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取得新突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不懈奋斗的结果。
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趋势
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认识,既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和挑战,更增强信心和底气、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一方面,外部风险挑战有所增多。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带来外部不确定性,国际原油天然气供给可能进一步紧张,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对世界经济和通胀走势带来不利影响,对我国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带来压力。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3%,2024年增长2.9%,明显低于疫情前(2000—2019年)3.8%的平均水平。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持续累积,一些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规模屡创新高,持续加息下基准利率水平升至历史高位,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加剧、资本持续外流、偿债难度增加,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发展将更趋明显,区域价值链体系加快形成,我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面临削弱风险。
另一方面,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并存。有效需求不足,外需恢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稳定出口压力较大;居民就业增收预期偏弱,消费能力受到抑制;投资增长面临制约,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下降趋势,后续投资还将继续承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受订单不足、库存偏高、成本高企等影响,企业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局部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风险隐患;个别行业金融风险跨国境、跨市场、跨领域传导的可能性明显增强,可能加剧国内股市、债市、汇市、期市、楼市波动。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制度型开放还需加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隐性壁垒仍待破除,要素有序流动仍受到制约。
同时更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我国发展仍然具备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
政治保障坚强有力。“两个确立”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前进道路上,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我们一定能够汇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
制度优势日益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持续显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展现出抵御风险、应对考验的强大韧性,并将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物质基础更为坚实。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左右,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还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将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也将为需求扩大注入活力。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活力必将不断释放。
调控政策空间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有力有效应对一系列困难挑战的斗争实践中,我国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体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充足。我国政府债务水平显著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近年来保持低位,具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充分空间。同时,我国储蓄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进一步扩大投资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之,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三、深刻领会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五个必须”,体现了对发展规律认识的守正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深刻领会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环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只有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确保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
深刻领会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越是面临复杂形势和不确定性因素,越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扩大释放消费新潜能,在推动供给与需求双升级进程中畅通经济循环。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把握,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长期向好。
深刻领会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既是我国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需要,也是主动作为彰显大国担当、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中国贡献的需要。新征程上,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活力。
深刻领会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又要通过高水平安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新征程上,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顺利推进。
深刻领会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最集中最具体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是最大的政治。新征程上,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四、有力有效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系统部署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推动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对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的评估和督导,充分发挥应有效能。做好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注和社会热点,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切实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落地。结合中期评估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研究提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编制实施好年度计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年度重点工作。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格资金使用监管,进一步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分级分领域持续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加强项目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促进绿色、智能消费,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增加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领域服务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统筹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新成效。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促进居民增收,加大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等领域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